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艷, 李 歡
(1.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009;2.揚州職業大學,江蘇揚州225009)

書名:動物遺傳育種作者:李碧春 徐琪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8月ISBN:9787109256576定價:34.50元
動物遺傳育種學作為動物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以畜牧業動物遺傳改良為總體目標、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并向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延伸拓展的重要學科,能夠有效提高畜牧動物的繁殖能力與抗病能力。由李碧春和徐琪編著,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動物遺傳育種》一書,在廣泛吸取各高校對動物遺傳學與育種學專業授課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全面總結相關課程教材及教學過程中的特點,利用全面、簡潔的語言對動物遺傳育種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進行系統講述,并進一步反映了動物遺傳學原理與育種方法的實踐應用成果,兼具科學性、先進性與實用性,該書可作為動物科學相關專業教材使用。
《動物遺傳育種》全書共分為十一章。第一章從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出發,對細胞的特征、結構與功能、染色體、細胞分裂、染色體變異等內容進行了詳細描述。第二章分別介紹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兩種孟德爾遺傳學基本定律,并對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和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擴展進行了深入探討。第三章對連鎖現象及伴性遺傳進行了詳細介紹。第四章從專業性角度對遺傳的分子基礎進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詳細介紹了群體遺傳學基礎與生物進化相關基礎理論概念。第六章與第七章分別闡述了質量性狀的遺傳與數量性狀的遺傳及其相對應的選擇方法。第八章對選配制度進行了深入分析闡述。第九章對動物品種的選育及育種計劃進行了進一步分析探討。第十章對動物遺傳資源及其保護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了全面描述。第十一章介紹了生物技術與動物育種的應用。
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領域的科技手段迅猛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也從多角度、多層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動物遺傳育種》作為動物科學相關專業的核心教學課程,與動物畜牧獸醫有著緊密的聯系,為了適應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需要,順應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在對動物遺傳育種科學進行全面系統了解的基礎上加強各高校的教學改革研究,培養新世紀畜牧獸醫專業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成為高校改革的迫切之需。
一方面,畜牧獸醫專業動物遺傳育種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全面進步,我國的動物遺傳育種學科取得了迅猛發展,其中所包含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學科專業實踐向著更加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這就決定了畜牧獸醫專業高等教育勢必要與時代和國際進行接軌,對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動物遺傳育種專業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此,畜牧獸醫專業動物遺傳育種專業教師應及時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完善專業內人才培養模式,積極了解動物遺傳育種學科及其相關專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動態,從而適應畜牧獸醫專業動物遺傳育種教學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需要。
另一方面,畜牧獸醫專業動物遺傳育種教學改革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調整教學內容,促進教學內容的創新改革。這一則需要動物遺傳育種專業教學教師積極把握新時代的學科發展方向,根據現階段動物遺傳育種學科的社會專業人才的需求目標與要求,對課程體系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在保證整個課程體系與課程設置的連續性與完整性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及時掌握學科最新發展動態與實用技術,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二則要加強實踐課程教學比重,重構實踐課程體系,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高校課堂仍側重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但動物遺傳育種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一門課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動物遺傳育種》一書為理論指導,適當增加學生課堂實踐比重,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專業知識實踐操作與教學環境。第二,積極改革教育教學手段,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化媒介優勢,重視參與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式方法的利用,為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創造便利,實現課堂教學形式的黃新發展及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第三,建立完善的學生學習評價與信息反饋機制,借助互聯網的即時性實現學習結果的個性化評估,從而為學生提供適時、有效的學習支持,充分提現學習者和平臺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學會用綜合的思維、整體性的觀點分析和解決生活動物遺傳育種問題,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成效。
隨著我國畜禽規模的不斷擴大,畜牧獸醫專業動物遺傳育種專業教學的深化改革發展成為必然之舉。《動物遺傳育種》一書從專業性角度為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