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瑤
摘要: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作為一門美育教育課,它的作用不單純建立在對學生審美觀和鑒賞能力上,學生更應該透過直觀地視覺體驗去洞察作品誕生的過程以及背后的故事,能建立起作品與觀者之間的共振從而豐富內心世界。作為高中生,是非觀和判斷力是不完善的,看待問題容易偏激,所以更加需要在美育的過程中進行心理干預,讓學生在藝術情境的熏陶下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心理健康;美術鑒賞;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1-120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術鑒賞課的必要性
1.高中生階段性格特點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從生理到心理正在向成年階段邁進但又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對周圍生活的探索欲望較為強烈,崇尚標新立異。行為容易出現極端,不能夠理性正確地對待自身存在的問題。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力不夠完善,容易孤立偏激地看問題。所以對學生進行健康的積極的心理疏導格外重要。
2.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目標分析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版)》開宗明義:“美術與社會文明和人的發展密切聯系,是人類最早和最基本的活動之一”,在信息化高速運轉的今天美術正在廣泛而深入地融入社會,凸顯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價值。美術鑒賞是對人類文化的深度學習與了解,可以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調節心理平衡,完善健全人格。在進行美術教學與藝術創作中,教師可以主觀地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適度地進行心理干預,并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表達,這種過程將被學生內化為本質力量,構成學生知識結構、情感模式、意志和人格的深層價值尺度。
二、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術鑒賞課程中
1.注重剖析作品背后的故事
每件藝術品都是有靈魂的,我們在通過最直觀地視覺感受外更應該帶著學生走進藝術家的人生,走進畫面背后的故事。停留在畫面本身的解讀讓學生很難與藝術靠近更不能上升到心靈共振。在一次高二美術鑒賞課上我放了一組莫蘭迪的畫作,學生看到都說看不懂不喜歡。是的莫蘭迪作品中的瓶瓶罐罐并不華麗和寫實,他擅于運用飽和度較低的顏色和稚拙的線條來描繪趨于平面化的罐子,畫風寧靜質樸又透露著神秘感。
我課前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收集畫家莫蘭迪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在生活經歷課上進行分享和討論。通過收集相關資料我們了解到莫蘭迪的一生并不是星光璀璨的,他這一生未婚過著修道般的隱遁生活,獨守著自己的精神世界。面對著那些瓶瓶罐罐一畫就是一輩子。在深入走進畫家生平之后再回到作品中,學生對畫的解讀發生了些許變化。不再把注意力完全停留在繪畫語言的層面,開始覺得蒼白的顏色變得優雅了,畫面逐漸有了溫度,形象各異的瓶子仿佛就是畫家一生的譜曲。通過讓學生走進莫蘭迪的藝術人生,體會在那個時代的匠心精神,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美術鑒賞當中。
2.以動態的創造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剖析
美術鑒賞課中的藝術創作環節尤為重要,創作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收集材料,整合創作思路根據個人的審美標準和知識儲備進行獨立或者小組創作,美術創作過程是自由自主的,學生通過創作實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促進自我意識的覺醒,教師通過學生呈現的作品及時獲取學生的心理及情感狀態,并及時進行疏導。
例如在一次創作實踐課上以自畫像為主題不限制繪畫形式和風格,老師通過展示一些畫家自畫像作品來分析其性格特點,比如藝術家席勒,他在短短的一生中描繪了100多幅自畫像,他那標志性的手勢,因多次出現在作品中而成為一種“符號”,代表著鮮明的個人特色,他的畫面充斥著一種詭異和孤獨感似乎是分裂、矛盾又共生共存的人格體現,這跟席勒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在介紹了一些典型的大師自畫像之后,讓學生選擇最能代表自己的顏色并寫下三個關鍵詞來形容自己,由于大部分學生是沒有造型基礎的,所以人物形象的刻畫可以用簡單的幾何形體來替代,圓形弧線代表著性情溫和,矩形代表為人耿直等。運用簡單的色彩和線條來表現出獨一無二的自己。通過美術創作課讓學生對自我進行剖析。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生更能夠深刻地體會到藝術作品所呈現出來的視覺體驗與藝術家本身的經歷性格密不可分。也讓學生更清晰地審視自己并通過適當的心理干預培養學生細膩且積極的生命情感。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效果分析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相較于文化課往往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忽視美術鑒賞課中的師生互動,則會加速降低學生對美術鑒賞學科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審美習慣,對于美術鑒賞,也有著獨特的審美需求,這就要求我們針對每位學生的審美習慣與需求制定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美術鑒賞課堂中獲得審美滿足感與成就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幫助學生在美術創作和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與提升。
在美術鑒賞課堂的互動中,我們還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融入教學。我們可以通過美術鑒賞與美術作品創作幫助心理壓力較大的學生排解不良情緒,盡量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而當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無法通過美術鑒賞課進行紓解時,我們則可以考慮將重點問題告知班主任老師與心理健康學科專職老師,通過其他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擴大與加重,也防止消極情緒在班級范圍內進一步傳播。
人的任何行為或多或少都離不開情感因素,即便是以理性見長的知識活動也難以避諱情感。因此,將心理教育融入美術鑒賞課中尤為重要,就美術鑒賞本身而言,主要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感知和價值判斷。引導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創造等具有美術學科特點的學習活動,發揮美術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金山高級中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