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琛
(廣州市海珠區南武小學,廣州 海珠 510280)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而大課間做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與此同時,面對近些年來學生在耐力素質、柔韌素質持續下降,超重與肥胖學生比例的大幅增加,充分利用大課間黃金鍛煉時間,幫助學生提高鍛煉的質量。雖然當前大課間已基本普及,但是在校內的開展方式,內容的豐富性、新穎性和科學性,學生的參與度、家長的支持度等方面都還影響這大課間的有效開展。
如何有效開展大課間,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呢?本文將以廣州市海珠區南武小學為例,分析探索有效開展大課間的途徑。
以下是廣州市海珠區南武小學開展體能大課間前后全校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統計表:

時間樣本數優秀 良好及格不及格優良率及格率2019 1150 102 378 647 23 41.7%98%2020 1143 172 494 456 21 58.26%98.16%
上表可知,從2020年國家體質健康數據上報反饋結果來看,2020年該校調整體能大課間后學生優良率達58%,較2019年41.7%上升了16.3個百分點,及格率達98%。這個數據從一定層面可以反映大課間質量對提高學生體質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南武小學2020體能大課間開展是有效的。那如何有效開展大課間呢,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領導支持。向校領導匯報,得到學校支持,并明確學校的要求與預期。同時,組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主管體育的主任為副組長,班主任、體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大課間”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并完善有關制度、方案,形成了“學校統一領導、年級全力支持,班主任積極配合、兼職體育教師具體實施、任課教師全員參與”的管理工作格局,為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奠定組織基礎。
2)區教研員支持。與區教研員匯報,闡述基本構思,認真聽取指導意見,引入專家力量,得到更高平臺的支持與指導。例如:該校在籌備大課間的時候,第一時間向海珠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體育教研員匯報,說明學校調整改編排大課間想法,教研員拓展思路并指引從電視課堂入手,把線上課堂搬到線下課堂,繼續深入融入大課間,形成一條線,在教研員指引下,學校第一時間做好完善方案。
3)科組同事支持。團結聚力,堅定信心。與科組同事研討,根據個人特長合理分配工作任務,消除同事的擔憂,形成科組合力,為活動的具體實施提供專業保障。雖然都是體育老師,但同一個科組的老師基本上都是不同專項的,我們都知道術業有專攻,消除同事們的擔憂的最好辦法就是:專業的活給專業的人做,根據個人的優勢合理分配工作任務,得到同事的支持。
1)明確政策要求,結合學校特色,塑造大課間品牌。策劃編排首先必須明確政策要求。以國家政策為導向,按照廣州市、海珠區的對大課間實施的具體要求,再合理編排策劃。只有根據政策要求去開展大課間,才能明確方向,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素質,同時也便于取得更好的成績,只有取得了成績,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家長才會更加配合,領導才會更加重視,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2)明確學生需求,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大課間質量。興趣是最好的動力源。在策劃時,不僅要從學生實際的身體素質出發,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動起來,這樣才能保證大課間的有效性,提高大課間的質量。例如:該校從學生身體出發。根據往年本校體測數據發現:學生整體的柔韌素質偏低,所以在大課間中專門設計了一個柔韌練習環節;其次學生整體上肢力量較弱,又專門針對性的加入了螞蟻爬等練習內容。二是從學生心理角度出發。該校整套大課間音樂選取的都是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流行曲目,同時在編排上結合音樂特點巧妙設計折疊杯小游戲等,讓學生們一邊運動一邊跟著音樂哼唱,既有運動性又有趣味性,這樣就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大課間的質量。
3)明確特色需求,結合自身“優勢”,突出大課間特色。在策劃大課間時,可以從學校已有的資源或者體育老師擅長的領域出發,明確自己學校的做大課間的優勢或者立足點,做熟悉和擅長的事,省時省力,做出特色。例如:該校主要利用線上課堂資源,把線上20分課堂重新改編,擴展運用到線下40分鐘課堂,又進一步打磨創新,最終不斷修改形成體能大課間。像熱身操、柔韌操等基本上都是課堂內的內容,這樣就減輕了部分編排壓力,也傳承和發展了該校大課間的特色、特點。
1)與班主任同行。多從班主任的角度去思考,反思,多與班主任溝通,調動班主任在訓練時的積極性,讓班主任與我們一起并肩同行,這樣的訓練效果會事倍功半。
2)與家長同力。合理安排學生居家運動內容及時間安排,不給家長增加額外的負擔的同時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家長看到運動帶給孩子變化,充分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例如:該校在學習大課間期間,把每個環節都拍成了短視頻,發布在群里,每天回去學習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并且基本上都是分兩步完成,首先就是讓孩子放學后第一時間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放松身心運動起來,第二次就是學生寫完作業后,放松大腦讓學生動起來。
3)與學生同行。在大課間實施階段,重點要在每個班要培養得力小骨干,由這些小骨干帶頭帶領整個班級學習新動作,針對一些體育偏長生,在上課重點關注他們之余,課后還需要小骨干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鞏固練習。特別是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新動作的學習,得到小骨干們的幫助,效果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根據該校實際情況,再分享幾點小妙招
1)上大課。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大課間的新動作的學習,可以幾個班一起上大課,這樣學生有新鮮感,班級之間有對比,高年級還可以帶領低年級,同時還方便統一動作標準。
2)合理利用網絡軟件及身邊資源。該校大課間很多動作都源于keep運動軟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再加工整改,其次音樂主要來源于廣州電視課堂及19年廣州市體育教師10分鐘體能展示活動,這些資源本身就是經過篩選的適合體育活動的,所以只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稍作調整就可以變成自己的,這樣就縮小了尋找范圍,減少了工作量。
3)巧用不同顏色的場地膠,助力路線及隊形變換。在隊形變換中,巧用場地膠,能讓學生快速清晰路線及位置,這是目前該校體育科組在實踐中總結出最快最有效幫助學生變換隊形,認清路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