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國家倡導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將目光投向了易入門、聲音動聽的古箏藝術,各種各樣的古箏教育機構應運而生。這些社會教育機構對于古箏的傳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這個魚龍混雜的市場,古箏社會教育機構所暴露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古箏社會教育的健康發展。為了古箏教育在新時代有更好的發展,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古箏社會教育經驗,對古箏社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社會教育;古箏教育;古箏藝術
一、古箏文化發展歷程
(一)古箏發展歷程
箏,又名秦箏、瑤箏、古箏、云箏等,是一件伴隨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在這片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古箏發展至今,已有超過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古箏牢牢扎根于民間,依附于樂種,不斷從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汲取營養,發展壯大,留下了一首首經久不衰的千古名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之一,被譽為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眾樂之王。
(二)南陽市古箏藝術特點
河南位于具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的中原地帶。隨著古箏藝術在河南地區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河南人性格和說話特色的“河南箏派”。南陽古箏藝術在箏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獨特的風格。“河南曲子”是河南特有的一種說唱藝術它的曲調平穩流暢風格開朗明快敘事如涓涓流水,旋律路轉峰回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清代以后,河南曲子在河南的許多地方開始衰落但由于在南陽地區群眾基礎深厚所以南陽的河南曲子一直十分興旺,并把河南曲子稱為“南陽鼓子曲”。南陽古箏有許多代表性曲目,如傳統曲目《陳杏元和番》、《陳杏元落院》、《打秋千》,以及曹東扶創作的《鬧元宵》等, 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吸收了南陽鼓子曲的音樂素材,因此都具有典型的南陽地方特色這些曲目在全國廣為流傳對傳播南陽古箏藝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南陽市社會古箏教育現狀
古箏教育具有兩種主要途徑,一種是院校的專業教育,另一種就是社會教育。古箏社會教育在普及古箏藝術中占主要地位,也是促進古箏專業教育發展的基礎,古箏教育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社會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輔相成。南陽是河南古箏發展的重要地區,學習古箏的氛圍非常濃厚,其古箏社會教育問題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
(一)古箏教育的氛圍與文化
古箏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本土的文化發展與氛圍環境。河南箏派的發展受河南人直率、豪爽性格的影響,曲風鏗鏘有力,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南陽市是河南古箏藝術發展的重要地區,河南箏派代表曹東扶、近代古箏演奏家趙曼琴、王中山都來自南陽,他們對古箏藝術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古箏藝術氛圍濃厚和古箏的易入門與南陽漢文化的發展,古箏藝術深受民眾的愛戴,濃郁的藝術氛圍與深厚的群眾基礎更加快了南陽古箏藝術的發展。但是,現在的培訓機構多以考級為目的,沒有給學生普及古箏的傳統文化內涵與學習的每一首曲子背后的含義與作曲家創作該作品的背景與文化內涵。
(二)古箏教育資源
在南陽規模較大的主要街道上,可以看到有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機構。每個藝術機構提供的課程各有不同:有些是包含美術、舞蹈、音樂等各個大類的課程的藝術中心;有的分的更詳細,只有鋼琴或者某一民族器樂與舞蹈課程;只有古箏或者某一器樂課程或只有舞蹈的更多。這些培訓機構的教學水平與目的參差不一,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錯落不齊,而古箏的學習者也是有著不同的目的和各樣的心態學習古箏或者讓自己的孩子進行古箏藝術的學習。古箏藝術的“生命”和“意義”已經逐漸迷失。
(三)古箏社會考級的狀態與意義
古箏考級處于一種比較混亂的狀態。一種“亂”是考級的種類繁多, 現在南陽地區的考級種類有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音樂學院等。社會古箏水平考級缺少適切性。還有一種“亂”體現在社會習箏者中, 特別是家長對于考級意義的混亂,很多家長不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把孩子當成一種炫耀的工具,一味的追求考級、升學,使古箏考級的目的和意義變得越來越沉重。作為古箏教育從業者, 我認為極其有必要由權威機構進行正確的引導。
(四)學生的選擇與啟蒙
專業的古箏教育是比較系統的。在眾多機構中選擇適合自己或是適合孩子的古箏課程,保證每個習箏者受到系統的、正規的教育,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古箏教學設置其中社會普及教育是以培養古箏受教育者的興趣,以提高音樂素養為目的;而專業教育則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古箏理論知識及演奏技能方面的精英教育。所以作為一名社會古箏教育工作者,不能急于教授專業知識,首先應該從培養學生對古箏的興趣入手,讓學生體會到古箏樂曲的美,讓學生喜歡上古箏。
三、南陽市社會古箏教育的適切性建議
(一)社會古箏教師要擴大知識面
在學習器樂的過程中,教師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所以想要發展好古箏社會教育培養良好的師資必不可少。南陽市大部分的社會古箏教育機構教師是音樂表演專業畢業或是在讀的兼職生,然而該專業針對的是演奏和表演能力的精英教學,但是作為一名專業的古箏老師,最重要的應是教學能力。所以,古箏教師也應該培養自己關于教育理論的知識,同時要會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掌握適合學生自己的練琴方式。
通識教育也是社會古箏教師比較薄弱的部分,一首曲目的創作背景、流派和作者想表達的情感,這些是學生能更感興趣與增加學生體會的地方,許多老師不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只是為了考級或者是應付家長,而忘記了初心。在教育理念上,要“先器識而后文藝”,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不能過分注重技術,而忽略音樂的內涵;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開展學習交流會,使校內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一致。近些年,河南舉辦了許多古箏比賽,例如河南分區的“金鐘獎”、“敦煌杯”,以及其它社會上的古箏比賽。這些都給古箏社會教育者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大師來河南授課,拉近了校內外古箏教育者的距離,有利于古箏藝術更加健康的發展。
(二)設置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個整潔、具有古風特色的教室可以激發學生對古箏的熱愛和學習的興趣,同時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現在大部分的古箏社會教育機構對于古箏教室的布置過于簡陋,學習各階段課程的同學一起上課,不同階段的學生沒有獨立的教室,導致環境比較嘈雜,上課的過程中互相干擾,學生聽不到自己的琴聲,很難將曲子處理好,教師也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此時就需要各個機構努力創造一個干凈舒適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要具有自身的特色,使古箏文化在當代社會更好的傳播與發展。
(三)正確對待古箏考級和比賽
考級和比賽是檢驗我們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體現,如何正確對待古箏考級和比賽,第一,提高傳統箏曲在古箏考級曲目中的比例,并以此為指引,在全社會形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支撐的古箏學習新熱潮。第二,古箏考級的內容可以結合本地的特色,讓學生熟悉當地箏派的技法特點與箏派獨有的風格特色。第三,在曲子評價時應該注重學生“技巧”和“風格”的把控,改變以技巧為主要標準的考級現象,使古箏藝術的發展回到快速發展的軌道上來。
(四)增加社會古箏教育機構的監管和規范
近些年國家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隨著各個短視頻APP和其他社交媒體對漢服的推崇,喜歡和熱愛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多,古箏作為中國傳統樂器,因為易入門,有固定音高旋律動聽受到了大家的熱愛,社會上出現了“古箏熱”的現象,各種各樣的古箏班層出不窮。同時,古箏管理和規范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對于考級亂收費這一現象,可以由相關管理部門來規范古箏收費標準,避免考級單位亂收費。
(五)規范教材
現在市面上的古箏教材,大多是以考級為主,在規定的級數里根據難度制定曲目,缺乏基礎教材,對于剛入門的學生沒有特別合適的教材,大多數的琴行教師根據考級曲目中新的指法自行編練習曲給學生練習。古箏教材中收錄的樂曲應該寓教于樂,具有啟發性的同時還應具有趣味性,如初級古箏教材可以改編一些兒童歌曲收錄其中,還可以參考一些如《小湯姆森》這樣的兒童鋼琴教材,加入一些與樂器或所學樂曲有關的圖片,卡通等內容。
參考文獻
[1]吉陽子.淺析近年古箏之社會教育[D].西安音樂學院,2015.
[2]王小錄.南陽古箏藝術的風格與衍展[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2(07):40-41.
[3]張瑩.北京市揚琴社會教育現狀調查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6.
作者簡介
程萌涵(1997.03.21—);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南寧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