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權,鄭楊秀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胸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0)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常見的呼吸道惡性腫瘤之一,發病早期通常無典型臨床表現,多數患者在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機會,故治療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為主。目前,臨床針對中晚期NSCLC患者主要采用GP化療治療,雖能有效殺死腫瘤細胞,但易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1]。相關研究[2]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適用于晚期癌癥患者三線及三線以上治療,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基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聯合GP化療方案治療NSCLC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58.61±2.58)歲。觀察組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8.64±2.4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NSCLC相關診斷標準[3];②經病理學、CT等檢查確診;③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其他器官癌變;②精神疾病;③接受過其他化療方案。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GP化療方案(吉西他濱+順鉑)治療:化療第1 d、第2 d、第3 d,靜脈滴注25 mg/m2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6902、20190121,規格:20 mg),1次/d;在化療第1 d和第8 d,靜脈滴注1 g/m2吉西他濱(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726、20181102,規格:0.2 g),1次/d。觀察組在GP化療方案基礎上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0702、20190208,規 格:0.425 g)治 療,0.85 g/次,1次/d。21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采集治療前及治療3個療程后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10 mL,其中5 mL置于肝素抗凝管,采用希森美康partec型流式細胞儀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 (CD4+、CD8+、CD4+/CD8+)水平;另外5 mL靜脈血需靜置30 min,3 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量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②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統計兩組患者的生存狀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T淋巴細胞亞群治療3個療程后,兩組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療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P<0.05);觀察組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觀察組 50 22.52±4.79 34.37±5.31 0.65±0.32對照組 50 22.74±4.65 34.35±5.30 0.66±0.30 t 0.233 0.019 0.161 P 0.816 0.985 0.872治療后 觀察組 50 39.27±6.15* 22.52±3.84* 1.74±0.45*對照組 50 31.52±5.63* 28.70±4.51* 1.10±0.41*t 6.573 7.378 7.434 P 0.000 0.000 0.000
2.2 VEGF、CEA水平治療3個療程后,兩組的VEGF、CE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VEGF、CEA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VEGF、CEA水平比較(±s,ng/mL)

表2 兩組的VEGF、CEA水平比較(±s,ng/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VEG F CEA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762.73±76.13 286.43±49.89* 129.44±31.89 67.61±17.42*對照組 50 763.12±76.16 420.55±42.45* 128.79±31.01 90.25±28.06*0.026 14.478 0.103 4.847 P 0.980 0.000 0.918 0.000 t
2.3 生存情況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的生存率為94.00%(死亡3例),對照組的生存率為90.00%(死亡5例),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6,P=0.712)。
目前,晚期NSCLC患者常采用吉西他濱+順鉑治療,雖效果明顯,但患者免疫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劑,通過改善腫瘤微環境中各種免疫細胞的構成,進而調節患者免疫功能[4];同時,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能競爭VEGFR-2的ATP結合點,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斷下游信號轉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達到抗腫瘤目的[5];此外,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能抗腫瘤血管生成,使血管再正常化,與放療、化療聯合使用可有助于提高腫瘤局部控制效果[6],提高放化療的敏感性。
T淋巴細胞亞群能維持正常的免疫平衡,在殺傷腫瘤細胞和控制腫瘤生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D4+能協調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CD8+具有體液和細胞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聯合GP化療方案可有效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血管生長是腫瘤生長和轉移的重要環節,其中VEGFR-2負責調節腫瘤血管生長,CEA能促進癌細胞轉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VEGF、CEA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聯合GP化療方案可有效改善NSCLC患者的VEGF、CEA水平。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兩組患者的生存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聯合GP化療方案患者短期生存率與單用GP化療相當,可能與隨訪時間較短有關,未來需進一步延長研究時間追蹤患者遠期生存情況。
綜上所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聯合GP化療方案可有效調節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其VEGF、CEA水平,且短期生存狀況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