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蓉 韓愛民

【摘 要】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功能性再發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6例RAP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單獨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治療;觀察組予醒脾養兒顆粒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治療,治療2周后評估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醒脾養兒顆粒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兒童RAP療效較好。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醒脾養兒顆粒;功能性再發性腹痛
【中圖分類號】R725.7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1007-8517(2021)11-010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Methods 86 children with ra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quadruple viable bacteria alo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Xingpi Yanger granule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quadruple viable bacteria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Xingpi Yanger granule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logy on rap in children is obvious.
Keywords: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ifidobacterium Tetralogy; Xingpi Yanger Granule; Functional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小兒功能性再發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患兒以腹痛為主訴就診的常見疾病之一,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性腹部劇烈疼痛。常規治療多以解痙藥物對癥處理,但效果不理想,且易反復,給患兒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為探求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我科從中醫辨證治療角度采用醒脾養兒顆粒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治療小兒RAP,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兒科門診86例RAP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4.5~13歲,平均 (7.8±2.6)歲;病程3.5~17個月,平均(8.9±3.2)個月。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14歲,平均(7.2±3.5)歲;病程4~16個月,平均(8.5±2.5)個月。兩組發病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2016年修訂兒童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Ⅳ標準[2] 。診斷前至少2個月癥狀符合以下所有條件,且每個月至少發生4次腹痛:①發作性或持續性腹痛,不完全與生理事件相關(如進食、月經期);②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征(IBS)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腹型偏頭痛的診斷標準;③經過適當評估,腹痛不能用其他疾病來解釋。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獨服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S20060010),用法用量:1~6歲每次2片,每日3次;6~12歲每次3片,每日3次。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醒脾養兒顆粒(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Z20025415),用法用量:1~2歲每次服用4 g,每日2次;3~6歲每次服用4 g,每日3次;7歲以上每次6~8 g,每日2次,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用法同上);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包括指導患兒建立良好的飲食及排便習慣,腹痛劇烈時適當予以解痙藥物。治療2周后評估療效。研究方案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療效標準[3] 顯效:治療2周后患兒無腹痛,且3個月內病情無復發;有效:治療后腹痛癥狀或體征較前減輕;無效:腹痛癥狀無好轉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1.16%,觀察組為79.0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腹痛是兒童常見臨床癥狀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患兒屬于功能性腹痛。RAP是兒科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以反復發作性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由于該病是一種非器質性病變,易反復發作,且目前尚無特效治療,常常困擾臨床醫生和患兒家長[4]。提高對該疾病的認識,并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有一定的臨床意義。目前RAP的診斷多采用羅馬標準進行分類。在2006年由羅馬委員會制定了羅馬Ⅲ診斷標準,將RAP歸為兒童和青少年腹痛相關性功能性胃腸病(FGID)。羅馬專家委員會對相關的診斷標準進行了修訂,并于2016年正式在Gastroenterology上發表兒童FGID羅馬Ⅳ標準[2]。RAP多見于3歲以上兒童,病程往往超過3個月,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痙攣性或絞痛性腹痛,且與進食、排便無明顯關系。
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文獻報道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兒童胃腸動力功能紊亂;家庭、遺傳因素;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5]。在發病機制上存在著生物-社會-心理模式。功能性胃腸病又稱為腦-腸互動異常,進一步強調了腦腸軸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內臟敏感性升高是RAP的標志之一[6]。臨床上患兒大多以臍周內臟性疼痛為主,多于晨起發作,輕癥可自行緩解,重者可伴有出汗、面色蒼白、嘔吐、腹瀉等癥狀。中醫認為該病是小兒肝郁脾虛、受寒,飲食不節,乳食積滯,經脈失調等原因導致[7]。中醫學認為寒邪、積食、氣滯等均為其致病之因。中醫傳統內治療法所求之理大多以溫通之理為要,現代醫家國家級名老中醫陳寶義教授提出治療該病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理氣健脾、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等[8]。此外中醫特色外治療法也頗有療效,如外用貼敷、針、灸療法等。黃蘭英曾報道溫中止痛方治療小兒功能性腹痛,取得良好的療效[9]。
因此中醫藥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在治療RAP中的作用已得到臨床認可。但因傳統湯藥制劑服用不方便及口感等原因,在臨床推廣中有一定局限性。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適合兒童服用的中成藥制劑,是治療本病的一種思路。醒脾養兒顆粒是兒科臨床常用的健脾類中成藥,其成份包括山梔茶、蜘蛛香、一點紅、毛大丁草等,其主要功效為醒脾開胃、固腸止瀉、養血安神等。其中山梔茶具有消腫解毒功效;蜘蛛香可止小兒泄瀉下痢等癥狀;毛大丁草具有利水、行氣、活血等功效;一點紅主治小兒氣血虛弱、萎黃消瘦。目前醒脾養兒顆粒主要應用于由小兒脾虛所引起的厭食、腹瀉、盜汗等癥狀[10]。有研究[11]表明,醒脾養兒顆粒能解除腸痙攣性收縮,具有較好解痙止痛作用[12]。
腦腸軸是兒童RAP發病機制的新認識之一,即腸道和腦之間存在雙向調節作用[12]。有研究[13]表明腸道微生物參與腦腸軸的功能,腸道菌群的改變,以及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受體和神經肽,如5-羥色胺,阿片受體等也參與RAP的發病機制。王英等[14]研究表明腸道益生菌能有效改善功能性腹痛患者的腹痛癥狀及精神心理狀態,認為其機制在于益生菌抑制腸道上皮的收縮而減輕對腸道擴張的敏感性,從而緩解患者腹痛癥狀。同時益生菌通過參與應激反應的調節,調節神經遞質,降低炎性反應,達到改善焦慮和抑郁狀態的作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是臨床常用的一種復方制劑的腸道益生菌,其主要成分為嬰兒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孢桿菌[15]。其作用機理包括:蠟樣芽孢桿菌可以創造厭氧環境的作用,從而有利于腸道有益活菌的繁殖;雙歧桿菌通過清除氧自由基、發揮抗氧化應激作用,達到保護腸道粘膜的正常功能;除了維持腸道菌群的基本作用之外,還有參與維生素的合成、增強免疫功能的功能[16]。臨床廣泛用于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消化不良、遷延性腹瀉等輔助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小兒RAP療效滿意,其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本研究觀察例數有限,且缺少對患兒遠期療效觀察,有待以后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寶西.兒童功能性腹痛[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7):484-486.
[2]BENNINGA M A, NURKO S,FAURE C,et al.兒童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Ⅳ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2017,55(1):4-14.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25-26.
[4]許春娣.小兒再發性腹痛的基礎與診斷思維[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7):558-560.
[5] 王忠厚.布拉氏酵母菌聯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功能性再發性腹痛[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2):5130-5131.
[6]黃迪,李敏,高翔羽.兒童功能性胃腸病診治進展[J].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2017,7(6):261-269.
[7]王輕輕,張曉林,李夢云,等.小兒功能性腹痛的中醫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9,34(3):58-61.
[8]付美芳,劉虹,楊蒴.陳寶義教授治療小兒腹痛六法[J].陜西中醫,2013,34(9):96-97.
[9]黃蘭英.溫中止痛方治療小兒功能性腹痛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3):340-341.
[10]馬韓錚,王雪峰.醒脾養兒顆粒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22):27-31.
[11]封丹,劉麗. 布拉氏酵母菌聯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功能性再發性腹痛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1):118-120.
[12]陳立亞,劉暢,汪芳裕.腸易激綜合征與腸道微生態及腦-腸軸關系的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7,26(5):491-495.
[13]田明明,沈錫中,董玲.腸道菌群對腦-腸軸功能的影響[J].中華消化雜志,2019,39(5):352-354.
[14]王英,郭鑫,寧春紅,等.培菲康對功能性腹痛綜合征綜合征患者腹痛癥狀以及精神心理作用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7):108-111.
[15]樊正年.普樂拜爾[J].中國新藥雜志,2002,11(10):809-810.
[16]周日剛.腸道微生態制劑的藥理作用與輔助治療頑固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用藥安全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6,9(8):62-63.
(收稿日期:2020-11-11 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