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璇 梁晶
摘要:現代化的空間設計對審美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中國古典園林作為我國空間環境設計的瑰寶,其營造意境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在現代空間設計中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本文分析中國古典園林營造的意境含義和創作手法,并結合現代空間設計的原則,歸納出在中國古典園林建設中可以被現代空間設計利用的經驗。最后綜合兩者的特點,探討中國古典園林意境在現代空間中的創新表達方式。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現代空間設計;空間思維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8-00-02
1 中國古典園林的相關概念
1.1 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
“意境”一詞在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歷史悠久,最早明確提出“意境”一詞的時間可上溯至唐朝。從意境的字義拆分來看,“意”是人意,“境”是物境。在“意境”一詞中二者并非簡單拼合,人意融入物境,物境體現人意,二者合二為一,為欣賞者帶來打動人心的感受。園林藝術中蘊含了深厚的古典美學“意境”概念[1]。明末園林專著《園冶》中提出的“雖由人作,宛如天開”就是中國古典園林創造意境的基本美學思想——追求人文和自然的巧妙結合,以期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意境,總體來說是景觀在景象空間中若隱若現地穿插,呈現的一種氣氛、情感和韻味[2]。它是創作者在認識并感悟客觀事物的過程中產生的思想與情感,并借由各種抽象的藝術語言將這些思想情感展現出來的結果[3]。
1.2 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營造手法
1.2.1 利用自然——筑山理水
筑山理水是我國傳統園林最典型的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假石山、池水道來造景的手法。園林藝術最直觀的特點就是利用豐富的自然景觀布置具有生機靈性的空間,進而塑造空間的整體靈魂[4]。山水文化是中國人崇拜自然的重要表現,山因水活,水因山勢,綠水青山總是能引發人們的無限想象[5]。
1.2.2 巧妙布局——虛實隱現
在園林景象中,途徑和停點導引要素對園林藝術的布置體驗具有決定性作用。在景象經營中,停點的掩映只有通過途徑賦予其動態,才能實現“一段一景”的效果,最終給人移步易景之感[6]。途徑和停點中展現的虛實張力正是意境的外在表現。造景過程中時而略有保留、時而略有隱藏,同時應注意不過多、過大,也不過少、過夸[7]。
1.2.3 語言多樣——雕梁畫棟
為了輔助園林的意境營造,中國古典園林采用的裝飾手法多樣[8]。造園者利用中式傳統樣所創作的雕花門、漏窗等建筑符號,綜合運用了雕刻、繪畫等藝術手法,直接反映了其文化素養和審美意趣,為意境的營造增添了諸多人文內涵[9]。
2 現代空間設計特點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當代年輕人的精神追求逐漸傾向于依賴數碼網絡的虛擬生活,因此在現實中更青睞價格低、方便打理的小戶型集中式居住模式。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住宅設計開始通過縮小面寬的方式迎合現代年輕人市場,當然在面對實際問題時還是要找到契合的解決方法[10]。現代小戶型的普及使得空間設計趨于復雜和層次化,現如今人們對生活的品質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除了滿足合理性之外,緩解當代人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產生的情感缺失和疲乏,為人們營造更加舒適的精神依靠和情感依賴空間,則是現代空間設計更前端的命題[11]。
3 中國古典園林意境在現代空間設計中的表達手法
無論是借鑒空間的編排方式,還是追求心靈情感上的歸屬與依靠,現代空間設計都可以從中國古典園林中吸收許多營養。本文從兩個方面具體分析中國古典園林意境在現代空間設計中的表達。
首先在空間布局上。中國古典園林最主要的布局特征就是虛實相生,目的是營造“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12]。在現代空間設計中,公共空間的設計可以借鑒學習這種手法,未來空間設計必定是生態設計、可持續設計,以滿足人們的需求[13]。在現代空間設計中常用直線型的空間流線來進行安排,直線安排雖然簡單大氣、干脆利落,但在層次上缺少變化和豐富,且需要充分利用每個地方,以中心為景觀,流線通暢[14]。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空間動線處理曲中有直、曲直相融且變化靈活,可以打造出有趣味的空間感受[15]。通過合理編排途徑和停點的位置,可以實現這種虛實相生的空間排布。
其次從情感依賴上,現代空間的設計風格崇尚極簡化、模式化。鋼鐵構筑的單一形式墻體結構設計方式,使現代城市景觀整體設計較難體現該區域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區發展特征。部分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欠缺傳統文化裝飾的問題亟待解決,將傳統文化融入景觀,可彰顯經典文化的價值和生命力[16]。除了給予現代人文化根源上的關懷,中國古典園林在調節溫濕體感、營造微氣候上也具有獨到的智慧[17]。古典園林中的疊山理水手法就強調氣候的營造,舒適宜人的微氣候環境不僅有益于園中生態植物生長,也利于使用者在居住和游玩時活動的開展[18]。植物的巧妙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天然的空氣調節功能,節約了電力資源,而且能有效劃分空間,保持一定的通透感[19]。這一點和現代空間強調的實用性吻合,體現了對人生理上無微不至的關懷。
具體的應用范例如現代屏風隔斷的布置和漏窗符號的應用[20]。在現代室內空間中,屏風隔斷已經不僅僅統籌于室內家具,而是可以作為室內整體空間里的重要部分之一,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屏風與墻體的形式組合,并利用各種材料呈現出空間[21]。這在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中被稱為“抑”。欲揚先抑的布置手法,先給人謙遜的印象,隨著深入空間的變化而逐漸顯山露水,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認知習慣。而漏窗符號的應用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將中國古典園林在景觀與功能中的平衡智慧巧妙地運用了起來。室內空間的壓縮與綠色生態的減少,都是人們對居住環境不滿的原因[22]。無論在什么時代,在居住環境里設計永遠是為人服務的,不僅需要滿足功能需求,更要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需求[23]。漏窗的引入使設計師一方面可以利用漏窗對空間的分隔作用,連接兩個空間,使原本缺乏景色的空間不至于過于單調,與其他空間分離[24]。漏窗有利于增加空間的層次,可以呈現出多變的空間轉換。另一方面,可以在寸土寸金的室內空間中,以自然的山石水草為素材,石材會帶給人們莊重和樸實感[25],再經過精巧的安排,將自然景色引入室內空間,豐富室內空間景觀的視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人們對于自然的依賴和渴望心理[26]。這種手法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中的“借”,是最典型的營造意境的手法。以上兩種手法都是中國古典園林意境在現代空間設計中仍然具有活力的證明[27]。如果想要利用中國古典園林意境進行現代化設計,就要做到理其意、解其境,切忌生搬硬套[28]。否則會造成突兀的空間插入,破壞空間的整體氛圍,影響景觀帶給人們的精神撫慰與諧和美感[29]。美好的設計需要自然力量的幫助[30],其具有的豐富內涵使空間設計者在考慮如何將園林景觀的思想情感轉化為使用者的意識形態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很高的要求。
4 結語
通過分析中國古典園林營造意境的手法并歸納現代空間的設計語言,最終發現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智慧在現代空間設計中仍然具有極強的活力,其在空間布置上的設計手法和生態意識都對現代空間的設計有所啟示。現代設計師可以吸收這些創作智慧并進行創新,在保持統一的狀態下還要對一些細節進行特殊設計。如今,現代的空間設計在適當從中國傳統園林藝術中吸收智慧并創新發展成適合現代化空間設計的布置上,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意識形態到設計手法、形式美感塑造等,進行現代設計詮釋,達到意蘊深厚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逸凡,祝遵凌,孫威.關于當今城市景觀建設中場所精神的探索——以西安城市景觀的營造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
[2] 陸雨婷,徐宏圖,周超.輕食餐飲環境設計研究——以廈門肴約主題餐廳為例[J].大眾文藝,2019(13):67-68.
[3] 劉明珠,祝遵凌,孔德金.枯山水在南京牛首山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9(14):58-59.
[4] 周超,高磊.聯結主義視角下的設計概念生成思維機制分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12):36-37.
[5] 高婧.敘事與體驗:城市公共空間的沉浸式設計與表達[J].美術教育研究,2020(13):92-93.
[6] 周超,汪瑞霞,趙忠超.景觀評價下的城市水岸步行旅游圈景觀優化策略[J].社會科學家,2020,(07):44-50.
[7] 厲群,施愛芹,厲笑余.淺談城鄉旅游中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開發[J].社會科學家,2019(11):108-112.
[8] 曹亦南,熊瑤.中國傳統門窗木雕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4):110-111.
[9] 張繼強,張乘風.建筑與園林中設計形式的美學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10] 張悅,厲群,徐暢.居室中的書房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9(15):69-71.
[11] 劉思宇,厲群.居室設計中的臥室設計——以錦繡花園別墅設計為例[J].大眾文藝,2019(18):106-107.
[12]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觀設計中地域性元素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76-77.
[13] 王越,王星星,周超.淺析商業街區中的咖啡廳室內設計[J].大眾文藝,2019(21):73-74.
[14] 秦韜玉,厲群,吳燕飛.餐飲場所設計——楊柳古村茶室設計(傳統元素應用)[J].大眾文藝,2019(20):120-121.
[15] 姜琳,房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在現代室內空間中的設計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74-75.
[16] 周超,羅越,趙忠超.鄉村民宿設計中的自然觀探析——以江南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55-57.
[17] 周雨萱,許子揚,狄文和.淺析甘熙故居建筑及其民俗文化[J].藝術科技,2020(17):21-24.
[18] 熊瑤,金夢玲.淺析江南古典園林空間的微氣候營造——以瞻園為例[J].中國園林,2017,33(04):35-39.
[19] 唐家徐,厲群,李旭松.植物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以錦繡花園別墅設計為例[J].大眾文藝,2019(15):62-63.
[20] 劉欣,徐宏圖,周超.現代主題屏風中的人物設計與漆藝工藝研究[J].大眾文藝,2019(13):150-151.
[21] 劉馨,戚飛.建筑中材料的情感表達——以中村拓志建筑作品為例 [J].藝術科技,2020(8):103-104.
[22] 周錄燕.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景觀設計的結合[J].藝術科技,2020(21):179-180.
[23] 柳明敏,袁高松,周超.現代模塊組合家具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9(13):141-142.
[24] 劉思源.新中式景觀在公共區域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20(21):183-184.
[25] 王仁杰,范珂珂,周超.淺析高校大學生活動中心環境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85-89.
[26] 王珍珍,耿濤.漏窗符號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8(19):75-76.
[27] 李欣,王夕倩,錢麗紅.現代化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植物造景美學[J].藝海,2020(5):88-89.
[28] 張亦禹.探究江南傳統民居建筑裝飾藝術及其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20(21):173-174.
[29] 倪慶,邢雯.伊瑞克提翁神廟女像柱賞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0):34-35.
[30] 成方中,吳雪婷,周超.淺析自然仿生類燈具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74-75.
作者簡介:王藝璇(2001—),女,山東濟寧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室內設計。
梁晶(1983—),女,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生態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