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沖突話語在人們日常言語生活中頻繁發生是一種復雜的語言現象。對于沖突話語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交際參與者掌握言語交際的規則,使得溝通更加順暢 。文章以維索爾倫的順應論為理論基礎,以電視劇《父母愛情》中的代表性沖突對話為案例,探討夫妻間沖突話語的成因。研究表明《父母愛情》中的沖突話語源于對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不順應。心理世界主要包括動機、愿望和期待等因素;社交世界如社會文化和交際規范等因素;物質世界主要指物理世界的發話人與釋話人、時間、空間和非語言行為等因素。
◆關鍵詞:順應論;沖突話語;《父母愛情》
一、引言
沖突話語是日常語言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復雜的語言現象。但對沖突話語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 年代Boggs, Lein以及Brennis等人研究兒童爭論開始。Grimshaw(1990) 在他的論文集中使用“Conflict talk”對沖突話語的研究走向成熟的的一個分水嶺。回顧國內外對沖突話語的研究,發現在1990年以前,對沖突話語研究的重點放在使用語用語言策略去回避沖突話語且關注沖突話語性別之間的差異。如Goodwin M.H.(1990)研究美國黑人男孩和女孩之間的不同的辯論風格。1990年講研究的關注點轉移到沖突話語的成因和消解策略上去。Boxer(2002)分析家庭成員間的沖突對話的成因。而國內學者趙英玲(2004)運用民俗學講沖突話語分為三部分研究;賴小玉(2011)用順應論中的語境因素去分析沖突話語成因和語用功能。綜上所述,雖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沖突話語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分析,但是分析點僅僅局限于文化或者兩性之間一點或兩點上,缺少對沖突話語成因的深度分析。另外,研究夫妻間的沖突的文獻在眾多沖突話語的研究中也是鮮見的。因此,本文基于維索爾倫的順應論為基礎,以《父母愛情》中經典沖突話語為語料,探索對夫妻間沖突話語的成因進行一個較為深度的分析。
二、維索爾倫的順應論
維索爾倫在他的著作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指出“語言的使用必然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語言的過程,不管這種選擇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也不管它出于語言內部還是出于外部的原因”(Verschueren, 1999:55-56)。語言交際主體之所以能夠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做出選擇,在于語言的變異性(Variability)、協商性(Negotiability)和順應性(Adaptability)三個特點。變異性指“語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可能性”;“協商性指語言的選擇不是按機械的方式或嚴格的規則和策略做出的”;順應性指“能夠讓語言交際主體從一系列范圍不定的可能性中進行可協商的語言選擇,以便貼近交際需求達到的滿意點”(Verschueren, 1999:59-61)。正是語言的順應性使得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分析完成語言描寫和語言解釋。這四個角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它們分別是語境關系順應(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結構對象順應(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動態過程的順應(dynamics of adaptability)和順應過程的意識突顯(salience of the adaptability processes)。其中動態過程的順應要求交際主體語境關系順應(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語境關系的順應圖如圖所示:
電視劇《父母愛情》中的沖突話語正是由于違背順應原則,有意的違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所構成的交際語境不順應。
三、《父母愛情》經典沖突話語的順應論分析
(一)違背心理世界
Verschueren(1999)指出語言選擇要順應交際主體的心理世界,如:期待、情感、欲望和動機等,用來保證溝通的順暢。反之,或有意或無意違背交際主體的心理世界,沖突話語也就由此引發。《父母愛情》中共收集了59個沖突話語的片段。違背交際主體的心理世界的沖突話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違背心理期待
安:你老家的媳婦好看嗎
江:你問這個干什么呀
安:你不是讓我隨便問問的嘛
江:那隨便問也不能亂問那 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候 你說你
安:你本來就有有過媳婦嘛 還不讓人問啊
江:行了 關燈睡覺
江德福(此后簡稱江)晚上想和安杰(此后簡稱安)在晚上睡覺前聊聊天,安在意江德福的前妻的事情就聊到了江前妻的事情。違背了江期待安會和他聊一些他們夫妻以后的人生規劃的心理期待。安也在期待江會回答她的問題,且會告訴自己比他前妻優秀之類的話語,但是江一句否定的回答,違背了安的心理期待,于是安用了反問語“還不讓人啊”來回擊江。由于違背了心理期待,導致會話的不和諧。
2.違背動機
江:這有什么可吃的 這就不惡心了
安:那我以后給你煎的老一點
江:老有什么用啊 老也不管飽
安:那你到底要吃什么才能吃飽
江:還是饅頭和稀飯能管飽,你也不給做呀
安:我有時間嗎 又得打掃衛生又得做飯的
此對話中,江用了消極的語氣反問安,這樣的早飯有什么可吃的,言外之意就是這樣的早飯我不想吃。江的動機是讓安幫想做自己的想吃的饅頭和稀飯,可是安的回答只告訴他以后將雞蛋煎的老點,還對他發牢騷說自己早上很忙。這一些都違背了江動機的心理世界,因此沖突話語產生。
(二)違背社交世界
社交世界通常包括社交文化、社交規范、場合等因素。社交主體對社交世界的順應與否也制約著會話是否能夠順暢進行。在《父母愛情》中,社交主體違背社交世界而引發的沖突分析片段如下:
1.違背社交文化
江:這說話是用嘴又不是用眼 不知道節約用電 關燈
安:就你知道會過
江:是啊我和你不一樣是過慣了苦日子的人 知道勤儉持家
安:你又提 咱們說好了 我不提你結婚的事 你不提我出身的事
江:我說你身世的事了嗎
安:你說了 你含沙射影地說了
江:胡攪蠻纏
“文化的維度”與語言選擇構成相互適應的變異性的其他社會維度,包括了社會階級、種族性及種族、民族、語言集團、宗教、年齡、受教育的程度、職業、親屬關系、性別、性別優先等等(Verschueren, 1999:92)。江話里話外都說自己是“過慣了苦日子的人”,他在心理無意識的將自己和安放在兩個不同的階級層面。忽略了安的社會階級背景,因此,違背了安的社交文化,從而引發了會話的不和諧。
2.違背社交規范
安:我改造你 我都累死了 我還得改造你妹 你想我累死啊
江:你改造誰呀
安:我改造你啊
江:你改造我什么呀
安:你忘了別人都管你叫三洗丈夫了
江:反了你 你還敢跟老子提那改造這個字 老子沒改造你就算好了 還改造老子 反了你
安:你別老子老子的 老子我也不怕你
江:那行 你不怕 老子也不怕你 從今以后老子什么都不洗了
安:你愛洗不洗 老子 我才不管你呢
常言道“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表明夫妻雙方應該是出于平等的地位上,雙方的權力也理應平等,任何一放在權力或者地位等因素上出現失衡,那么沖突話語也就由此引發。在這則對話示例中,江認為自己和安的地位不平等。安管束他太多的個人生活習慣,以至于別人叫他三洗丈夫。因此,才出現上述的沖突性對話。
(三)違背物理世界
物質世界主要指物理世界的發話人與釋話人、時間、空間和非語言行為等因素。社交主體如果或有意或無意的違背社交的物理世界,那么沖突話語也就因此引發,在《父母愛情》中,交際主體因違背社交的物理世界引發的沖突片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違背物理世界中釋話人的認知
安:我就沒有聽說過女的還打呼嚕的
江:真的是少見多怪 你那是沒有累極 累極了照樣打呼嚕
安:我就是累死了都不會打 我又不是沒有累過
江:你那叫啥累呀
安:我又不是沒有坐過一夜的火車
江:你那叫坐火車啊 你那叫躺火車 睡火車 當然不知道了
安:哼
發話人和釋話人是影響社交的物理世界的重要因素。發話人和釋話人的認知水平、社會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教養等方面都會影響社交的物理世界。在上述的會話中,安的家庭教養、社會背景及認知水平影響著她對女性打呼嚕的認知。因此,她認為女人不應該打呼嚕。江的出身背景中認為女人在累極時,打呼嚕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所以,才會認為安少見多怪,也就造成了會話不和諧,無法順暢的繼續進行下去。
2.違背空間因素
江:松山島的確不大但的確比針鼻大 連一個守備師都能裝的下 裝不下你一個隨軍家屬
安:誰是隨軍家屬
江:你是啊 你是隨軍家屬啊
安:我隨你 誰跟你說 我要隨軍了
江:你不隨軍你干什么 你想干什么
安:聽你這口氣 好像我不隨軍還死路一條了
江:那也沒那么嚴重 又不是誰離不開誰 你帶著兩個孩子你怎么辦 你一個人怎么辦
安:地球離你不轉了 照樣轉 我帶著孩子照樣過
“空間指稱通常和某一視角相聯系,這種視角既可以是發話人空間,也可以是指稱空間”(Verschueren, 1999:99)。此會話中沖突的根源在于,安認為松山島是一個極小的地方,小到用針鼻來形象的比喻出來。安拒絕去那么小的地方,江卻認為松山島雖然不算很大的地方,但是可以裝下一個守備師,又不能說是一個小地方。交際主體對空間的視角不同,導致了不和諧會話的發生。
四、結束語
本研究表明《父母愛情》中的沖突話語源于對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不順應。但是由于篇幅受限,不能將所有的沖突片段進行詳細的分析,也未能對沖突片段的成因在沖突話語中占比進行系統歸類分析,還是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參考文獻
[1]Vers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Edward Arnol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Boggs,S.T.The Development of Verbal Disputing in Part-Hawaiian Children[J].Language in Society,1978(7):325-344.
[3]Grimshaw,A.D.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in Conversa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Goodwin,M.H.He-Said-She-Said:Talk as Social Organization among Black Children[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
[5]Boxer,D.Nagging:The familiar conflict arena[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1):49-61.
[6]張根結.沖突話語研究四十年[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3-128.
[7]趙英玲.沖突話語分析[J].外語學刊,2004(5): 37-42.
[8]賴小玉.話語語境下夫妻間沖突性話語的順應論研究[J].外語學刊,2011(4):59-63.
作者簡介
薄慧(1992—),女,山東臨沂人,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語用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