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江
【摘? 要】影響人健康成長的因素特別多,其中包括環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講的就是人的思想情感要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人生存的環境有一定的區域性,在這個區域內的歷史遺跡、山川大河、人文環境、名人軼事、民俗文化等諸多因素,都能對當地的人們產生巨大影響。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合理運用這些鄉土資源,就能夠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品質,讓他們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歷史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讓他們從歷史名勝中尋求傳統文化的底蘊,汲取精神食糧,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名勝資源;歷史文化;名山大川;民間文化;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0-0031-03
Using Local Historical Resources to Improve Students' historical Literacy
(No .2 Middle School,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O Zhenjiang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ealthy growth of people, including the environment. "Which mountain to sing, what song" means that people's thoughts and emotions should change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people live has a certain regionality, and many factors such as historical sites, mountains and rivers, human environment, celebrity anecdotes, and folk culture in this area can have a huge impact on local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history to students, teachers can use these local resources reasonably to cultivate students' healthy ideological qualities and enable them to grow into excellent people. History teacher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seek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historical places and draw spiritual food, so as to achieve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Historical resources; Historical culture; Famous mountains and rivers; Folk culture; Ideological education
在歷史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本地的名勝古跡作為教學資源,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適當帶領學生飽覽當地的歷史遺跡,讓學生對歷史有切身的感受,深刻體會歷史文化內涵。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一、利用歷史名勝古跡,培養學生的歷史人文情懷
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悠長,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圈可點的風云人物,更有數不清的歷史遺跡可供后人參觀瞻仰。后人在參觀瞻仰的過程中,就會在無形當中接受這些歷史文化的熏陶。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就近利用當地的這些名勝古跡作為教材,發揮其教育價值。當教師帶領學生游覽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名勝古跡后,學生將會在親身感受歷史的宏偉的過程中產生思想觸動,自身學習歷史的熱情將被有效激發。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好引導工作,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歷史遺跡的圖片或者帶領學生親自到現場觀覽歷史遺跡,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河西走廊作為絲綢之路之必經要道,在中華民族歷史的功勞簿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萬里長城之嘉峪關就矗立在河西走廊的中部,祁連山的腳下,雖經歷風雨的侵蝕,至今依然巍然屹立。對于生長在長城腳下的學生來說,他們對這里的歷史古跡應該不陌生,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的教育。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嘉峪關城門上的一塊牌匾,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民間傳說這五個字出自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手。盡管這只是一個傳說,但教師在上課時完全可以將其引入課堂,為歷史課堂增添一絲神秘色彩,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對學生進行歷史文化的教育。此外,教師還可向學生講解長城的作用:“長城是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而修建的,今天的我們還可以從獵獵西風中聞到當年金戈鐵馬的血雨腥風……”通過教師的介紹,學生不僅能從中了解到長城的淵源,更能學習到一定的歷史知識,使這一名勝古跡具有更豐富的,更具內涵的歷史文化意義,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和長遠的。
二、了解家鄉的歷史名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懷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孕育出了一個優秀的民族群體,在這悠悠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的名人,以及名人所留下的故事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優質資源。這些故事都有它積極、陽光的一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如傳統文化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在歷史課堂上要善于利用當地名人的故事,激勵學生奮發勇為。如張芝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典型例子。漢代書法家張芝為酒泉郡人,他在書法上的造詣很高,對后世的書法有巨大的影響。張芝是一個肯鉆研學習,意志堅強的人。歷史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張芝的這種精神品質,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做到不畏困難,突破自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查閱有關當地歷史人物的書籍,了解這些人物善良而又高尚的品質,從中汲取營養,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走訪身邊周圍的典型人物,學習他們的美德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水平。
三、了解歷史文化,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山海經》里說“弱水之西,西王母瑤池之所在”,即現在的河西走廊焉支山腳下。在張騫還沒有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之前,人們想象中的西方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些美麗神奇的神話傳說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游記》里的西涼女兒國,就是四郡之一的武威郡。在人們的印象中,西域也是流沙遍地、險象環生的地方,于是就有了后來的八戒大戰流沙河的精彩故事。到了唐朝,絲綢之路發展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通道,各國使者商人都來到唐朝首都長安,這時的唐朝儼然是世界的文化中心。西方各國的音樂、繪畫、舞蹈等相繼傳入中原,促進了中原文化多元化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展,宗教也不失時機地傳入了中原,對中原文化產生了長遠、深刻的影響,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文化生活。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在歷史課堂中向學生展示與絲綢之路相關的故事、人物,通過講解絲綢之路的要道河西走廊,促使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向學生講解:“從西方的古羅馬帝國到東方的西漢王朝大唐帝國,絲綢之路在地域上跨越歐亞兩大洲,時間上穿越幾個王朝的興衰歷史,也就是說不管王朝如何更迭,絲綢之路永遠不變,中原文化的光輝歷史永遠不會變。”以這樣的課堂引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他們對本地歷史文化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走訪當地的民間藝人,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羅萬象,而且極具地域特色。斗轉星移,時光流逝,在現行教育政策之下,許多地方開設了地方課程,目的就是想把地方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避免那些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消失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之中。歷史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拜訪當地的民間藝人,從他們那里學習傳統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間文化的思想價值,從而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教育。教師應時刻提醒學生要自覺抵觸一些外來的不良思潮的影響,積極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如剪紙藝術在中華大地隨處可見,但是能把這門藝術學通學精,真正發揚光大的人越來越少了。
本地有一位農民書法家叫徐國英,他曾在北京以賣字畫為生,老年回歸故里,是當地有名的書法藝術大家。像這樣的民間藝術家比比皆是。因此,教師應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引導學生接觸這些藝術大家,把更多的課余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中國傳統藝術上面,從而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五、引導學生學習“絲路精神”
自從西漢名將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之后,在這條古道上,陣陣駝鈴演奏著一個個王朝對外貿易的歷史贊歌;大漠夕陽譜寫了各國使臣的辛酸與欣喜;高山大河見證了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個輝煌瞬間。為此,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領學生深刻學習“絲路”歷史,向學生傳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學習古人不畏艱難,傳承中華文明的決心,促使他們對未來社會文明的發展做貢獻。
六、結語
總之,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角度出發,立足于當地的歷史遺跡、名勝古跡,對學生進行細致的、全方位的教育,讓學生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愛國情懷,讓他們感受到中國的歷史的光輝與燦爛。
參考文獻:
[1]馬利紅.地方史冊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2]張海燕.淺談中國古代史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地位[J].今日中國論壇,2018(10).
[3]唐惠忠.歷史名勝與歷史教學的研究[J].吳中學刊,2017(03).
[4]管子衡.鄉土資源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以新疆地區為例[D].陜西師范大學,2019.
[5]翟岱美. 淺談當地歷史資源對中學歷史課教學的重要作用[J].中華少年,2017(17).
[6]趙宏儒. 開發當地歷史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J].中國教師,2013(S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