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睿熙 李坤


摘要:城市雕塑在當今社會不僅是一種在公共場合人們共同分享的藝術作品,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內涵也是非常豐富的,置于公共視野中的城市雕塑是表達中國精神的重要元素。中國精神使中華民族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前赴后繼,使現在的中國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通過城市雕塑表現中華精神,有著緬懷先輩貢獻、振奮后人民心的深遠意義。本文通過案例分析中國精神在當代城市雕塑作品中的表現,探討使城市雕塑在弘揚中國精神和促進城市發展中繼續發揮作用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中國精神;城市雕塑;城市發展
中圖分類號:J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8-00-02
1 中國精神概述
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凝結于近代民族的復興歷程中,發揚于中國崛起時,其展現出的精神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對人格意志的磨煉,是提升我國軟實力的重要基礎[1]。由此看來,在時代發展進程中弘揚中國精神,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重任[2]。
2 城市雕塑概述
城市雕塑的定義始終隨時代發生著變化[3]。現代廣義上的概念認為,雕塑是應用具體的材料在三維空間中制作的審美實體。城市雕塑則是雕塑中的一種類型[4]。近年來,隨著公共空間藝術的建設發展,世界城市雕塑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雕塑者樂于將城市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融入城市雕塑中,如同將一枚印章烙印在了這塊大地上[5]。
3 城市雕塑實際案例分析——以人民英雄紀念碑為例
人民英雄紀念碑(見圖1)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是中國政府為紀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烈士浴血奮戰的主題與特定的地理位置相吻合[6]。在雕塑材料的選擇上,紀念碑碑心由極為罕見的完整花崗石砌成[7];正面鐫刻著由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8個鎦金大字[8];碑心背面刻有由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紀念自1840年以來為人民犧牲的人民英雄的碑文[9]。
人民英雄紀念碑體平面呈長方形,頂為盝頂,分為臺座、須彌座和碑身3個部分[10]。臺座的上層小須彌座鐫刻有由牡丹、荷花等花朵組成的8個花環,嚴肅而溫情,平衡了碑身整體感情,不顯僵硬[11];下層須彌座鑲嵌著以漢白玉為原材料的大型浮雕,凸顯了抗戰時期的經典事件和人民精神[12]。
紀念碑臺座上的每幅浮雕里的每個英雄人物都與真人一般大小,有雕塑的藝術性,也不失歷史的嚴謹性[13]。人物的造型各異、表情豐富,表現出了他們鮮明的性格特點,巧妙地展現出了革命先輩們的英勇氣魄,具有強烈的寫實感、超越感和振奮感[14]。
這座紀念碑不僅是北京的地標,在精神的傳達上,更是新中國的“地標”[15]。這座既具有建筑的結構美,又承載了雕塑的藝術美的紀念碑是游客來北京時“打卡”必去的紀念地之一[16]。毛澤東主席豪邁激昂的題字展示出的中國精神[17],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讓愛國主義思想在人們的腦海中生根發芽,激勵人們以先輩為楷模,不忘初心,不斷前進[18]。
4 現代城市發展背景下對體現中國精神的城市雕塑的解析及創新建議
4.1 現代城市發展背景下對體現中國精神的城市雕塑的解析
20世紀末的城市化背景下,為了使人們快速適應城市生活,使人們的審美觀、價值觀得到統一,此時呈現在大眾視野中的城市雕塑以具象的寫實風格為主,各地歷史上的經典人物紛紛以雕塑的形式被展現出來[19],如唐大禧等人創作的《南京雨花臺烈士群雕》就是寫實主義雕塑的典型。
同時,中國的雕塑藝術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也有所創新,有所創新的雕塑作品得到了人們的欣賞、認可,引發了人們的共鳴[21]。例如,2015年田躍民為青年奧運會公園創作的《九駿》(見圖2),就是一個以以具象代替精神的手法展現出時代精神的經典作品,現已成為南京地標雕塑[22]。作品中,5匹駿馬奔涌在前,充滿力量的領頭馬位于馬群之首,馬蹄微曲,作奔跑狀,它們的身后,4匹駿馬緊隨其后,9匹駿馬自由奔放,氣勢磅礴[23]。該作品中浪漫主義與寫實風的完美碰撞,展現了中國新青年熱血沸騰、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24]。近年來,城市化的發展使公共藝術在社會上逐漸被認可,雕塑在此過程中就成了公共藝術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
4.2 城市建筑創新建議
4.2.1 擴大雕塑主題
中國精神不僅是革命時期的抗戰精神,改革開放后,中國同樣面臨著很多挑戰,但中國人民沒有畏懼[25],中華民族努力奮斗的精神持續豐富著中國精神的內涵。例如,抗震救災時的救助隊員、北京奧運會上的運動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的醫護人員等等,他們身上體現出的中國精神讓世界都為之驚嘆[26]。要將這些精神融于藝術并讓所有人都感知到,建設城市雕塑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城市雕塑可以以實物的形式保存中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滋養人們心靈[27]。如長沙橘子洲頭的《青年毛澤東主席像》、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的《巢與夢想》、南京馬群廣場的《馬群》等,這些城市雕塑都能很好地表現出中國精神[28]。
4.2.2 改造雕塑形式
在創作城市雕塑時,也可以在工藝、材料上打破傳統,進行創新。科技發展與綠色生態發展融合,成為當代城市雕塑建設創新中最重要的一點[29]。在創作城市雕塑時使用綠色、環保的材料,可以引導人們形成保護環境、綠色生活的觀念[30]。此外,城市雕塑創作也需要靈活運用科技,例如,藝術家可以利用夜景投影技術或水景雕塑等在公共空間展示雕塑作品[31]。此外,科技雕塑不僅局限于空間觀賞等常規功能,配合監控設備使用還能起到安全防控的作用[32]。盡管科技和雕塑之間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高的條件才能更好地磨合,但從創新發展的趨勢來看,科技的藝術的融合在未來是不可忽視的趨勢[33]。
5 結語
時代變遷改變不了中國精神的初衷,公共藝術品需與大眾產生共鳴才能獲得大眾認可。因此,創作者在堅持自己的觀念的同時,設計出的雕塑作品也要符合大眾的品位,以提高大眾的審美品位。城市雕塑要以地域性的民族文化為底蘊,創新作品形式,這樣才能體現出獨特的民族精髓,反映出當地的文化與歷史。城市雕塑建設還可以有更多創新方式,但創新要將弘揚中國精神作為主體,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以推動全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婁陽.淺談城市雕塑在中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J].藝術科技,2020,33(21):111-112.
[2] 徐金鑫.淺談展示設計中的新媒介設計應用[J].藝術科技,2020,33(20):171-172.
[3] 周錄燕.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景觀設計的結合[J].藝術科技,2020,33(21):179-180.
[4] 譚苗苗,魏思文.從貝聿銘的香山飯店看中國建筑的昔影新妝[J].藝術科技,2020,33(23):162-163.
[5] 王碧洋,朱宇婷.論南京地鐵三號線《紅樓夢》主題壁畫設計[J].大眾文藝,2019(20):99-100.
[6] 李飛揚.差異化社會環境下象征主義的發展路徑——以古斯塔夫·莫羅、克利姆特為例[J].藝術科技,2020,33(23):65-66.
[7] 季優銘,朱宇婷.南京地鐵站壁畫藝術風格研究[J].大眾文藝,2019(20):94-95.
[8] 陳曉芙.文創產品設計與城市品牌建立——以廣府廟會為例[J].藝術科技,2020,33(23):13-14.
[9] 成明,朱宇婷.植物造景分析——以水花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62-64,67.
[10] 呂佳麗,黃瀅,丁山.美麗鄉村景觀設計中垂直綠化的應用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4):64-65.
[11] 成明,熊瑤.城市河流生態景觀設計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設計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12] 陰瑄,曹磊.淺析日本庭園景觀中的“立石”造景手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82-84
[13] 李雪艷,吳言,時瀟瀟.六朝時期園林理水理念的現代傳承——以南京玄武湖公園為例[J].創意與設計,2018(06):59-62.
[14] 于琪,曹磊.基于“生態城市”理念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可行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103-104,112.
[15] 李星怡,曹磊,竇逗.淺談現代別墅庭院景觀設計——以南京溧水區芳茵園庭院景觀設計為例[J].大眾文藝,2018(21):65-66.
[16] 沈慧芳,徐舒珩,曹磊.中國傳統圖案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11):105-106.
[17] 唐明,曹磊.賽博朋克美學的視覺表現形式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56-57.
[18] 崔曄.極簡主義與中國元素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20(20):163-164.
[19] 戴子涵.論現代技術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藝術科技,2020(20):161-162.
[20] 吳歆悅,李雪艷.日本浮世繪對西方印象派時期美術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34-35,38.
[21] 丁炳利.當代中國城市雕塑應具備的文化精神內涵及呈現方式[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137-139.
[22] 劉思宇,曹磊,竇逗.城市家具規劃設計實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8(21):65-66.
[23] 蔣幸珈.紫砂藝術與鑒賞[J].藝術科技,2020(21):21-22.
[24] 李鵬程,曹磊,竇逗.商業綜合體屋頂綠化設計方法研究[J].大眾文藝,2019(23):71-72.
[25] 孫雨.舊有現狀下遺留建筑處理問題引發的深思[J].藝術科技,2020(21):163-164.
[26]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觀設計中地域性元素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76-77.
[27] 黃瀅,孫佳慧.超現實主義在景觀拼貼圖繪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20(21):25-26.
[28] 郁添淵,曹磊.探索新中式風格在室內設計的應用——以居住空間室內設計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12):92-93.
[29] 熊瑤,嚴妍,張秀.生態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園規劃設計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30] 熊瑤,張秀,嚴妍.公園城市視域下的郊野公園游徑系統規劃設計——以汪溪郊野公園為例[J].裝飾,2020(10):132-133.
[31] 卜華成,于琪,曹磊.新式茶飲門店空間設計中的風格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9):114.
[32] 譚曉艷.徽派建筑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20,33(20):165-166.
[33] 孫威,吳言,李雪艷.從生態修復與人文意蘊——淺談城市水體景觀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9(17):86-87.
作者簡介:丁睿熙(2000—),女,湖南長沙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指導教師:曹磊(1987—),男,江蘇南京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朱宇婷(1992—),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