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安康學院醫學院 陜西·安康 725000)
組織學與胚胎學為醫學基礎課程,是兩門相互關聯而研究內容不同的學科,包括組織學和胚胎學兩部分,組織學是研究人體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科學,而胚胎學是研究個體發生、發育及其機制與規律的科學。本門課程理論性強、知識點多、偏重于文科性質,需記憶內容較多。傳統的講授法教學,教師課堂教學主要采用“PPT講解”,授課方式單一,教學形式缺乏創新,使得學生理解不透徹、記憶不深刻,影響學習的主動性與熱情。單純的MOOC教學,具有普適性,既沒有先修條件,也沒有規模限制,學習目標也沒有具體設定,容易導致學習管理困難、輟學率較高、缺乏學生個體化學習、評價方式不足等問題。兩種教學模式均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了“SPOC”這一概念,它是一種以本科課堂教學為主,輔助使用MOOC等講座視頻和配套練習等資源的在線課程形式,是MOOC在高校范圍內的新發展,被視為“后MOOC時代”的新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SPOC充分利用發展迅速的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傳播優質教學資源;與MOOC教學相比,SPOC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準入限制,選課者都是在校學生,同時學生人數較少,教師可以完全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親自完成作業批改,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答疑和討論。
選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進行線上教學,學生通過安裝中國大學慕課,利用手機、電腦等數據終端進行在線學習。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包括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兩個部分,具體到教學實施中可以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具體基于SPOC模式的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總體結構圖
依托中國大學慕課平臺,引用國家精品教學資源,根據教學安排和學生具體情況,通過教學平臺上傳教學視頻、課件等內容并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線完成自主學習,通過線上自測題檢驗學習效果,組織在線交流和討論。
以課堂教學平臺為核心,以雨課堂為技術支持,首先利用現場測試,檢驗學生預習情況,確認教學重難點;通過日常生活、新聞熱點、最新進展等引起學生注意,層層設計各種問題,進行主題討論讓學生思考解答;引用典型案例,組織小組交流討論、組間交流討論等方式進行交流互動,教師最后總結點撥;同時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牢固樹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的教學理念,培養具有良好的醫學人文關懷精神和醫生職業道德的應用型人才。作為一門形態學課程,我們還特別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中加深理解,加強記憶,提升學習能力。
留少量典型作業,通過作業對所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點。師生可再在線上平臺,進行在線討論答疑,深化和鞏固專業知識。
選取2019級和2020級康復治療學專業兩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班(2020級,共48人)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對照班(2019級,共46人)采用純線上教學。兩組的實驗課程部分均采用線下面授形式。兩班學生的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課程總評成績為考勤(5%)、線上學習成績(15%)、實驗(30%)和期末考試成績(50%)。期末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和填空題,其中主觀題占50%,客觀題占50%,對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總評成績進行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同樣的考核方式和評分標準。
采用Excel軟件輸入原始數據,應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百分率比較采用 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可見,兩個班的期末成績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實驗組期末成績高于對照組成績,見表1。兩組期末成績各分數段的得分人數及百分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的成績要優于對照組的成績,見表2。

表1:兩組期末成績比較(x±s)

表2:兩組期末成績各分數段百分率比較[n(%)]
結果可見,兩個班的總評成績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實驗組總評成績高于對照組成績,見表3。兩組總評成績各分數段的得分人數及百分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4。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優于純線上教學。

表3:兩組總評成績比較(x±s)

表4:兩組總評成績各分數段百分率比較[n(%)]
隨著醫學的迅猛發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是當今高校培養醫學生的關注焦點。依據眾多研究結果表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護理解剖學、基礎醫學、中藥學、口腔醫學等課程中教學被廣泛應用,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有效利用線上資源,充分發揮線上平臺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授課方式及授課思路,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病例討論、解決臨床問題等實際工作,通過討論反過來又能加深所學知識點,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理念。組織學與胚胎學由于其知識點多,且內容抽象,提供優質化的線上學習資源,可以方便學生自主、有針對性地學習,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把時間用在課程的應用部分,在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的總評成績由考勤、線上學習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學生線上學習情況也會以數據的形式作為期末考試的考核指標,相對于以往的考核方式,加大了過程性考核分數的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當代大學生“考前突擊”的行為方式,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動力,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始終處于“動起來”的狀態,增加了課程的高階性;延展了教學寬度,通過線上網絡平臺和線下課堂教學平臺將課前、課中、課后,預習、理解、內化知識緊密結合;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中,要求教師在不斷探索和改革中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更加客觀,教學目標制定更加有針對性,專業知識儲備更加豐富,教師教育教學、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
本研究表明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融合了傳統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通過調研及學生反饋可以得知,大部分學生表示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課堂氛圍變得活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也明顯提高。該教學方法在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中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值得今后繼續嘗試和推廣。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對基于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細節、實施程度、線上資源的擴充等方面進行不斷摸索、完善,以期為我校教學改革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