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思


【關鍵詞】產后康復護理;產后泌乳;產后恢復
妊娠晚期,子宮增大,產婦身體重心發生變化,其腰腿部的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加之分娩使得產婦的體力透支,容易引起腰背疼痛等癥狀。產后產婦乳腺及各器官恢復至正常狀態大概需要6 周,若這一階段產婦未能得到有效的康復干預,極易出現乳房脹痛、肌肉酸痛、產后出血等并發癥,對產婦的身心健康及新生兒的成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1]。乳汁作為新生兒重要的營養物質來源,產婦的產后泌乳質量對于促進新生兒成長發育有重要意義。因此為提高產婦產后恢復效果應該對其予以合理的護理干預,以幫助產婦解決產后遇到的問題,并且為提高按摩質量可以使用按摩儀予以產婦更高質量的產后康復護理。本研究即分析產后康復護理對產婦乳汁分泌及產后恢復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100例產婦作為本次研究主體,根據自愿原則將所有產婦分為兩組,對照組47例,接受產后常規護理;觀察組53例,予以產后康復護理。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標準操作規程,見表1。
納入標準:(1)配合度高,能與之正常溝通;(2)單胎;(3)簽署同意研究書;(4)臨床資料完善。
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等其他嚴重疾病或妊娠期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2)對按摩儀有過敏反應;(3)嚴重精神障礙或配合度低,無法與之有效溝通;(4)臨床資料缺失。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常規產后護理,主要包括病房環境護理,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提高產婦的住院舒適度;個人衛生護理,囑咐產婦勤換床單被套及貼身衣物,注意保持會陰清潔等;飲食干預:由于母乳喂養及產后康復的需要,產婦產后食物應該以清淡、高營養為主,每天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脂質;母乳喂養護理,指導產婦以正確的方式開展母乳喂養;常規切口護理,剖宮產亦或是自然分娩產婦均需要予以切口護理,護理人員定期記錄產婦的生命體征,并予以抗感染治療。
1.2.2 觀察組則予以產后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健康教育:以視頻、圖文手冊的方式向產婦進行全面的產后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產后恢復如惡露、剖宮產切口的清理、營養搭配、新生兒護理、心理疏導等各方面的內容。(2)心理干預:產婦產后由于激素變化,以及初為人母的慌張無措,對產后恢復的焦慮等因素,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重視產婦的心理健康,在產后采用心理測評量表評價其心理狀態,詳細了解其出現負面情緒的緣由,在與產婦溝通的過程中對其予以針對性的疏導,使其能夠積極面對產后恢復。同時可以組織同期的產婦進行交流,提高產婦的社會屬性。(3)按摩護理:為提高產婦的按摩依從性,在進行子宮及乳房按摩前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耐心的講解,并詳細評估產婦的產后恢復情況,按摩時間是產后24h以內。使用按摩儀以低頻脈沖電流對產婦乳房、子宮進行按摩,將按摩強度調整至產婦最大耐受度為宜,每天2次,每次15min。護理人員可指導產婦人工按摩的手法以提高其出院后自我護理的效果。若產婦出現乳房硬結的情況,護理人員需要采用人工按摩的方式根據乳頭的方向予以按摩,禁止直接擠壓乳房。按摩結束后,囑咐產婦使用腹帶。(4)產后康復鍛煉:產后2d產婦即可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產后康復鍛煉,主要包括:腹肌運動-行仰臥位,將雙手向上靠近頭部兩側,緩慢深吸氣使各器官向上提,然后緩慢呼氣并將雙手緩慢放下,循環往復,每次運動間隔5s,堅持15min,每天早晚2次。定時幫助或囑咐產婦翻身。肢體運動-為避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護理人員可指導產婦進行四肢屈伸鍛煉、盆腔功能恢復鍛煉,例如將雙膝并攏并縮進陰道和骨盆底、吸氣過程中主動收縮肛門等,每次運動時間20min,每天早晚2次。(5)產后切口護理:定時觀察產婦切口位置是否有紅腫等感染現象或裂開風險,尤其注意肥胖產婦的切口位置是否出現黃色滲液,若有,及時予以處理,謹防脂肪液化。囑咐產婦起身、飲食時用手輕扶傷口,動作輕柔。若切口疼痛程度較高,則護理人員可根據醫囑使用碘伏熱敷切口,以幫助產婦緩解疼痛。(6)陰道分娩產后護理:護理人員于產后24h內需每隔2h對產婦的會陰切口進行觀察,并記錄子宮收縮情況、宮底恢復高度、膀胱充盈情況,是否出現陰道流血或肛門墜脹等癥狀。監測產婦的常規生命體征,囑咐其保持會陰切口的干燥、清潔。若產婦陰道流血量較大,及時予以相應的止血處理。
1.3觀察指標(1)記錄兩組接受干預前后的泌乳素水平以及乳汁充盈和泌乳足量的例數。(2)記錄兩組產后恢復用時,主要包括泌乳始動用時、子宮復舊用時及下床活動用時。(3)護理滿意度指標:非常滿意-乳汁充盈且乳汁分泌足量,產后恢復速度快,護理質量高;比較滿意-產后泌乳質量較高,產后恢復速度較快,護理質量較高;不滿意-產后泌乳質量低,產后恢復較慢。護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所有患者×100%。
1.4 統計學分析將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后泌乳情況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2 兩組產后恢復用時對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3 討論
妊娠與分娩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動,由于妊娠過程中其飲食和運動需要受到限制,而分娩過程中會受到創傷等因素,產婦于產后需要較長時間恢復,母乳喂養能夠促進新生兒胰島素和促胃液素分泌,顯著提高其胃腸蠕動能力,并且通過吮吸行為能夠有效刺激產婦乳頭和乳暈的感覺神經末梢,增加催乳素的釋放,促進產后泌乳。而依靠良好的護理干預能夠更好地幫助產婦各器官功能恢復正常,提高產后泌乳質量[2-4]。基于此,本研究對產婦予以產后康復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以提高產婦對產后護理的認知度和自我護理能力;心理干預,改善產婦產后的不良情緒,降低產后抑郁的風險,提高其護理依從性;產后按摩是通過刺激人體表面的經絡循行,傳遞至與之相屬的臟腑,從而達到調節陰陽、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其能夠幫助產婦鎮靜,減輕應激反應,從而促使機體恢復,再者,通過乳房按摩能夠加強血液中激素對乳汁分泌的刺激,而相較于常規的產后人工按摩,按摩儀的效率更高且治療效果更好;產后康復鍛煉是用以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等產后并發癥,并促使盆底肌功能及其他器官功能恢復的有效方法;產后切口護理及陰道分娩產后護理皆是旨在降低產婦產后應激、切口感染等情況的發生率[5-7]。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泌乳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在接受護理干預后泌乳素水平均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而前者提高得更多,分析原因與按摩促使泌乳素分泌有關,因此觀察組乳汁充盈及泌乳足量的產婦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其次,觀察組泌乳始動用時、子宮復舊用時及下床活動用時均短于對照組,表明康復護理在促進產后恢復中效果顯著。根據上述分析能夠看出,觀察組的產后泌乳情況和產后恢復質量高于對照組,也因此,前者采用的護理方案受到了產婦更加廣泛的認可,其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產后康復護理能夠提高產婦產后泌乳質量,縮短產后恢復時間,整體護理滿意度更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