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晶
高血壓為一種系統性慢性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動脈壓升高,特別是舒張壓持續增加,為全身性慢性血管病。此病原因臨床尚不清楚,通常與慢性精神壓力、家庭高血壓史、肥胖、攝入食鹽較多和吸煙較多等因素相關。臨床基本特征是失眠和多夢頭暈、耳鳴以及血壓增加。高血壓完全患者往往并發大腦和腎臟等臟器性傷害。在我國,高血壓迅速蔓延,病例超過1.5 億,呈上升趨勢,這將嚴重影響我國人口的身體素質,因此,預防高血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醫療研究問題。通過信息宣教、加強體育鍛煉、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等不同方向進行宣傳,將高血壓造成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長期以來,臨床只強調使用中西醫藥來減輕血壓,無視有效預防疾病病因的措施,盡管血壓已經下降,恢復到原來水平,但停藥后血壓將繼續增加。因此,對于這種疾病,必須將“疾病前預防”與“預防現有疾病”結合起來。經驗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有效預防和治療可扭轉病勢。本文從多個方面討論如何預防高血壓出現或控制高血壓發展。
1 預防高血壓出現或控制高血壓發展健康教育
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關鍵方式。健康教育是人們實施自我保健管理的關鍵手段,其目的是通過有計劃和有組織的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干預,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高血壓為慢性病,危及人類,尤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按照高血壓普查顯示,中國65 歲以上人口中有35% 的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也成了一個主要的社會問題。健康教育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起著重要作用,有助于病人提高健康意識,加強健康信念,提高臨床治療效率,能夠減少高血壓風險。
2 預防高血壓出現或控制高血壓發展基本措施
2.1 無高血壓人群 應確保做到未病先防,例如日常生活中應積極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定期測量血壓以及迅速預防和治療,偶爾發現一、兩次血壓升高需要特別注意,做到早發現、早就醫。保持作息時間規律,早睡早起,禁止熬夜,從而促使血壓穩定。
2.2 患高血壓人群 原則上應優先治療高血壓,同時防止疾病發展。因為高血壓Ⅱ期和Ⅲ期可能造成腦、腎臟器質性損害。所以患者應以中醫和西醫的治療為基礎,并以預防為主,防止病情惡化。
2.3 必須改善疾病后醫療跟蹤 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恐懼、焦慮和壓力等負面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協調氣血陰陽,做到勞逸結合。在腦力活動之后必須進行相應的娛樂和休息,若長期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增加腎上腺素分泌,收縮小動脈從而出現血壓升高。
2.4 增加戶外活動 可郊游、外出,有助于血液平衡與穩定以及降低和穩定血壓。
3 控制體重
保持理想重量,理想體重(kg)= 身高(cm)-105。肥胖為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一個重要風險因素。身體重量下降1kg,血壓下降約1mmHg。可進行運動鍛煉,運動于人就像空氣、陽光與水同樣重要,科學鍛煉可改善心臟肺功能,使骨密度增加,促進血液循環,降低體脂,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同時,還必須保持良好鍛煉量,鍛煉標準,心率控制在102~125 次/ 分鐘,或者鍛煉后心率增加在鍛煉前不超過50 次/ 分鐘。
4 改善飲食
4.1 每天鈉鹽攝入不得多于6g,包括味素、醬油中的食鹽含量。
4.2 增加鉀和鈣的攝入量,低鈣攝入導致血壓增加,建議通過喝牛奶,多吃豆類、新鮮蔬菜以及木耳、香菇、蝦和藻類等食物來增加鈣攝取量。如果每日鈣攝入量增加100mg,收縮壓將下降2.5mmHg,舒張壓將下降1.3mmHg,建議每人每天攝取800mg 鈣。此外,蔬菜還含有大量維生素C,從而減少血液膽固醇和動脈粥樣硬化,部分蔬菜,如芹菜和荸薺可直接降低血壓。
4.3 營養專家建議成年人每人每月攝入14kg 谷物、3kg 薯類、1kg 雞蛋、1.5kg 肉類和0.5kg 魚類。
4.4 增加高質量蛋白質如動物蛋白質(例如魚類)和豆類蛋白質攝入量。減少脂肪攝入,尤其是動物脂肪。
5 控制飲酒及戒煙
臨床相關研究表明,吸煙可能誘發高血壓。因為吸煙后,心率每分鐘增加5~20 倍,血壓增加10~25mmHg。這是因為煙葉中尼古丁刺激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堿并促進小動脈收縮從而增加血壓。此外尼古丁還刺激血管中化學受體,從而導致血壓反射增加。從長遠來看,大量吸煙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從而逐漸使血管硬化。也由于吸煙人群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上升,血液中氧氣含量降低,動脈內膜低氧,動脈壁內脂肪中氧氣含量增加,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因此,對于無高血壓患者而言,戒煙可預防高血壓。對于患有高血壓人群而言更應該戒煙。與吸煙相比,酒精攝入在身體上利弊頗有爭議。但是,酒精攝入量高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酒精濃度高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并加劇血壓升高。
6 保持情緒穩定
保持平常心,切勿暴喜暴怒,避免情緒有較大波動,學會減輕心理壓力,在遇到問題時,找出調整思維狀態方法。當身體和心智放松,并且讓工作壓力和問題恢復正常時,抑郁不僅會增加血壓,還會給治療帶來困難,保持樂觀不僅可預防高血壓,還對治療有所幫助。
7 結語
據專家說明,高血壓發病率每10 年增長25%,并且呈年輕化趨勢。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疾病。本文試圖研究預防高血壓措施和健康教育。首先,提出預防高血壓的基本措施,這是控制高血壓的先決條件。其次,關于高血壓的健康教育研究提出了一些目前已知的風險因素,這些因素與高血壓密切相關。通過健康教育措施和健康教育內容能夠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健康要求和健康管理表明,高血壓應當更加注重預防,并實施綜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