吳長艷
◆摘? 要:繪本引入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能夠有效擴充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社會領域教學效果。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很少有教師認識到繪本于幼兒社會領域教學的重要性。針對此,幼兒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思想,精選繪本,采取角色扮演、情境教學、互動交流等多元化的方式滲透繪本,全面提高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繪本
社會領域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主要體現為社會認知水平、社會情感、社交能力等。在幼兒教育中,促使幼兒社會性發展,幼兒教師常常通過引領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區域活動等,讓幼兒通過活動進行認知,促使其行為、品質以及態度的形成。除了集體活動、區域活動等,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閱讀的方式引領幼兒認知社會,如將繪本引入幼兒社會領域教學中,因繪本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性內容,對促使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性作用。可以說:在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中,繪本是載體,于幼兒的社會認知、品格塑造等均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社會領域教學中,要巧妙地將繪本滲透其中,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幼兒社會性發展。
一、幼兒社會領域教學中繪本的獨特價值
1.擴充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正如上述筆者所說:在傳統的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是:帶領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區域活動等,這種實踐性、參與性以及體驗性的活動形式,自然是促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有效手段。但如果教師的社會領域教育一直局限于以上方式,難免會顯得相對單一。在此背景下,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幼兒的生活融入繪本教學,和集體活動、區域活動相比,繪本閱讀則是一種別樣的學習方式。我們知道:幼兒成長過程中,很多行為習慣是通過模仿形成,也就是說:幼兒很容易受到榜樣力量的影響。正是因為幼兒的這些特點,為幼兒教師借助繪本中的故事、人物等讓幼兒了解社會規則奠定了基礎。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讓幼兒充分認識到生活中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筆者帶領幼兒閱讀了繪本《圖書館的獅子》、《大衛惹麻煩》。圖文并茂的繪本,幼兒聽得津津有味,并通過故事逐漸掌握社會規則。由此可見,將繪本引入幼兒社會領域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幼兒教師擴充社會領域教學的內容。
2.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效果
繪本具有很強的交互性。這種交互性主要體現為:幼兒教師通過指導幼兒閱讀繪本,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傳遞的信息,在此過程中,幼兒會在不自覺中將自己的生活和知識經驗與繪本內容建立連接,產生共鳴,形成認同。這就是繪本閱讀的交互性,不僅僅體現于文字的交互性,更體現于圖畫的交互性。正是因為繪本的交互性,使得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即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將繪本故事表達的內容演繹出來),演繹的過程,不僅是幼兒認知繪本的過程,更是幼兒形成社會規則和意識的過程。這種通過扮演進行社會領域教學的方式,有效地豐富了幼兒教師的社會領域教學,對優化幼兒社會領域教學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社會領域教學中繪本應用的現狀
作為幼兒教育五大領域教學之一,在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學中,很少有教師將社會領域教學與繪本教育有機整合起來,教師尚未認識到繪本在社會領域教學中的載體和工具性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繪本在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中的輔助性、載體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也未能得到廣泛的認可。
三、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中繪本應用的對策
1.精選繪本,發揮其在社會領域教學中的輔助性作用
幼兒教師對繪本閱讀教學的認知具有片面性,尤其是對繪本在社會領域教學中價值的認知不足。因此,轉變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到:繪本故事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社會領域教學內容,指導幼兒閱讀的過程,其是也就是對幼兒的社會領域進行思想認知教育的過程。但要想實現以上教學效果,充分發揮繪本在社會領域教學中的輔助性作用,精選繪本是實現教學目標的第一步。在選擇繪本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充分考量幾個因素:一是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繪本。于幼兒而言,雖然彼此之間年齡只相差一兩歲,但小班三歲的幼兒與大班六歲的幼兒,其認知能力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幼兒教師在選擇繪本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例如,繪本《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故事情節具有循環往復的特點,小班幼兒喜歡得不得了,而大班幼兒則覺得趣味性不足,“小兒科”。二是要充分考量繪本的社會性。既然將繪本融入到教學,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幼兒進行社會領域教育,因此,充分考量繪本的社會性,是教師選擇繪本的一個重要指標。例如,為了塑造幼兒正確的社會情感認知,讓幼兒正確面對友情、親情,筆者引入的繪本是《猜猜我有多愛你》;又如,為了培養幼兒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力,筆者引入了繪本《是誰的肚臍眼》。等等,具有社會性的繪本,方能促使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2.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入繪本,提高社會領域教學效果
將繪本引入幼兒園的社會領域教學,很多教師自然而言地聯想到是“教師給幼兒讀繪本,實現幼兒社會性發展”。其實,這僅僅是教師引入繪本教育的一種形式。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實現幼兒潛移默化中社會性發展的目標,幼兒教師在引入繪本時,除了“讀”給幼兒聽,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互動分享、情境教學等多元化的手段,讓繪本的滲透更加精彩,實現潛移默化中促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目標。
以角色扮演法的教育為例。為了培養幼兒堅強勇敢的品質,筆者引入繪本《膽小的老鼠》,但在這個繪本的教學中,筆者并沒有采取傳統的“讀”的方式,而是挑選幼兒作為膽小的老鼠,老師扮演小老鼠的姐姐,將繪本中的內容演繹出來。當然,幼兒教師也可以一人扮演幾個角色,通過形象、聲音化妝等方式演繹故事,不僅能夠實現社會領域教學效果,更有助于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張哲,曾彬.繪本閱讀對幼兒社會性形成的實驗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32(01):83-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