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丹
摘? ?要: 三位一體育人模式倡導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新型育人模式,是針對大學生現狀提出的面向大學生現代化教育的新興理念,是大學生教育藍圖的新格局,是促進大學生教育創新的新體系。本文從“三全育人”的含義和重要性出發,針對“三全育人”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與意義,分析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圍繞建設校園文化氛圍、樹立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意識、高校構筑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減負減重做好保障引領、加強工作績效考核監督等方面,對“三全育人”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長效機制進行思考和探討。
關鍵詞: 三全育人?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是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團體,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健康成長,還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命運[1](71-73)。當前,高校教師在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加快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教育工具現代化,通過強化基礎、突出重點、建立規范、落實責任,持續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全面提高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教育育人格局,為社會培養思想水平高、政治素質過硬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現狀及問題
在一個人的成長生涯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自小學開始就接受的重要一課。大學階段是形成正確的思想形態和政治素養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實現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2](153-155)。在高校各種角色中,教師是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責任體。“三全育人”的新型教育理念從教學育人的主體人員、涵蓋范圍、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課堂上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性課程教授,應試教育過于強調成績,專業課程一直是學生和教師重點發力之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隨之成為必修課中的“選修課”,成為容易被忽視的課程。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并不強調過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為不是主要課程,所以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力不夠強烈,成為學生各項課程中的學習短板。審視一些高校情況,當下大學校園中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在工作主動性和最終執行效果上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新的“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對于如何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探討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緊迫性[3](38-39)。
一些高校,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集中在教師如何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知識傳播,而且研究內容多偏向于基礎理論研究,或者課堂課件的內容設計和研究。關于如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改革的專題研究比較缺乏,相應的研究成果不多[4](4-6)。有的高校,對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要求并不清晰,以柔性的要求為主,缺少硬性的考核條件,對考核內容并不做具體要求。
2.“三全育人”的含義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精神,“三全育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新理念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的根本任務,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文化知識教育、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會活動、協會活動等各環節,賦予所有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職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融入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方面”,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
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徹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不斷探索,并有所創新,才能適應需要,獲得生命力。要瞄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升,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逐步完善德育工作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大學生德育工作新途徑、新方法,在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切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路
3.1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良好的校園氛圍對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帶領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活動,不僅能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上的思想問題,還能與學生建立起高效的溝通機制,對不同同學出現的問題“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通過適時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日常溝通交流中,教師還能發現學生存在的經濟、心理等敏感問題,通過有效的思想引導和相關舉措,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將這種溝通轉化為師生之間的信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讓學生對教師和高校產生高度認同感。
充分發揮學生團體的重要作用,將學生會、社團等學生團體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指定指導教師,確定聯系人,通過“1+N”的模式,即一位教師+N名學生的模式,讓教師參與學生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活動中,落實到學生個體身上,通過與學生近距離的接觸,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規劃,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3.2培養教師課外育人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前,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不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視為本職職責,還要認識到該項工作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在思想、學術、生活上引導和幫助學生,做學生的引路人。要認真履行教師職責,保證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將有效的時間落實到工作中,因材施教。與專業授課教師相比,思想政治專職人員人數較少,除了課堂教育之外,日常生活中接觸學生的時間不多,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極大地推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在知識結構上,思想政治教師的知識范疇更廣泛,教育內容的設計遵循人的思想發展規律,更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避開說教的形式,從自身經驗出發,更容易引發共鳴。
3.3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通過搭建思想政治平臺,實現制度創新,是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校園生活中,通過有針對性地策劃與學生日常相關的思想政治建設活動,如社會實踐、協會比賽等;在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職業生涯規劃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創業就業;通過大講堂的方式,邀請專業人士來校舉辦專題報告;開展校園結對子、寢室結對子等點對點活動,將引導工作納入教師工作任務的范疇。
3.4加強工作績效考核監督
創新全員教育的理念,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師,將教育主體放寬至所有教師,將教師的工作量納入年度工作任務中。從日常教學、教務管理、學生服務等方面總結規律、發現特點,發揮高校各個團體的特定功能,根據年度工作總量和年度計劃核定教師的工作量,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保證教師全身心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此外,通過制定出臺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考核辦法,在校級、院級層面成立管理小組,在年度考核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課堂教學、科研工作合并考核,并視情況與人員的績效津貼、職稱評審、評優等工作相結合。在年度表彰獎勵上,可適當設置優秀思政教師獎項,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6保證教育工作的物質投入
為了保證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高校應在年度預算中列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費、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所需經費等科目,并采取資金預留等方式做好充足的財政預算,逐年加大投入。在年度預算制定過程中,要調整經費投入結構,適當加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資金投入,采購有關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軟硬件設備,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物質基礎。“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我們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高校及高校教師要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情況和政治素養,通過多舉措、多方案盡快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強大推動力,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教育新局面。
4.結語
加強三全角度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既需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又需要依靠高校的頂層設計,既要有人力物力保障,又要有制度可依,既要有工作任務,又要有績效考核。從“三全教育”的本質和內涵上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教師,“三全育人”中全員育人的理念要求發動全員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這項工作與學生的課堂、生活、課外活動等聯系起來,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細微環節中,帶動全員,將“三全育人”落到實處,建立更完善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張莉.“三全育人”視閾下成人高等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5).
[2]溫新榮.“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各類課程協同育人新模式研究綜述——“課程協同育人”系列論文之一[J].高教學刊,2020(04).
[3]喬麗娟.基于“三全育人”視角開展新時期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以領航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室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06).
[4]李文清.“三全育人”理論支持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與改革[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