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仙鎮木版年畫歷史悠久,于2006年5月20日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黃河流域特有的傳統民俗藝術品。近年來,相關部門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統工藝進行了保護。然而隨著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朱仙鎮木版年畫已逐漸退出春節這個最大的銷售市場,面對諸多困境,朱仙鎮木版年畫如何更好地傳承發展、與市場接軌、重新煥發生機,是本文研究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朱仙鎮;木版年畫;保護現狀;傳承創新;國潮文創
中圖分類號:J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8-0-02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黃河流域特有的傳統民俗藝術品,主題明確,構圖飽滿嚴謹,雕版線條粗獷而富有力度。朱仙鎮木版年畫里最多的就是門神,造型簡括而稚拙,形象夸張,大氣樸拙,性格突出,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年畫所用顏色全部采用傳統工藝手工精煉配制而成。水色套印,色澤艷麗,對比明快,單純濃烈,且久不褪色,洋溢著中原文化的淳樸之美。
朱仙鎮木版年畫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而且極具藝術收藏價值,許多名人都曾有收藏。一代文豪魯迅就收藏有朱仙鎮木版年畫17幅。魯迅曾給予朱仙鎮木版年畫很高的評價:“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很好,雕刻的線條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細巧雕琢。這些木刻很樸實,不涂脂粉,人物也沒有媚態,顏色很濃重,有鄉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畫的獨有特色。”[1]這段話也是對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價值的最好概括。
1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歷史興衰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我國木版年畫的始祖,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的開封,不僅民間年畫作坊遍布汴梁城,大量印制木版年畫,門庭若市,就連宮廷里也開設了年畫作坊。北宋末年,為了躲避戰亂,開封的木版年畫業遷至城南的朱仙鎮。朱仙鎮繁盛的商埠貿易帶動了木版年畫業的飛速發展。明清時期,朱仙鎮一躍成為中國年畫生產與銷售的中心,產品行銷全國,市場占有率獨占鰲頭。朱仙鎮木版年畫也由此得名,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清末到民初再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黃河多次泛濫,加上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百業凋敝,年畫業受到重創,大多數都已倒閉或者轉行[2]。
2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保護現狀
新中國成立后,開封市政府對朱仙鎮木版年畫進行了搶救保護,成立了年畫社,開展搜集珍貴古版年畫和創作刻印新年畫的工作,并恢復了數家老字號。2006年5月20日,朱仙鎮木版年畫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1月11日,朱仙鎮木版年畫博物館在朱仙鎮正式落成,該館集收藏、展示、研究功能于一身,僅陳列的年畫品種就達210種之多。目前,開封地區已挖掘、整理出年畫老版220余塊,重新印制的歷史老版年畫300多套,并編印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精選》《朱仙鎮木版年畫珍藏本》《朱仙鎮木版年畫故事集》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一級民間藝術家1人,木版年畫自然保護村4個,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5人,工藝美術家6人。
欣喜之余,更應看到隨著現代印刷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人審美的改變,朱仙鎮木版年畫已經退出春節主流市場,傳承人大都年事已高,朱仙鎮木版年畫瀕臨失傳。對此,單純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及時調整思路,傳承創新,與市場接軌,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制作技藝很可能會徹底消亡。開封大學在2009年前就成立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研究平臺,歷經十余年的充分調研,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3個方面。
2.1 缺少統一的行業協會和發展規劃
朱仙鎮木版年畫直到現在還沒有統一的行業協會,缺少統一的技術標準、行業規程和標識,缺少整體的投資和發展規劃。整個朱仙鎮年畫社雖然不少,但印制規模普遍很小,基本上都還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上。年畫的生產銷售都是各行其是。甚至有的年畫社為了節約印制成本,偷工減料,用化學顏料替代傳統的礦物、植物顏色,市場上屢現劣質產品,以次充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不良形象,嚴重影響了該行業的發展。
2.2 退出春節主流消費市場,價格失真
木版年畫能很好地烘托春節氣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裝飾性,是過去春節的必需品。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現在春節的喜慶裝飾物品種類繁多。傳統的木版年畫如今已被印刷精美、價格低廉的印刷品替代,逐漸退出了春節主流消費需求之列。每年春節,筆者都會專程到朱仙鎮看看,年畫一條街人煙稀少,木版年畫更是少人問津。單幅普通年畫只要10元一張,裝裱高檔一點的能賣100多元一張,裝訂成冊的要四五百元。制作朱仙鎮木版年畫,雕版需要用上好的梨木,顏料全部要手工研磨,水色套印,畫面有幾種顏色就要刻幾塊板,使用如此繁復的工藝印制出的精美年畫,市場價值卻不及作為添頭的裝裱包材,售價低廉,價格失真。
在一些電商平臺上,傳統木版年畫的價格也大致如此。在淘寶等平臺上輸入朱仙鎮木版年畫,就會彈出了幾十家店鋪。細看之下就會發現很多網店開了幾年,賣出去的畫卻寥寥無幾,大部分店鋪的交易量都為零。
目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銷售渠道主要還是依靠開封市內的旅游工藝品商店和公園景區,年畫購買者中用于個人收藏的居多,其次是送禮,特別是限制三公消費后,高檔裝裱的年畫更是少人問津。開封市木版年畫的年產值規模只有區區幾百萬元,遠不及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木版年畫和江蘇桃花塢年畫。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需求是影響產品生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朱仙鎮木版年畫目前的銷量萎靡,必然會帶來整個產業的衰敗。如果年畫失去了被貼在門上的傳統,退出了龐大的春節消費市場,而是被當成藝術品掛在墻上,藏于柜中,那么若干年后,它就只能淪為博物館的封藏品。
2.3 傳統技藝后繼無人
朱仙鎮木版年畫存在生存空間日益萎縮、傳統技藝后繼無人等許多棘手的問題。目前從事年畫刻板印制的老藝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輕一代嫌棄年畫業枯燥辛苦、賺錢慢,大多不愿學習。目前能熟練掌握傳統雕刻印刷技藝的藝人已屈指可數,特別是手工磨制顏料的方法已瀕臨失傳,朱仙鎮木版年畫這種傳統的民俗藝術品很可能會隨著老藝人的離世而徹底消亡。由于傳統年畫業收益微薄,很多年畫社只能聘到聾啞人來從事年畫雕版和印刷工作。
3 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發展的新思路
朱仙鎮木版年畫所處的尷尬境遇,在國內非遺界并非孤例。參考其他地市在非遺保護方面的成熟經驗,結合開封地區的實際情況,應從4個方面入手,做好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與發展工作。
3.1 加大宣傳和保護力度,保障傳承人的物質文化生活,規范行業發展
首先,政府職能部門要提高對朱仙鎮木版年畫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宣傳和保護力度,以“文化遺產日”及大型會展活動為載體舉辦朱仙鎮木版年畫展出活動,促使理論研究向縱深拓展。加強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鼓勵代表作傳承人或團體開展傳習活動,注重使木版年畫的傳統技藝進學校、社區,喚起普通民眾的保護意識。
其次是搶救人才,保護老版。目前一些傳承人生活困頓,舉步維艱,政府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命名、授予稱號等方式,來保障傳承人的文化生活,采用表彰獎勵、資助等方法保障傳承人物質生活的質量。
最后,政府要牽頭建立統一的行業協會,對傳統的小作坊生產模式進行有效的產業整合,改變從業者現有的經營模式和理念,單兵作戰是形不成合力的。加強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定整體的發展規劃,指導年畫產業健康發展。整合后形成較大的經濟實體,制定整體的發展規劃和統一的技術標準,嚴格監管市場,規范行業發展。對在年畫制作銷售中出現的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現象要嚴厲打擊,凈化市場,創建知名品牌。
3.2 小眾市場和大眾消費市場雙管齊下,在創新中傳承
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針對小眾收藏市場,必須保持原有的特色不能改變,堅守傳統的雕版技法和調色工藝,要達到一定藝術水準,使其更具收藏和研究的價值。
但是,只發展小眾市場是遠遠不夠的,面對大眾消費市場,朱仙鎮木版年畫應與時俱進,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構建新的盈利模式。傳統的年畫行業需要聯合先進的文化創意公司,把傳統藝術的特殊符號和現代設計理念結合,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作品,符合主流大眾的消費需求。朱仙鎮木版年畫擁有飽滿的畫面構圖、大膽的色彩設計、質樸的表現手法、強烈的裝飾效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設計典范,在現代平面設計、創意產品設計、室內裝修、家居陳設品設計上都可以借鑒應用。
設計界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日本當代的平面設計很強,大師輩出,福田繁雄、田中光一作品中明顯的民族特色,使日本的平面設計在設計界與眾不同、獨樹一幟。在作品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和使用需求,是我國設計師的時代重任。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國人文化自信的增強,時下興起的國潮文創使傳統文化類產品開始成為文創產業的新寵,故宮文創就引領了這一熱潮。
2016年初,開封“云記”年畫傳承人接受了“故宮淘寶”的訂單,以“故宮淘寶”團隊創作的“Q版宮廷帝后像”為年畫創作原型,合作設計了一款年畫作品,并在阿里“年貨節”上為該作品發起眾籌。這款全新的年畫作品上線后人氣火爆,單幅作品報價高達168元,僅僅4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這款“皇帝賜金福、皇后贈如意”年畫作品,來自目前中國文化創意界最活躍的團隊與最古老的年畫技藝的合作,所繪內容都是典型的故宮文化符號,與朱仙鎮木版年畫所傳承的題材和風格是完全不同的[3]。雖然有人認為這款“皇帝賜金福、皇后贈如意”年畫作品沒有了朱仙鎮木板年畫的味道,但眾多年畫從業者認為適應當前社會的審美需求,在創新中傳承,無疑是木版年畫產業化發展的一條新路徑。
3.3 培養既有傳統技藝又有創新觀念的傳承人
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發展的重點是培養傳承人,建議政府教育部門在中小學開設朱仙鎮木版年畫傳統技藝的第二課堂,作為學校的素質拓展課程,激發中小學生對傳統藝術和技藝的興趣。同時要為愿意深入學習的學生提供繼續研究深造的機構,培養既有傳統技藝又有創新觀念的傳承人。目前河南省開封市中小學都把朱仙鎮木版年畫納入了第二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傳承人從娃娃抓起。
開封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之一,木版年畫是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必修課程,特聘開封市木版年畫藝術館館長任鶴林來授課,常年親自為學生示范木版年畫的制作流程,詳細講解技法要點。雖然課時有限,但收效顯而易見,學生能巧妙地將傳統木版年畫刀法、造型、色彩等元素融入各類設計,設計出了年畫系列郵票、包裝盒、明信片、藏書票、裝飾畫、T恤衫,杯墊、抱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開封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還與清明上河園、開封皇宋大觀文化園等機構合作,常年銷售學生設計的文創作品,市場反響良好。
3.4 多手段、全方位開發木版年畫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開封是旅游名城、文化名城。文化強市,旅游強市,是開封市“十四五”的工作重點。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發展要與開封新時期發展目標相結合,從景點的展覽、展示到旅游開發、文化演藝、演出市場、旅游工藝品設計,實現文化創意行業的發展。尤其是現在全國各地的旅游紀念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設計開發出具有開封傳統文化韻味、符合現代人審美、集實用與美觀于一身的新產品,是朱仙鎮木版年畫發展的新路徑。
4 結語
朱仙鎮的木版年畫作為一種傳統技藝,是河南勞動人民最質樸的藝術思想和藝術語言的結晶,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不僅要保護老版、傳承人,更要培養既有傳統技藝又有創新理念的繼承人,與文化創意公司合作,與市場接軌,多手段、全方位開發其寶貴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使其在民間、市場持續生存發展。期盼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復蘇,期盼這個獨樹一幟的河南民間瑰寶在新時期早日煥發青春。
參考文獻:
[1] 張融.朱仙鎮木板年畫人物造型特征與構圖[J].上海工藝美術,2013(02):1.
[2] 彭韜.年畫興盛于宋代原因考[J].焦作大學學報,2007(01):2.
[3] 楊霄.故宮款朱仙鎮木版年畫發起眾籌,單價168元銷售火爆[EB/OL].中華網,https://culture.china.com/11170621/20160128/21327896.html,2016-01-28.
作者簡介:孫利敏(1977—),女,河南洛陽人,學士,講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傳統工藝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