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佛山市南海實驗中學實驗小學部 廣東·佛山 528000)
《義務教學語文新課標(2011版)》強調:“重視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擴充學生閱讀面,提升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品味,盡量少做題,多讀好書,多讀書,讀整本書。”統編教材小學五六年級第二單元為名著閱讀單元,其中五年級是閱讀中國古典名著,六年級閱讀世界名著。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吃透課內文本,當學生進入小學高年級之后,課堂時間有限,同時教師想教學的內容太多,顧此失彼。對于名著長篇小說而言,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如何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合理時間分配。最終圍繞根據單元教學目標:“閱讀外國文學名著,去探索更為廣闊的世界。掌握作品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內容,明確語文教學內容。”
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六下第二單元選編入三篇外國名篇,分別是《魯濱孫漂流記》《騎鵝旅行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這三部作品共有的人文主題是在游歷、歷險中獲得成長,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概括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主要內容與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三篇作品都屬于文學作品因此具有審美與想象方面文學價值,培養學生審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與創造力。其中培養學生感受力就是在兒童小說中感受文字魅力;加強培養學生鑒賞力傳遞文學中真善美,如在《湯姆·索亞歷險記》傳遞給學生的思想,這個世界不是有那么多的絕對,也不是你想象得如此好與壞,黑魚白那么分明,好人也會存在缺點,壞人也會有優點,還要帶領學生去感知小說中語言美、景物美。
當一部文學作品進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就需關注文學作品中教學價值,收錄于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六下選入這三部兒童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騎鵝旅行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也不例外。圍繞本單元所富含語文元素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去刻畫人物形象、情節安排與語言風格描寫方法,而這三篇文學作品屬于小說范疇,小說創作特點就是如此。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述相關文學作品風格與人物性塑造方法,讓學生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如《騎鵝旅行記》中每個人物形象立體多樣,尼爾斯淘氣頑皮,當學生讀到“他心里想,父母從教堂回來發現雄鵝不見了,他們會傷心的。”從描寫中我們可以發現尼爾斯除了頑皮性格之外還是一個體貼父母的孩子。如讓學生在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可以感受語言文字的妙處,體悟馬克·吐溫被為什么譽為幽默諷刺大師。通過學習文學作品讓學生對現實社會的認知,雖然文學作品虛構但藝術來源于生活,如《湯姆·索亞歷險記》中,馬克·吐溫就借湯姆及他的冒險經歷以及對當時社會虛偽庸俗資產階級道德和宗教進行無情地揭露與諷刺。根據小學語文課標要求(2011版)不能讓學生盲目去讀書要增加學生,同時對教師提出明確指導建議:“要求重視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多關注學生通過外在媒介進行閱讀,讓學生去選擇優秀的閱讀教材,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指導,多多開展名著課外閱讀活動,教師要多多創造給學生交流機會創造良好閱讀氛圍。”其中擴大閱讀面可以理解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對各種載體與文學體裁進行廣泛涉獵,相關學生課外文學名著閱讀數量達到145萬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課外文學導讀教學,可是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的教學價值。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六下二單元教學目標的三篇課文都是名著節選,如《騎鵝旅行記》這篇節選猶如一把寶藏的鑰匙,前文課文提示寫道:“小說中還蘊含許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精彩得如‘鶴之舞表演大會,地獄谷的羊群,猜一猜他們如何講述這神奇故事”。一旦學生開啟閱讀部分,不少學生就會被充滿魔幻般的文字所吸引,感受文中小男主奇妙的經歷,體會他的發生變化。當學生深入閱讀下去,就會激發起他們對閱讀內在探索欲望,學生在大腦心中就會產生:“這個神奇小故事中的他,之前是怎樣,之后又會發生什么,故事的結局會怎么樣。”課文節選部分與當前小學高年級兒童實際生活契合度較高,同時在節選部分充分契合“頑童”這一主題,而兒童文學中主題正是要表達“頑童、愛、自然”等三大母題,從而能夠充分激發兒童內心的共鳴,加上風趣幽默真實而生動語言也是一大特色。《湯姆·索亞歷險記》前文提示要求學生“默讀課文,說說哪個部分最為吸引你。”教師可提問覺得湯姆是一個怎么樣孩子,在他身上可否尋找自身影子,重點關注人物與情節兩個要素,從而引發學生對課文的后續閱讀。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六下二單元幾篇課文全是外國文學名著,對于小學六年級學生而言存在一定難度,如果從一個有趣的節選開始教授反而會容易些,最終目的是透過節選內容引導學生走向整本書的閱讀。如在《騎鵝旅行記》教學點有兩個:一是梳理課文小標題,掌握節選主要內容,把握整體書的全部內容,二是細細品味人物形象。《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教學難點也是兩個:一是梳理課文小標題,二是品味幽默大師馬克·吐溫夸張的語言和奇幻情節以及精彩人物形象塑造。由此可見這幾篇課教學目標圍繞聚焦小說文本特征,同時又有自身獨特之處,最終目的引導學生走向整篇文學作品。
2.2.1 發布學習任務清單,走進動人故事的情節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文本開始有著自我的想法與獨特的感知體驗,那么教師可以通過發布學生任務清單,再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深入學習。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思維化、形象化、可視化的學習工具,既可以用在移動平板上畫畫也可以筆在白紙進行作圖。運用思維導圖可以鍛煉動手能力與思考能力,從而對文本有著深入地思考。
教師首先發布學習閱讀任務清單
作品:《湯姆·索亞歷險記》
作者:
你認為課文精彩情節
情節A( )推薦理由:
情節B( )推薦理由:
......
接下來可進行課堂討論:教師先提問這篇小說是誰寫的,全班同學齊聲回答:馬克·吐溫。接下來教師可以分開讓學生主動講一講自己自學心得體會,小A同學說:“特別吸引我在故事最后喬埃還在洞里,我想知道整個故事的發展故事發展結構是什么。”小B說:“最精彩部分我認為是湯姆在敘述自己如何幫助小伙伴脫險,找到一個出口,這與當大家遇險時其余小伙伴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小男孩。”小C同學說:“我喜歡文中好幾個排比句表達,感覺語言表達并不單一,反而突出湯姆受到眾人表揚時的洋洋得意的神情,我能夠聯想到。”
2.2.2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總結人物具體形象
《湯姆·索亞歷險記》作為一部優秀的小說,最重要的是借助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就像馬克·吐溫在原文首卷就寫出:“我從來沒有見過比這孩子更淘氣的。”可通過側面人的講述:“他卻在同齡的男孩中卻是偶像般的存在。”接下來我們借助思維導圖來展現一下湯姆到底是怎么樣一個“淘氣的孩子”。

教師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如何去挖掘作品中人物形象尋找他的性格特點,從而讓紙片人的形象立體起來。現在請大家分小組進行討論。”
A組:湯姆特別愛出風頭、非常勇敢,機智、冷靜。
B組:湯姆自身視野廣闊、性格上臨危不亂、張揚與重感情。
C組:這個叫湯姆小朋友非常聰明,大膽勇敢,同時也很愛出風頭。
經過小組討論,性格對比,我們對湯姆性格特點進行有效組合與篩選,同學們你們發現湯姆性格有什么特別之處?有的學生舉手回答說:“湯姆性格中優缺點十分明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非常讓人記憶深刻,太復雜了。”
在《騎鵝旅行記》的課前導語提道:“小說中還有其他有趣的故事,我們可以借助范例引導學生,從而成為多篇聯動引子。”課文所節選是哪個章節,接下來教師出示課件,課件,看看所選目錄那哪一部分,因此大家可以從簡單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寫一寫整個故事梗概,還可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讓學生去尋找所選內容與原著目錄項對應的,在對比中深刻認知梗概了解書本主要內容。接下來根據課文提示,讓學生在目錄尋找課文節選部分,如前文所提示學生很快在目錄中尋找“鶴之舞表演大會”和“大海上的白銀”所在的位置,接下來讓學生順著節選猜一猜接下來的故事會發生什么。
學生小A:“我順著大海上的白銀這一故事情節,我猜尼爾斯他們應該正在尋找一份非常寶貴的尋寶圖,當他們找到白銀的時候,就會遭遇一群海盜,已經在搶白銀了,他帶領大雁們海盜,最終保護了白銀。”
學生小B:“我根據上一個同學講述,猜測相關的題目應該是《海盜寶藏》,我們根據相關線索描繪出后面的故事。”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名著教學,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與吃透教材,從單元文本特點出發,先把握作品的整體梗概到目錄,從課文節選到原著片段,不斷拓展學生閱讀面,讓學生從課內閱讀向整本書閱讀。名著閱讀能夠提高學生對閱讀認知高度,積累學生閱讀經驗,最終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