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芬,鄧海洪,蘇慧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肇慶 526000)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加,老齡化逐漸加重,因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引起的股骨頸骨折等發生率也隨之上升,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會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針對股骨頸骨折等多采用髖部手術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多數老年患者常伴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加之機體內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增加髖部手術麻醉風險[1]。研究[2]表明,麻醉是造成髖部手術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對患者實施神經阻滯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促進患者恢復。超聲引導下實施神經阻滯可準確定位,且操作簡便、麻藥用量少、安全性高。本研究探討神經阻滯聯合氣管插管全麻在老年髖部手術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行髖部手術的老年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3]:①簽訂知情同意書;②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4]:①有麻醉藥物過敏史;②患有肝、腎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疾病;③溝通存在障礙。使用抽簽法分為A組與B組,各28例。A組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齡64~78歲,平均年齡 (71.36±5.41)歲;體質量指數 (BMI)20~25 kg/m2,平均BMI(21.69±1.19)kg/m2。B組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齡66~79歲,平均年齡 (72.35±5.47)歲;BMI 20~26 kg/m2,平均BMI(22.13±1.04)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經超聲引導定位,A組患者采用以生理鹽水稀釋至0.375%的羅哌卡因30 m L實施股神經及股外側皮神經阻滯或髂筋膜阻滯,起效后實施麻醉誘導;B組直接實施麻醉誘導。麻醉誘導:依次注入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19990027,規格:1 m L∶5 mg)0.03 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 L∶50 mg)0.3μg/kg,丙泊酚注射液 (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123138,規格:20 m L∶200 mg)1.0~2.0 mg/kg,注射用順苯磺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60869,規格:10 mg)0.15 mg/kg。控制注入速度,保持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直至患者意識消失及肌肉完全松弛,實施氣管導管插管。建立氣道成功后,進行機械通氣。參數:潮氣量6~8 m L/kg,呼吸頻率12次/min,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35~40 mm Hg(1 mm Hg=0.133 kPa)。麻醉維持:術中均實施靜吸復合麻醉,七氟醚(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40772,規格:120 m L)1.5%~2.5%,瑞芬太尼0.05~0.15μg·kg-1·min-1,術中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使用0.1~0.15 mg/kg順苯磺阿曲庫銨,并對麻醉深度、劑量等進行調整。手術結束前15 min停止藥物注射,術畢達到拔管標準后拔除氣管導管。兩組患者均采用術后靜脈自控鎮痛 (PCIA)技術,藥物配方為:舒芬太尼1.2μg/kg+地佐辛0.25 mg/kg+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 L,輸注速率為2 m L/h。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躁動發生率。②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前 (T0)、切皮前 (T1)、切皮后2 min(T2)、拔管時(T3)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水平。③于術后2 h、4 h、8 h、12 h使用數字評價量表(NRS)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該量表使用0至10的11個數字表示。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躁動發生率A組術后躁動發生率為7.14%(2/28),低于B組的32.14%(9/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43,P<0.05)。
2.2 HR、MAP水平T0時,兩組的HR、MAP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T1、T2、T3時,A組的HR、MAP水平低于B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HR、MAP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的HR、MAP水平比較(±s)
?
2.3 NRS評分A組術后2 h、4 h、8 h、12 h的NRS評分低于B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NR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NR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術后2h 術后4h 術后8h 術后12h A組 28 0.79±0.21 0.96±0.25 1.82±0.52 1.14±0.31 B組 28 2.54±0.62 4.79±1.36 3.69±1.11 2.11±0.58 t 14.146 14.656 8.073 7.805 P <0.05 <0.05 <0.05 <0.05
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逐漸增加,骨折手術呈逐年增加趨勢。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在疾病早期多采取內固定治療,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降低1年內死亡率,而麻醉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5]。目前針對髖部手術,氣管插管全麻是常用方式,能夠在術中有效供氧,但術后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6]。因此,選擇一種合適的麻醉方式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
氣管插管全麻是一種較為安全的呼吸道建立麻醉方式,可保持患者呼吸道順暢,確保手術操作獲得較大的空間,但單獨采取氣管插管全麻難以保持鎮痛作用,極易引發咽喉疼痛、躁動等并發癥[7],故臨床常聯合神經阻滯。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型麻醉技術,麻醉醫師可以經過超聲聲像觀察外周神經,在超聲動態、實時監測下穿刺目標神經,有效避免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同時神經阻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斷術中損傷性刺激傳入,以此抑制外周、中樞敏化,達到超前鎮痛效果[8]。與傳統方式相比,超聲引導下實施神經阻滯具有起效時間短、延長阻滯時間以及提高阻滯效果等優點,且可顯著減少麻醉藥用量,促進患者預后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術后躁動發生率低于B組,A組術后2 h、4 h、8 h、12 h的NRS評分均低于B組,A組T1、T2、T3時的HR、MAP水平均低于B組(P<0.05),表明神經阻滯聯合氣管插管全麻可穩定老年髖部手術患者氣管插管過程中的HR、MAP水平,進而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躁動發生,且術后具有顯著的止痛效果,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神經阻滯聯合氣管插管全麻可穩定老年髖部手術患者的HR、MAP,降低患者應激反應及手術風險,且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預防躁動發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