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適合其身心發展特點的良好環境。對于幼兒來說他所面對的成長環境包括三方面:幼兒園、家庭及社區。如何讓這三方面教育資源相互配合、和諧發展,最大限度地優化幼兒的成長環境,是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幼教工作者值得思考、研究并付諸行動的大事。
孩子從家庭來到幼兒園,可以說是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園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應該發揮核心與紐帶的作用,不能關起門來搞教育,要主動爭取與家長、社區配合,協調好三者關系,從而很好地促進家庭、社區、幼兒園教育的和諧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這種合作中幼兒園應積極主動,給家庭、社區一定的指導與建議。
我們潘集區由于歷史與地理位置的因素,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幼兒教育更是起步較晚,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潘集區的幼教工作在全市也還是最落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本地區家庭、社區、幼兒園三大環境沒有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特別是社區教育與幼兒園教育脫節,社區教育資源沒能很好利用,而社區認為教育幼兒是幼兒園與家長的事,與他們無關,家庭、社區、幼兒園三方幼教資源不能很好地整合利用。近年來隨著潘集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及各級領導對幼教工作的支持,幼兒教育工作也逐步邁向正軌,我們潘集區機關幼兒園也于2010年被命名為“市一類示范園”,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開始主動爭取與家庭及社區的配合,讓他們也主動發揮其教育職能,共同教育好幼兒。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不錯效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首先談談幼兒園教育怎樣主動爭取與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實現家園共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是對幼兒園的信任,同時也將希望寄托給了幼兒園,我們要承擔起肩上的重任,爭取家長的配合、理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長期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傳授科學的育兒知識,及時通報孩子在園表現。特別是開學的第一個家長會相當重要,讓家長充分認識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不同,如何讓孩子盡快適應新環境。2.不定期的開展各種親子活動。在親子活動中增進孩子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家長與幼兒園的溝通了解。3.每個班級開辦家園聯系欄,增進老師與家長相互了解信任。教師的要求想法與家長的要求想法都可以在上面盡情表達,也可以將孩子的作品展示出來,供家長與孩子們互相欣賞。4.教師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間與家長交流,相互反饋幼兒在園及在家的表現,特別是一些表現特殊的孩子。5.對于家境特殊、留守兒童及一段時間內有特殊表現的幼兒及時進行家訪。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只要教師有有一顆誠心、一顆愛心、一顆真心跟家長溝通交流,實現家園共育還是不難的。
下面說說在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密切配合、和諧發展中如何主動發揮自己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與學習的空間。幼兒園同時應為社區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務。”在爭取社區配合方面幼兒園應該主動。社區教育資源豐富,但同時也很復雜多變,幼教工作者應以一顆誠心與社區各部門溝通,讓他們懂得社區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不可缺少。要與幼兒園密切配合,發揮好自己的教育功能。去年我園大班的小朋友參觀了郵局、消防隊、小學、書店等單位,參觀之前園領導與各部門領導真誠溝通,爭取到各部門領導的支持,然后又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孩子參觀時要遵守規則,不影響大人們的工作。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幼兒的社會知識,了解了周圍環境與周圍人的生活狀況,認識到勞動的光榮與神圣,人與人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應互相關愛,同時對這些部門的工作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去年的“愛牙日”我們去請市五院的李護士給孩子上一節“保護牙齒防蛀牙”的課,開始時她沒答應,覺得幼兒園教師就像個演員似的,自己哪有這個能力。后來,我們跟她說:“你只要穿上白大褂介紹一下自己,然后將保護牙齒的注意事項說說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們做,保證能將幼兒吸引住。”后來她來了,我們為她做了一幅口腔模型、幾條蟲子的教具,她拿著教具講述,孩子們全被吸引了,全神貫注地聽,比我們上課的效果好多了。李護士特別開心,沒想到幾十個孩子都被自己震住了。后來她成了幼兒園的常客,孩子們的好朋友。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只要我們誠心誠意地邀請,社區里各界人士還是愿意為幼兒園的教育出力的,只是他們有時不懂得能做什么,該做什么。因此,幼兒園有什么教育要求應主動與有關部門協調、溝通,也許有的問題不能很快解決,但起碼要讓他們放在心上。如幼兒園進行春季防病、講衛生的工作,而社區某個地方衛生太差,就可以向環衛部門反應;夏季對幼兒進行防溺水知識的教育,而附近的池塘、湖泊長期無人監管,沒有任何提醒,讓人隨便游水,幼兒園也應及時反應上去等等。在爭取社區配合上幼兒園要做的工作很多、很細,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讓幼兒通過社區資源受教育,讓社區各部門了解幼兒園需要他們提供怎樣的環境與教育,幼兒園應與各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談完了幼兒園如何主動爭取家庭與社區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再來談談家庭與社區如何主動與幼兒園配合,發揮其教育職能。
作為家長應該關心自己的孩子、關心孩子在園的表現,不能將教育重任完全托付給幼兒園,要及時向教師反饋孩子不尋常的表現,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與教師真心溝通,不斷充實自己、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在社區生活中要主動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給孩子作好行為的表率。
而社區的各部門也應懂得“良好的秩序、優美的環境,可以凈化心靈、愉悅身心”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各部門的工作人員要盡職盡責干好本職工作,不僅為孩子也為自己提供一個良好向上的生活環境,對于幼兒園提出的教育要求要盡量配合、滿足,必盡孩子是屬于未來、屬于全社會的。要讓孩子愛祖國、愛家鄉,首先要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環境的溫馨、舒適,有可愛的地方。還記得有一年我園一位老師的孩子放學回來,被附近焚燒秸稈的煙熗得睜不開眼,一通怨言,而媽媽跟他說:“這是你家鄉,你怎么這么說。”他說:“我長大一定要離開潘集,在外打工都不回來。”他媽媽很生氣,但沒有辦法,他說的必定是實話。可見社區各部門工作的重要性,社區的環境決定著孩子對未來的選擇,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讓他們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家庭、社區、幼兒園能夠彼此加強交流、溝通、合作,形成三位一體的幼兒教育合力,為構建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