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凱 謝超男 張慕云
◆摘? 要:生活思政視域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起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生活思政視域;大學生;社會實踐;思政教育元素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思政教育意義
(一)發(fā)揮志愿服務精神
在2019年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同志發(fā)表重要講話,他說,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都背負在青年身上。習總書記的鼓勵是青年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的強大精神動力,對青年大學生發(fā)揮志愿服務精神,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展現大學生本色
與黨同向、與人民同心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基本原則。高校在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要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指導,要堅持社會主義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要與祖國和人民上下一心,積極開展依法治國宣講、醫(yī)療服務、垃圾分類、關愛獨居老人、普及民法典等利國利民的實踐活動,對廣大社會青年起到引領和榜樣的作用,激發(fā)大家愛家、愛黨、愛國的精神品質。
(三)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生要具備勇于奉獻的精神,要有報效國家、心懷天下的擔當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但是思想教育元素的核心,也有利于大學生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對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拓展思維和愛國主義精神有重要意義。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增長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才能讓心智和意志得到鍛煉,在實踐中成長和蛻變,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思政教育元素的形式
(一)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所提供的服務活動,包括教育、醫(yī)療、托育、養(yǎng)老、家政、文化、旅游等社會領域,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大學生在社會服務活動中,提高思政覺悟,樹立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社會生產
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即為社會生產。大學生通過社會生產展現思政教育元素是說大學生參與物質和精神的生產,通過生產過程和結果展現思政教育元素。例如,精密儀器的制造顯示出專業(yè)的技能和匠人精神,大學生通過參加各行各業(yè)的實踐生產活動,展現他們的思政教育元素特質。
三、生活思政視域下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加強思政教育元素的策略
(一)學校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設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思政教育元素指導部門,把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大力滲透,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特點以及社會的需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章制度,實施方案指導,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開展提供指導方向和行為規(guī)范。其次,實施獎勵機制。在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中加入思想道德評價結果,學校通過組織豐富多元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對大學生采用由指導老師、實踐機構或單位、同學互評等多種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修養(yǎng)。對教師也給予一定的激勵方案,把學生社會實踐與道德評定的結果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和評優(yōu)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教師對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積極性,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師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再次,學校還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社會實踐團隊,把優(yōu)秀的社會實踐團隊向學生進行展示,并加大展示力度。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讓具有不同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團隊之間交流互動,讓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更多的學生,增強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整體性
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頂層設計,從整體出發(fā),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思政教育納入思政教學體系中。根據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政教育對課程和教材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促進思想教育目標的高效完成。其次,要把理論學習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由于學生的法治道德培養(yǎng)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一些大學生缺乏法治觀念,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不成熟,抗壓和抗挫能力比較弱,容易出現違背職業(yè)道德、家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情況,嚴重的會觸犯刑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嚴重傷害。再次,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在社會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接受科學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四、總結
今天的中國早已今非夕比,大學生面臨的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新時代,教育部門和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工作。生活思政視域下,社會實踐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與配合。大學生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力軍,每一個大學生和有志青年都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端正思想觀念,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積極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貢獻光和熱。
參考文獻
[1]劉華,胡英.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思政教育元素探析[J]. 湘南學院學報,2021,42(01):120-124.
[2]陳文耀,郭榮.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大學生實踐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25):84-85.
[3]嚴立艷. 高職院校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J]. 國際公關,2020(11):206-207.
作者簡介
俞凱(1990.10—),男,漢族,浙江寧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政治教育,工作單位:浙江萬里學院。
基金項目
本文系浙江萬里學院生活思政工作專項,“‘生活思政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思政育人功能探究”(項目編號:SHSZ202036)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