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利

一些企業的公關活動,還是沉溺于只會表達自己的訴求,說出要“教育消費者”這種話術的公關思維,與其說是一種傲慢,不如說是一種顢頇
5月11日,乘聯會公布的《2021年4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顯示,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里,特斯拉中國僅為25845輛,環比下降了27%。其中,Model 3銷量僅6264輛,環比暴跌近75%,Model Y也僅完成了5407輛,銷量明顯下滑。
中國銷量暴跌、競爭對手暴增等因素,直接影響了全球投資人對特斯拉的信心。多家外媒報道,當前特斯拉市值在5300億美元左右,跟1月26日達到的8370億美元高點相比,已下跌近38%,市值蒸發超過3000億美元(約合1.93萬億人民幣)。對此情景,如果時光可以退回,因剎車失靈而要求維權的女車主第一次到4S店時,特斯拉會不會重新考慮自己的解決方案?在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會不會有更完備的公關預案?畢竟,就像蘋果曾重新定義了手機一樣,特斯拉差點重新定義汽車。而現在,圍繞“剎車失靈”而展開的一系列公關神操作,特斯拉可能會毀掉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名聲。
特斯拉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因強大的技術創新,讓汽車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軟件定義汽車,這契合了當時風口最大的互聯網創業浪潮。2014年5月,芬尼克茲創始人兼總裁宗毅就因對特斯拉一見鐘情,在北京提車后,沿途自建了20個充電樁開回廣州。近年來,隨著特斯拉的技術提升、中國工廠的建設及馬斯克個人品牌的加持,特斯拉如日中天,屢屢拿下純電動車銷售冠軍,訂單供不應求。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有一個論斷:“大部分人都不明白特斯拉到底怎么贏的,國內一些品牌比續航、比智能、比性價比,都超過了特斯拉,但都沒改變任何結果。”其實,特斯拉擁有品牌的力量,這不是指標參數,而是情感的加分。品牌形象對于一臺高端車來說,甚至比性能、比做工、比用料等還重要。
但以剎車失靈維權事件為標志,特斯拉的公關應對開始殺傷用戶情感:不管面對怎樣的事故,特斯拉總能解釋:中國路況不好、下雨天水太多、甚至甩鍋國家電網。2019年底,特斯拉最后一任全球傳播總監離職,傳遞給市場一個訊號,特斯拉靠產品,不靠公關。在去年拼多多與特斯拉的“拒交門”事件中,中國區高管也一再強調特斯拉中國區公關部門預算少,要把宣傳費用花在產品上。據報道,這種“公關無用論”思維傳遞到市場上結出惡果后,特斯拉正在加強其在中國的公關團隊。
我們能看到已經在顯現工作成果:負責對外事務的高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要教育消費者、車主宋律師要狀告維權消費者、一些媒體開始出現平衡言論——撬動優質傳播資源,攪動輿論觀點對立,引入水軍壓制負面……這些“公關”執行的戰術動作頻頻出籠,但延續了大牌公司特有的品牌傲慢,在公關成果上乏善可陳。
我們知道,一般的公關執行有三板斧:發稿刪稿、媒體監測和社交媒體運營。因此,這個層面的公關操作,對特斯拉企業戰略無足輕重,完全可以服務外包,團隊自身更應該專注于企業的戰略公關,千萬不能錯位。據了解,美國總統的公關團隊會研究總統活動日程的天氣預報,并擬出至少三種預案,以確定總統是要撐傘還是任憑風吹雨打,但一些企業的公關活動,還是沉溺于只會表達自己的訴求,說出要“教育消費者”這種話術的公關思維,與其說是一種傲慢,不如說是一種顢頇。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特斯拉中國公司面臨的情況極為復雜,市場下滑是關稅原因、行業競爭、輿論生態與經濟運行等多因子纏繞生成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關操作更要有戰略思維,要與CEO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