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里楊


【關鍵詞】氯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疾病,是一組未明確病因的重性精神病,涉及多方面障礙與精神活動不協調,以感知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等為主要表現,反復發作,病程很長[1]。精神分裂癥的誘發因素很多,例如壓力、環境、家族遺傳等,給患者的家庭、社會均帶來沉重負擔[2]。臨床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時多采用藥物治療,如氯氮平、利培酮等,本文將以90例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90例為對象,研究時間是2017年1月-2020年1月,分為參照組45例、研究組45例。參照組,24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21-58歲(40.73±5.48);病程為10個月-8年(4.41±0.87)年。研究組,2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22-59歲(40.28±5.45);病程為9個月-7年(4.36±0.92)個月。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過7天藥物洗脫期,參照組應用利培酮治療:使用利培酮片(生產廠家: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每次0.5mg,每天1次,持續用藥4周。研究組應用氯氮平聯合利培酮治療:在參照組治療同時,使用氯氮平(生產廠家:上海信誼制藥有限公司;),每次25mg,每天2次,持續用藥4周。
1.3觀察指標
評估兩組患者認知功能,使用精神病量表(BPRS)評估。隨后,評估治療效果,由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組成,在治療前后使用簡明精神病量表評估,治療后精神癥狀評分降低50%以上,即為顯效;精神癥狀評分降低20%-50%,即為有效;不滿足以上情況,即為無效。最后,抽取靜脈血,測量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有IL-6、IL-1β、IL-17。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分析,P<0.05,表示統計學存在。
2結果
2.1治療有效率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精神癥狀評分研究組治療后精神癥狀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比較研究組治療后IL-6、IL-1β、IL-17水平均優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討論
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臨床較為常見,發病率約為7%-65%。精神分裂癥患者任何時期均發生抑郁癥,加重其他癥狀,治療依從性降低,對疾病的治療與康復十分不利,且增加自殺率與自殘率[3]。臨床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利培酮為第二代抗精神類藥物,可促使患者精神狀態有效改善,然而,長期服用此藥物使得體質量上升,治療效果差。有學者提出[4],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利培酮聯合氯氮平片治療,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氯氮平片是二苯二氮雜卓類抗精神病藥物,強烈阻滯大腦中多巴胺受體,促使患者遲發性運動障礙、錐體外系反應減輕,與此同時,此藥物還可對血液泌乳素水平產生抑制作用,鎮驚催眠作用強,繼而使得機體神經功能、免疫功能改善,促進恢復[5-7]。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精神癥狀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IL-6、IL-1β、IL-17水平均優于參照組,P<0.05。表明老年精神分裂者采用氯氮平、利培酮聯合治療,有效改善認知功能,提高免疫力。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可使用氯氮平聯合利培酮治療,具有顯著治療效果,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恢復,可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