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芳芳
【關鍵詞】視網膜靜脈阻塞;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結果;預后
視網膜靜脈阻塞(RVO)作為視網膜常見疾病,有著比較嚴重的合并癥,極易導致患者視力喪失,且在我國本病發病率較高,需引起重視。對于大部分眼底病變而言,周圍視網膜病變,尤其是視網膜無灌注區時對疾病預后影響較大,為此選擇一種有效的診治方式探查周邊視網膜病變情況,可為眼底病變診治提供不錯的依據[1]。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觀察視網膜無灌注區、黃斑水腫等情況,以便了解疾病進展,以及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為了探究RVO患者應用FFA檢查的價值,本次就我院收治的70例單眼RVO患者實施了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納入對象70例,均為RVO患者,入組時間2018年1月~2021年1月,均有完整臨床資料,接受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符合RVO標準[2],自愿接受本研究,均為單眼患病,年齡30~70歲,屈光間質清晰,同時排除晶狀體混濁或玻璃體積血,以及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史、藥物史,器質性病變,懷孕期間或哺乳期間的女性,惡性腫瘤等患者。70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齡30~68歲,均值(58.28±1.25)歲;左眼患病38例、右眼患病32例;病程10天~2年,平均病程(4.29±1.24)個月。
1.2方法入院后,詢問病史,常規檢查眼部情況,掌握他們的視力情況,結合散瞳眼底鏡、眼前節裂隙燈明確患者的病情,眼部檢查結束后完成全身功能檢查,如肝腎、血糖、血脂等。同時,進一步選擇FFA檢查,儀器為熒光素眼底血管機(德國ZeissEF450IR型),檢查選擇廣州白云明興制藥的20%熒光素鈉處理,劑量為3ml,先過敏預實驗,若無過敏反應,則5s內注射完畢,檢查時間15min左右,獲取清晰圖像,存盤。檢查圖像時,對視網膜靜脈阻塞重點觀察,同時了解阻塞的區域與部位,以及有無靜脈充盈、毛細管改變等情況,做好詳細的記錄。
2結果
2.1檢查結果FFA檢查70例患者,檢出結果,見表1。
2.2FFA檢查影像學分析FFA檢查發現,對于視網膜靜脈充盈遲緩、迂曲擴張或栓子形成均可視作視網膜血管改變,發現表面出血將熒光遮蔽,而視網膜靜脈擴張或迂曲,有微血管瘤樣改變,同時靜脈顯示少許栓子或串珠樣改變,有充盈斷流等;視網膜血管無灌注區形成經FFA檢查可見明顯毛細管無灌注區;視網膜性生血管則可見視盤與無灌注區周圍有新血管生成;黃斑囊樣水腫則顯示為黃斑區高熒光。
3討論
RVO在近幾年發病率有所升高,其在視網膜病變中的發病率僅次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且其致病因素極為復雜,多與全身性疾病有關,比如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本病好發于50歲以上人群,其中視網膜動脈硬化與高血壓是50歲以上人群發生RVO的危險因素[3]。盡早明確診斷與積極治療,對于改善預后有著不錯的價值。
FFA檢查眼部病變在臨床應用廣泛,尤其是對眼底病變,且可觀察視網膜周邊情況,本次就收治的70例單眼RVO患者選擇FFA檢查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病變類型主要有視網膜靜脈充盈遲緩、迂曲擴張或栓子形成、毛細管無灌注區形成、視網膜新生血管、黃斑囊腫,例數依次為23例、25例、27例、30例、32例。FFA檢查RVO中發現視網膜血管損傷是最為常見的功能性損傷之一,毛細管與小血管擴張及其產生的滲漏樣改變等,都容易導致黃斑囊樣水腫發生。而毛細血管無灌注區則主要是器質性改變,新生血管產生,閉塞的不僅是毛細血管網,還包括毛細血管的小動脈與小靜脈。結合文獻研究與臨床實踐發現,黃斑囊樣水腫作為RVO主要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視力下降的病因之一,而新生血管形成又和無灌注區面積有關[4]。此外,黃斑囊樣水腫發生率較高,對黃斑功能會造成嚴重影響,在RVO各類并發癥中高居首位,且總干發生率高于分支阻塞。長期受到黃斑囊樣水腫影響,會導致黃斑區光感受器器質性改變,使得視力不可逆損害,但常規眼部檢查難以發現這種并發癥,選擇FFA檢查則可檢出,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RVO患者應用FFA檢查,可清晰顯示眼底改變情況,從而為診治RVO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為預后評估提供參考價值,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