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似瑛

【關鍵詞】人工流產;負壓吸宮術;手動負壓吸引器;電動負壓吸引
人工流產手術是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目前電動負壓吸引術已經成為一項成熟的人工流產術而廣泛應用于臨床,但電動負壓吸引術中需對宮頸進行擴張,同時吸引宮壁,創(chuàng)傷大,術中疼痛程度重,嚴重時可并發(fā)人工流產綜合征,嚴重危害女性健康[1]。手動負壓吸引流產術近年來廣受臨床關注,其無需常規(guī)擴張宮頸,操作輕柔刺激性小,可減輕受術者精神壓力及疼痛感[2]。本研究對一次性手動負壓吸引器在人工流產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析,同時將其與電動負壓吸引器應用效果進行對比,見如下報道。
1 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自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進行人工流產的早期妊娠者中選取120例進行研究,按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早期妊娠者年齡18~35歲,平均(25.12±1.25)歲,初孕者21例,經孕者39例,停經時間35~54d,平均(42.12±2.63)d。觀察組早期妊娠者年齡18~38歲,平均(24.31±1.27)歲,初孕者20例,經孕者40例,停經時間36~55d,平均(43.01±2.47)d。兩組早期妊娠婦女上述一般資料對比,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自愿要求終止妊娠,停經時間≤ 56d。②術前經實驗室、超聲檢查證實為宮內妊娠。③胎囊大小與停經時間相符。
排除標準:①各類疾病急性階段。②急慢性生殖器炎癥未經治療者。③全身狀況不良無法耐受手術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電動負壓吸宮術終止妊娠, 常規(guī)消毒鋪巾,明確子宮位置后,采用探診對宮腔深度與方向進行探查,采用宮頸擴張棒從小到大逐號進行宮頸擴張,吸引管連接負壓吸引器(負壓400~500mmHg),對吸引管進行前后緩慢移動,將功能組織吸出,若未感覺宮壁粗糙,將負壓調整至200~300mmHg后繼續(xù)進行重復前后緩慢移動吸引管,必要時,采用小刮匙輕刮宮角、宮底部位,直至感覺宮壁粗糙,將吸管取出。
1.2.2 觀察組采用一次性手動負壓吸引器(吸引器為塑料制成的單閥吸筒,吸管頂端為圓形盲端,雙側各一孔,包括4、5、6、7 四種規(guī)格)終止妊娠,常規(guī)消毒鋪巾,明確子宮位置后,采用探診對宮腔深度與方向進行探查,根據孕囊大小與宮腔深度選擇合適型號的擴宮棒與吸引管,經宮頸向宮腔方向緩慢置入漸進式擴宮棒,置入深度不得超過7cm,擴宮棒深入宮腔后2min 左右拔除,沿子宮方向送入吸引管,到達宮腔底部,當遇到阻力則稍向后退,此時進行負壓(負壓250~400mmHg),吸引管沿順時針或逆時針反復上下移動,感覺組織物吸入吸引管后,沿子宮壁吸刮1 周,感覺宮壁粗糙、無組織物吸出后取出吸管,若未感覺宮壁粗糙,可進行重復操作,必要時使用小刮匙。
術中注意觀察受術者意識、面色變化,密切監(jiān)測其心率、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不時詢問受術者感受。術后對吸出物進行檢查與測量,負壓吸引瓶中可見蛻膜與絨毛組織。
1.3 觀察指標(1)記錄兩組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人工流產不全發(fā)生率。(2)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吸出物總量、術中陰道出血量、吸宮次數、刮宮次數。(3)參考WHO 疼痛分級對兩組婦女術中疼痛程度進行評估:① 0 度:無完全無痛感,可有輕微酸脹不適。②Ⅰ度:輕度疼痛,可耐受。③Ⅱ度:中度疼痛,有明顯疼痛,但尚能配合手術進行。④Ⅲ度:重度疼痛,難以耐受,嚴重影響患者對手術配合。⑤Ⅳ度:極度疼痛,無法忍受,受術者出現嘔吐、惡心、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冷汗等人流綜合征癥狀,手術難以完成[3-4]。(4)術后1 周進行復查,了解有無陰道流血、早孕反應及腹痛等情況發(fā)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取SPSS 20.0軟件處理資料,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兩組術中均無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檢查證實觀察組與對照
組各發(fā)生1例人工流產不全,發(fā)生率對比無差異(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吸宮次數、刮宮次數、吸出物總量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疼痛情況對比觀察組0 度疼痛率高于對照組,Ⅱ~Ⅲ度疼痛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Ⅰ、Ⅳ度疼痛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隨訪情況術后隨訪觀察組無并發(fā)癥發(fā)生;對照組3 例術后3d 仍存在陣發(fā)性下腹隱痛及不規(guī)則性陰道流血,經止血及抗生素治療與臥床休息后癥狀消失。
3 討論
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的重要補救措施,也適用于因疾病不宜繼續(xù)妊娠、預防先天性畸形及遺傳性疾病而須終止妊娠者[5]。人工流產可分為藥物流產與手術流產兩種,藥物流產方法簡單,無需宮腔操作,無創(chuàng)傷性,但流產不完全率相對較高[6]。手術流產完全流產率高,常用的技術包括負壓吸引術與鉗刮術,對于妊娠10周以內的子宮,通常采取負壓吸引的方法將早期妊娠產物吸出終止妊娠[7]。
中華醫(yī)學會關于《手動負壓吸引流產術(MVA)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專家共識》[8] 中提出,手動負壓吸引術不僅是一項手術操作或醫(yī)療器械,且也是醫(yī)學科技進步同人文關懷理念融合的體現。手動負壓吸引器采用一次性塑料吸引管,質地柔軟,通常無需進行宮頸擴張操作即可進行宮腔操作,而負壓電吸引需采用金屬器械探查宮腔,易對宮頸及宮腔造成損害,甚至引發(fā)子宮穿孔[9]。二者相較而言手動負壓吸引操作安全性更可靠。其次,手動負壓吸引的吸引管上帶有刻度,其集擴張器、探針與吸管為一體,一次操作即可完成擴張宮頸、測宮腔深度及吸宮三項功能,當吸引管筒中吸出物達到一半以上時或需再次負壓吸引時,僅需將吸引器取出即可,吸引管仍可停留于宮腔內,無需反復進出宮腔[10]。此外,手動負壓吸引器采用直列反向對置雙開孔管,具有柔軟纖細的特點,術中可任意彎曲,對不同子宮位置均可適應,可全方位吸引宮腔內組織,故極少出現使用小刮匙刮取組織的情況[11]。手動負壓吸引器還具有負壓較低的特點,傳統(tǒng)電負壓吸引負壓通常在400~500mmHg,而手動負壓吸引器僅為80mmHg左右,故對組織刺激小及損傷程度均低,可減少術中出血量[12]。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更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更少、疼痛程度較對照組更低,證實了上述觀點,提示一次性手動負壓在早期人工流產中應用價值較高,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及疼痛程度低等優(yōu)勢,是一種安全可行的人流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