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漩 賈文婷


摘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老去的松子精神恍惚時在墻上重復刻畫的句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述的是松子的一系列看似不該卻又理所當然的悲慘遭遇,影片的導演是日本的松島哲也,他用絢爛的音樂舞臺劇風格表現了華麗外表下的悲劇人生內核——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本文從電影的主題內容、視聽語言風格和電影色調分析三個方面對影片進行解析。
關鍵詞:《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喜劇形式;色調分析;鏡頭語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8-00-02
中島哲也的電影大多充斥著夸張和多視角的敘述方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披著懸疑片外表的悲情故事片。影片采用的是非線性的手法,它以松子的侄子為切入點,探索松子的神秘死亡,并由此引發了對松子曲折人生的追溯。導演在影片中設置了大量的伏筆,引發觀眾思考,讓他們沉溺在影片其中。
松子是一個善良的人,她從小渴望被愛,長大后又愛而不得。松子一輩子都在取悅別人,她用盡了全力去愛一個人,換來的卻是各種各樣的拋棄,她也在一次次的挫折中被磨平了棱角。而松子在老去后還遭到了各種嫌棄,最后被誤殺在了河邊。
1 電影主題內容
導演采用了大膽的表現手法,用歡快的手法演繹悲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用童話般夢幻的顏色描繪了松子的一生,影片中大量夸張的鏡頭表現以及浮夸的表演技法,與松子的悲慘人生形成了對比,這讓影片極具對比效果,喜劇演繹悲劇的方式也讓這部電影的悲劇性質變得更加明顯[1]。
因為性格善良懦弱,松子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去取悅他人。小時候,為了讓父親更多地關注自己以及讓因擔心體弱多病的妹妹而經常愁容滿面的父親開心,松子就開始了取悅父親。讓父親開心成了小松子的愿望[2]。父親曾在游樂園被松子的一個鬼臉逗笑,從那之后松子便經常做這個鬼臉逗父親開心,(如圖1所示)。為了讓父親開心,她走上了父親安排的教師之路[3]。然而,當教師改變了松子的一生,讓她最終走上一條不歸路。為了獲得愛,松子不顧一切地包容別人、給予別人愛,即使這樣松子也還是沒逃過被拋棄的命運。
2 視聽語言風格
中島哲也擅長對畫面進行夸張的渲染,善于運用輕快的影片基調以及音樂舞臺劇的方式將真實和夢幻結合起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展現了中島哲也的高超技藝,以及他對鏡頭語言的感悟與調度[4]。影片中不同的歌曲反映了松子的心理變化以及不同時期的內心情感。比如松子被關進監獄的那一段,獄中人物夸張的動作和表情、背景音樂的起伏變化以及藍色調畫面的陰冷,與監獄里的人們的歡歌形成了對比。這也反映出了雖然被關進了監獄,但是想一想出獄后的美好人生,松子還是無所畏懼。再比如松子當情婦的那一段,綠色的基調,使畫面充滿生機,松子做飯時歡快的舞蹈和情緒也感染了觀眾,讓人感受到了松子覺得人生有奔頭之后的高興[5]。中島哲也用可愛的表現方式演繹一個凄慘到極點的故事,吸引觀眾去追尋探索松子的悲劇人生。
3 電影色調分析
電影夢境般的色調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整體色調為暗色系,不同的色彩營造了不同的氛圍[5]。整部電影快樂的情感色彩基本上是在松子小的時候。從發現扮鬼臉可以獲父親一笑之后,松子總是用那奇怪的表情逗父親笑,這時候的場景色調大部分是黃色的,比如松子和父親一起去游樂園。影片帶著淡淡的溫情,用光怪陸離的色彩表現人物悲喜交加的情感,悲情的故事以喜劇開場,用矛盾反映悲情[6]。父親對兩個女兒愛的天平的嚴重傾斜,讓松子從小便被孤獨的情感包圍,幼小時的創傷也是她悲劇人生的誘因。討好型人格,讓松子盲目地追求愛,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傷害。她把自己逼到了絕境,結局也只能越來越糟[7]。
松子的第一個愛人是一個不入流的三流小說家,他和松子在一起的場景的色調大部分都是暗黃色,昏暗的燈光和骯臟的環境,給人一種蕭瑟落魄的感覺。窮困潦倒、寫不出好作品還大男子主義的他經常對松子大打出手,他自以為可以成為大作家卻無人賞識的悲憤,全部化作了拳頭一陣陣地落在了松子身上,他最終選擇了通過臥軌自殺結束自己慘淡的一生[8]。“生而為人,對不起。”他給松子留下了這句話,這也深深地影響了松子后來的生活。松子認為作家是愛他的,善良的松子以為只要默默忍受就可以得到愛的回應,她忍受著身體上的痛苦,被打也依然覺得快樂。這種自虐般的傾向,可以反映出松子是充滿愛的,但她遇人不淑,她對所愛之人愛意滿滿,卻沒有好的結局。松子的丈夫在瓢潑大雨中臥軌自殺[9]。畫面中深藍色的地面與作家紅色的鮮血形成了一冷一熱的鮮明對比,也表現了松子的內心的壓抑、無奈和失望。松子的性格過于懦弱,無法逆轉結局,松子再一次被拋棄,在冰冷的雨中黯然倒地[10]。
松子的第二個男友岡野是一個結過婚的男人,松子是他的情婦,他們的相愛這讓松子的人生又一次充滿了光彩。這段時期,影片的色調多為生機勃勃的綠色,這代表著岡野給了松子一段充滿希望的時光[11]。新鮮的花束、活潑的音樂、輕松的腳步,中島哲也用這些東西表現松子這段時期狀態。這時候的松子像嫩綠色的植物一樣,充滿著生氣和希望。在崗野因為被妻子發現有外遇而向松子提出分手時,鏡頭色調呈暗黃色,這表明松子再一次被拋下,孤獨且無助。在這之后松子遇到了小野寺并與他混跡社會,然而讓人沒想到是,松子又一次遇人不淑,遭到了小野寺的背叛,扭打之下松子誤殺了他,鮮血沾染了松子的一身,藍色的窗簾和沾滿獻血的松子,又是紅藍相映,與之前作家自殺的一幕相呼應,又一個男人離開了松子。松子的可憐以及她的陰郁氣質也通過這紅藍對比展現了出來。
在誤殺小野寺之后的逃亡途中,松子曾想過一死了之,但她在機緣巧合下碰到了理發師島津。島津救了松子,兩人迅速墜入了甜甜的愛河,這一段時期電影的色調是粉色的,這樣的色調給人以青春躁動的感受。島津對松子的疼愛令人動容,讓人聯想到自己的青春[12]。粉色給人美好的感覺,寓意著松子終于可以過上幸福的主婦生活,有人陪伴,有人關愛[13]。但粉色的夢幻感也如泡影一閃而過,經不起現實的打擊。松子很快就因身負人命,被抓進了監牢。
在坐牢的這段時間,松子結交了這一輩子唯一的好友澤村惠。這一段時期影片色調主體是深藍色的,監獄中的音樂劇What Is Life像是松子的提問,“Life”或許就是可以和島津繼續過粉色的生活[14]。熬過了八年,松子終于出獄了。然而,當她站在理發店門口時發現,店內景象讓他驚訝,島津沒有等她,他娶了妻子,一家三口的日子有聲有色。理發店其樂融融的粉色的景象和松子站在雪地中又形成了對比,理發店還是粉紅色的,只不過松子又一次失望了[15]。
松子出獄后與其學生的重逢更是不幸的,松子因為龍洋一的小混混身份被卷入了更復雜的羈絆中,她被迫當妓女以換取情報。但是松子覺得任何鋌而走險的事情她都可以為龍洋一去做,“只要是這個男人,地獄也好,哪里都好,我愿意一起去!”龍洋一是紫色的,同時也是淤血的顏色[16]。但松子認為此時的自己幸福無比。這時的鏡頭又出現了藍色和紅色的對比,藍色的窗簾和藍色的背景,與松子紅色的裙子形成對比,前后形成照應。后來龍洋一被抓進監獄,松子也一直堅守,龍洋一出獄那天,松子穿著白雪般的衣服,手里拿著玫瑰花一臉期待地在城墻邊等著他心愛的人再次回到自己身邊[17]。她想好了所有的好結局,然而現實又一次打擊了她。龍洋一覺得這樣的松子太美好了,自己配不上。松子的一味奉獻,給了龍洋一極大的壓力,“松子的愛情太過耀眼,讓人感到心痛,太可怕了。”吼叫著的龍洋一倉皇而逃,留下松子一人在原地,松子對情感的美好幻想又一次破滅了[18]。
后來,松子逃離了一切,來到了兒時的河邊,住在臟亂的公寓里,暗黑色的環境揭示了她的生活已經一片黑暗,她對生活也不抱任何希望了,一塊暗紅色的窗簾就可以讓她在黑暗的環境里慢慢死去。松子暴飲暴食,自暴自棄,這樣或許可以減輕她的痛苦[19]。獨坐河邊時松子在想些什么呢?暗黑的天空無邊無際,仿佛可以將人吞噬其中,給電影營造了凄涼落寞的氣氛。影片的最后松子被眾人嫌棄,小孩對她的拳打腳踢是松子的最后死亡的直接原因[20]。漫天熠熠的星斗,天空沒有晚霞,綠色的草地依然生機盎然,余暉灑在大地上,這仿佛松子悲劇的一生,冷冷清清卻又充滿生機,但最終歸于黑暗。松子在這一片希望的草地上,沒有了希望,也沒有了氣息。
4 結語
歌謠聲慢慢地響起,回顧松子“五顏六色”的一生,奮不顧身的松子、溫柔善良的松子、對一切懷抱希望的松子、光亮得像上帝的松子……松子身上包含了所有女性可能經歷的愛情顏色,這些絢麗的顏色讓她有了永不會泯滅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康露露,孫琦.地鐵廣告與互動媒體技術[J].藝海,2020(4):88-89.
[2] 胡田,李永昌.從圖像學角度解析顧閎中繪畫——以《韓熙載夜宴圖》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8):18-19.
[3] 夏愛愛,汪瑞霞.“象思維”:一種“取象比類”的設計思維范式[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58-59.
[4] 吳雙雙,李永昌,孫云鴻.宋代文人畫審美與現代平面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20(2):60-61.
[5] 黃瀅,陳晨,張青萍.基于CSSCI數據庫的中國傳統村落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包裝工程,2019,40(16):281-289,297.
[6] 黃瑞,楊杰.淺談呂堯臣紫砂藝術對設計藝術發展的啟發[J].美術教育研究,2020(6):63-64.
[7] 趙其燁,王銳涵.南京臉譜與剪紙技藝文化探究及其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8):43-44.
[8] 楊韻蕾,駱瑋.觀念攝影在自媒體環境下發展趨勢的研究[J].藝術科技,2020,33(23):41-42.
[9] 王浩哲,張寧.淺談國內低成本電影發展現狀——以《心迷宮》為例[J].大眾文藝,2019(22):195-196.
[10] 曹宇鵬.以圖像學研究方法分析《普羅斯佩羅王子》[J].美術教育研究,2020(6):16-17.
[11] 徐靖雯,吳珍妮,孫獻華.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維納斯形象[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55-56.
[12] 張寧,李君嫻.從《綠皮書》看當下美國黑人的處境[J].大眾文藝,2019(23):188-189.
[13] 高琴.《航拍中國》的“點線面體”敘事結構[J].藝術科技,2020,33(23):91-92.
[14] 陳思凡.淺談家具設計中的波普藝術[J].美術教育研究,2020(17):72-73.
[15] 宋童恬,葉潔楠.淺析沃爾夫林的形式分析理論[J].美術教育研究,2020(6):46-47.
[16] 盛家琛,張寧.淺析攝影對印象派繪畫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20(12):52-53.
[17] 張彥鋒,王小檸.民藝符號在中國建筑中的應用——以貝聿銘的作品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6):98-99.
[18] 劉雨柯,茹淑真,駱瑋.淺述藝術攝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48-49.
[19] 吳歆悅,李雪艷.藝術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20] 黃瑞,楊杰.淺談呂堯臣紫砂藝術對設計藝術發展的啟發[J].美術教育研究,2020(6):63-64.
作者簡介:胡斯漩(2000—),女,山西運城人,本科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賈文婷(1989—),女,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