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后疫情時期“疫情產業”轉型升級研究

2021-08-09 22:23:09黃少安李少星汪意成
財經問題研究 2021年7期

黃少安 李少星 汪意成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在給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沖擊的同時,也使疫情防控所涉及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出現緊急狀態下的爆發式增長。但隨著后疫情時期的到來,這些“疫情產業”開始面臨市場需求的快速調整,急需通過前瞻性和針對性政策推動其健康平穩發展。本文基于需求的應急性、需求的直接性和內涵的豐富性三方面基本特征,對“疫情產業”的概念及其范疇進行了界定,并以口罩這一典型產品為例,探討了“疫情產業”增長的空間不均衡性等實際特點以及后疫情時期的分化態勢。為了避免“疫情產業”應急性增長的后遺癥,中國應按照“淘汰退出一批、高標準建設一批、整治改造提標升級一批、多種形式整合一批”的總體思路,盡快引導和促進“疫情產業”轉型升級。基于此,筆者提出,應推進常規防疫產品和企業的分類調控、構建新型防疫產業生態、加大對高端戰略性防疫產品的支持力度和加強“疫情產業”的國際合作。本文從理論上提出了“疫情產業”的規范定義,指明了后疫情時期“疫情產業”的分化趨勢與政策框架,對公共衛生危機影響下的“疫情產業”發展問題研究具有一般性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產業;中國后疫情時期;防疫產業生態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1)07-0036-08

一、引 言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世界各國蔓延,對全球經濟體系和各個國家經濟增長產生了巨大的外部沖擊,導致全球經濟出現罕見衰退,絕大部分產業呈現萎縮。但疫情防控本身卻對特定產業和產品產生巨大需求,例如,口罩、防護服、環境消殺用品、公共場所疫情管理所需器械、疫苗等產品和相應的服務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使得既有的相關產業和企業獲得了巨大的、意外的發展機會。許多從事相關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紛紛擴大產能或及時轉產,一些不生產相關產品的企業也迅速轉產一些技術含量低、進入門檻低的產品。筆者將這種疫情帶動下的經濟發展現象稱為“疫情經濟”,把相關產業稱為“疫情產業”。應該說,“疫情經濟”或“疫情產業”在特定時期,不僅滿足了疫情防控本身的需求,也在客觀上為穩定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和遏止貧困階層生活狀況惡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些企業也確實取得了較好的財務業績。然而,隨著全球疫情態勢逐步穩定,尤其是疫情防控機制以及抗病毒疫苗和治療手段的不斷成熟,全球經濟和人們的生產生活逐步恢復常態,在公共衛生危機狀態下形成的“疫情產業”,如何及時轉型升級、轉向健康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軌道,是一個重要和迫在眉睫的問題,必須進行前瞻性、戰略性的謀劃和政策安排,以防止發生資源浪費、企業陷入困境等系列問題。

雖然有個別學者對疫情之后相關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政策設計開展了一些前瞻性分析,如賈暉等[1]分析了疫情給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發展機遇,指明數字經濟將成為后疫情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新動能;張亮和焦英奇[2]針對疫情影響下的體育產業發展,論述了“線上+線下”一體化體育消費、電子競技運動產業化、體育健身和體育旅游休閑產業的報復性反彈等可能性;而陳繼勇[3]在梳理了國際防疫政策的基礎上,提出了全球經濟碎片化、區域化趨勢增強以及大國關系變化等總體判斷。除此之外,黃少安和李少星[4-5]還分別從全國和山東層面,針對“疫情產業”的轉型升級問題撰寫內部研究報告,就后疫情時期相關產業的宏觀調控政策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但總體而言,“疫情產業”的轉型升級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作為特定背景下出現的、影響廣泛的產業發展現象,深入研究后疫情時期“疫情產業”的轉型升級問題,不僅對總結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的產業發展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亦對區域經濟管理和產業政策設計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特點,以全社會在疫情防控各環節出現的緊急性產品需求特征為基礎,明確“疫情產業”的基本范疇,并在此基礎上以其典型產品的生產和供給為例,分析“疫情產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并結合后疫情時期對相關產品的需求分化態勢,提出推動“疫情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思路,從而為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借鑒。本文對現有研究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出現的典型事實以及國家進行針對性宏觀調控的現實需要出發,對“疫情產業”的概念及其范疇進行了規范性界定。第二,根據疫情防控態勢轉變的整體形勢,提出了分類調控的總體思路,并從常規防疫產品、防疫產業整體生態、高端戰略性防疫產品的差異化調整對策以及國際合作等角度,明確了后疫情時期“疫情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的基本框架,以期為類似情境下的產業治理研究提供經驗借鑒。

二、“疫情產業”的發展特征

(一)“疫情產業”的基本范疇

“疫情產業”目前還并無規范的定義,對其主要構成也尚未形成清晰邊界。筆者認為,“疫情產業”必須具備三個特征:第一,相關產品和服務需求的應急性。“疫情產業”是在突發疫情這一特定情境下、圍繞疫情防控各環節需要而出現緊急性產品需求的特殊產業類型。因此,盡管部分行業在疫情逐步穩定后將呈現報復式反彈,但已經脫離了“疫情產業”所依賴的特定情境,也并非緊急狀態下的關鍵緊急需求,因而不能將其納入“疫情產業”的范疇。第二,需求的直接性。隨著全球和中國產業分工的日益細化,任何一個產業與其他產業都具有普遍的、錯綜復雜的供應鏈和價值鏈關系,那么對“疫情產業”的界定必須以疫情防控對相關產品的緊急性直接需求及其必要關聯為界定基礎,那些由于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變化所導致的間接性產業不宜納入分析范疇,否則將缺少針對性。第三,內涵的豐富性。作為一個“產業”,其必須具有相對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內容,不能僅局限于疫情防控所需的最終產品,而應延展到必要生產材料和后續服務環節,以適應“疫情產業”調控的宏觀政策需要。基于此,筆者將“疫情產業”定義為:為有效控制或降低突發傳染性疾病對居民生命健康的損害,圍繞疫情防控在預防、管理及治療等各個環節的需要,開展直接用于相應場景或與其緊密關聯的相關產品和服務供給的企業的集合。

從實際情況來看,為有效應對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產業”針對疫情的個體預防、日常防護、場所管理、感染者識別和病患治療等一系列防控流程,形成了對口罩、消毒水、防護服、體溫監測、檢驗試劑、抗病毒疫苗、免疫和治療藥品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需求,并出現了緊急性的、爆發式的產出增長。其不僅品類多樣,更涉及多種原材料和中間制成品,構成了一個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大產業關聯影響的特殊產業類型。根據疫情防控的不同環節,本文對“疫情產業”所涉及的典型終端產品、服務及其中間產品和原材料進行舉例說明,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此次“疫情產業”的典型終端產品涉及到國民經濟中的多個大類,如紡織服裝、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醫藥制造、化學纖維制造、橡膠和塑料制品、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汽車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電子設備制造、儀器儀表制造等制造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衛生等服務業,成為一個關聯廣泛的產品和服務簇群。

(二)“疫情產業”的發展描述

盡管經歷了“非典”疫情的考驗,近年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實現了較快發展,但應對突發重大疫情的能力尚有欠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這一矛盾隨即充分暴露出來:第一,全社會對個體衛生防護和健康管理等所需物資的戰略儲備不足,口罩、防護服、額溫槍等在短時間內產生了巨大缺口。第二,應對快速、高通量、高靈敏度的檢驗檢測技術和設備水平較低,使大量新冠肺炎病毒攜帶者未被及時有效識別,未能有效阻斷疫情的蔓延和擴散。第三,針對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和免疫預防疫苗研發能力不夠,導致疫情持續了較長時間,也造成疫情防控的經濟社會成本與損害效應大大增加。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和巨大市場需求,相關領域的企業迅速通過擴大產能或及時轉產,加大對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市場供給,由此拉動了“疫情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盡管中國針對疫情防控中的部分關鍵物資已經形成專門的監測調度體系,但是還缺少產業層面的精確統計。本文以居民體驗最直接和公開報道最多的口罩生產為例,對此次“疫情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說明。由于不同研究單位的統計口徑和預測方法存在差別,使國內對口罩產能、口罩生產產值的歷史數據和預估數據存在較大差距,因而本文基于企查查數據平臺,于2021年3月28日,以“口罩”為關鍵詞對工商注冊單

位的經營范圍進行檢索,統計出2000年以來全國從事口罩生產經營的新注冊單位數量變化,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全國新從事口罩生產經營的工商注冊單位呈逐年增長態勢,

但2000—2019年的年均增長速度僅為15.96%,總體較為平穩。即便在發生“非典”疫情的2003年,其增長速度也僅為27.99%,這應與其傳播蔓延的速度和范圍有關。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使其增長速度驟增到678.33%,新注冊單位達到17.96萬家。當然,企查查數據平臺的檢索結果涵蓋了從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等諸多環節,并且也不能排除一家企業注冊多個公司等常見情況,但這種急劇的增長速度無疑充分反映了“疫情產業”的應急性發展特點。

同時,從口罩生產經營的地區格局變化來看,“疫情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較大的空間不均衡性。本文選取了全國31個省份(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地區除外)數據,通過企查查數據平臺,整理獲得了2020年各省份從事口罩生產經營的新注冊單位情況,并將其與2019年的數據進行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2020年從事口罩生產經營的新注冊單位數量以江蘇、浙江、廣東和山東居多,四省合計數量占全國比重達到56.41%。一方面,這四個省份具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使其能夠在疫情出現后迅速組織市場力量及時作出反應;另一方面,這四個省份均處于東部沿海地區,在密集的人口流動和經貿往來影響下,承受了更大的疫情防控壓力,因而也具有更強的物資生產動力。相反地,多數西部省份以及河北、湖南、山西、吉林、黑龍江等部分省份的新增注冊單位數量仍相對較低,對上述兩個方面的認識也形成新的證據支持。第二,從與2019年的數量對比變化來看,有15個省份的增長倍數達到7倍以上,有7個省份的增長倍數在5至7倍之間,而北京、四川、河北、湖南、山西、吉林、內蒙古、甘肅、西藏等9個省份的增長倍數在5倍以下,其中北京和甘肅不足兩倍。可見,在疫情蔓延對全國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口罩等關鍵物資并未呈現普遍的本地化生產經營態勢,而是在全國一盤棋的防控政策支持下,仍表現出較強的跨地區市場配置特征。

另外,2021年初一些地區和部門公布了部分官方數據,從中我們亦也可以看出“疫情產業”的增長特點。如2021年1月2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披露,2020年山東全年防疫物資出口達到525.9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243.9%,其中,口罩、醫用手套和防護服的出口規模增長幅度分別達到了11倍、1.8倍和17倍[6],遠超全省同期其他主要經濟指標。應該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沖擊下,“疫情產業”不僅快速滿足了疫情防控需要,也為經濟增長和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后疫情時期“疫情產業”發展趨勢展望

(一)后疫情時期的基本特點

所謂“后疫情時期”,就是在全國疫情得到總體控制的背景下,大規模覆蓋式和全民式的防控方式退出,疫情防控方式轉向面對特定人群和地域的精準防控與以疫苗預防為主的時期。回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過程,自中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以來,疫情從少數城市迅速蔓延到全國。但是,由于中國特色的組織動員體制在應對重大外部沖擊、集中力量辦大事等方面的優勢,中國通過政府統一領導和周密部署、社會各界積極配合、全民深度參與的方式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并且持續加強科技攻關和防控體系建設,使中國疫情防控的成效為全世界所認可。從目前所面臨的總體形勢來看,中國疫情防控的整體局面已經趨于穩定,基本沒有疫情再次大規模、大范圍蔓延的可能性,尤其是受益于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制以及接種率的不斷提高,國內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常態。當前,在美國等世界主要國家對疫情防控不斷重視的形勢下,全球性的疫情傳播也開始走向穩定。隨著國際疫情合作的不斷深化和各國管控手段的日益成熟,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全球性疫情終會過去。當然,在短期內嚴防疫情反彈、長期內不斷完善疫情防控體系、構建健康生產生活方式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上述一系列現象顯示,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后疫情時期,對疫情防控產品和服務的應急性需求轉入“新常態”,進而將推動“疫情產業”的市場形勢發生深刻變化。

(二)當前“疫情產業”已出現的市場變化

正是由于“疫情產業”超常規增長的應急性特點,使其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正常秩序狀態時,也必然出現超常規的市場整合進程。本文再次以企查查數據平臺為基礎,查找了全國2020年注冊且在檢索時點依然處于在業/存續狀態的口罩生產經營單位。在2020年的新注冊單位中,已經有9 264家單位顯示為非在業/存續狀態,占比達到5.16%。當然,相對中國的中小企業存活率而言,這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但在2021年第一季度即表現出這一特點,并且隨著疫情防控態勢更加明朗,其行業內部整合無疑將進一步加快,相關單位的全年存活率將會呈現更迅速的下降態勢。

同時,“疫情產業”的整合同樣具有顯著的區域性差異,如表3所示,從2020年從事口罩生產的新注冊單位中非在業/存續狀態占比來看,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廣東6省的非在業/存續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安徽達到了10.63%;最低的省份為青海,其比重僅為1.44%,顯示出“疫情產業”整合進程呈較大差距。本文還嘗試分析了2020年新注冊單位增速與非在業/存續率的相關關系,但發現其相關趨勢盡管存在但并不明顯。由此可知,一方面,部分地區的“疫情產業”整合將會十分劇烈,因而應提前進行預判和政策引導;另一方面,“疫情產業”在疫情期間的超常規增長,并不會完全回歸到疫情之前的狀態,而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粘滯效應,并成為影響各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歷史偶然事件。

(三)“疫情產業”的分化態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疫情產業”將很快分化:為數不少的低技術含量、大眾化、覆蓋式使用的產品,如口罩、消毒液、酒精和測溫器等及其原材料的國內需求將急劇減少,國際需求降低的速度可能略慢,但是總體呈較快遞減趨勢;高技術含量的生物疫苗、檢驗檢測、成套智能化防控設備將呈長期而穩定、甚至高增長的需求態勢;與普惠式公共衛生體系(包括應急體系)建設相關的企業、產品和新型醫療服務將會在相當一段時期有較大需求;疫情防控產品的國際需求,將出現地理區域性和產品結構性差異。具體而言:

首先,隨著后疫情時期的來臨,部分常規疫情防控產品的總需求量已經基本穩定甚至出現萎縮。客觀地說,2003年“非典”疫情所折射出的對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短板重視不夠是此次疫情后果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全球和中國經濟發展壓力不斷加大,各級政府為實現經濟增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也存在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投資回報更高領域的現實問題,導致中國公共衛生體系長期存在較大缺口。人們對日常疫情防控物資的需求強度畢竟是有限的,此次“疫情產業”產能的快速擴張,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補足了常規疫情防控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即使人們在新的健康衛生習慣需求下,現有生產能力也已經能夠基本滿足非緊急情況下的疫情防控需要。一些企業和產品,如原來專門或臨時轉產從事口罩生產的企業,包括其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已經面臨市場需求萎縮的局面,開始出現疫情后遺癥,后續的市場整合進程將進一步加速。

其次,對事關長遠的疫情防控產品研發投入將進一步加大。除了疫情防控初期常規疫情防控產品暴露出巨大缺口外,生物疫苗、檢驗檢測、成套智能化疫情防控裝備等戰略性疫情防控產品也凸顯明顯的供給壓力。即便目前,疫苗接種、快速檢測、新型測溫系統等的供應還遠不能滿足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需要。尤其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把突破自主可控的“卡脖子”技術研發作為中國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方向,而在疫情防控領域中的部分尖端技術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這就要求中國不斷加大對事關長遠的公共衛生裝備和技術的研發力度,盡快提高國產化水平。

再次,普惠式新型醫療服務將成為新的發展業態。中國的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醫療保健體制不健全等是影響社會民生保障水平的“老大難”問題,此次疫情暴發使這些問題更加凸顯。因此,普惠式新型醫療服務仍應成為后疫情時期各級政府關注的重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已經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明確支持互聯網診療、開通醫保網上支付、開展互聯網醫療改革試點等工作。即便疫情進入穩定階段,新型醫療產業模式和服務業態也應進一步加強。而與新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如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采集處理的軟硬件系統、基于移動互聯的醫療設備終端等,仍將在后續“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實施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對涉及疫情國際合作的防控產品及相關服務需求仍將增長。2020年3月,在就新冠肺炎疫情致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慰問電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嶄新倡議,進一步表達了中國攜手國際社會聯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主張。作為具有大國擔當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百年征程中,以中國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協助國際社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抗擊疫情、完善國際公共衛生體系,成為當前中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后疫情時期的“疫情產業”盡管面臨著快速的市場整合,但涉及國際經貿合作的產品出口、產能合作、技術和服務合作等領域仍應繼續加強。具體來說,面向發達國家,中國可以把防護用品和成套裝備等作為出口的重點,而面向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則應側重于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貿易以及制造產能的國際轉移與合作等領域。

四、結論及轉型升級對策

本文的研究認為,“疫情產業”是為有效控制或降低突發傳播性疾病對居民生命健康的損害,圍繞疫情防控在預防、管理及治療等各個環節的需要,開展直接用于相應場景或與其緊密關聯的相關產品和服務供給的企業的集合。它具有需求的應急性、需求的直接性、內涵的豐富性、空間的不均衡性等特點。后疫情時期,是在全國疫情得到總體控制的背景下,大規模覆蓋式和全民式的防控方式退出、疫情防控方式轉向面對特定人群和地域的精準防控與以疫苗預防為主的時期。進入后疫情時期,市場對“疫情產業”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總量和結構迅速發生變化,“疫情產業”亦會迅速分化。

面對“疫情產業”在步入后疫情時期所面臨的結構性矛盾,中國應制定前瞻性和針對性政策,有意識地、及時地按照“淘汰退出一批、高標準建設一批、整治改造提標升級一批、多種形式整合一批”的總體思路,對疫情產業既有企業和產品進行分類改造和轉型升級,及時減少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避免“疫情產業”的疫情后遺癥。同時,著眼改變“疫情產業”的應急性發展模式,應致力于發展防控領域更廣、更有效率的醫療健康產業體系,構建新型防疫產業生態,在全球疫情防控合作中形成更加充分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基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四個方面的轉型升級對策。

(一)推進常規防疫產品和企業的分類管理

2020年年中以來,常規性疫情防控產品的生產企業已經經歷了一輪市場整合,但更多是市場自發完成的,缺乏整體規劃和政府引導,存在一定的資源浪費,也可能導致新的供需不平衡。同時,由于疫情蔓延期間相關防疫產品的市場需求猛增,而常規防疫產品存在技術壁壘和投資門檻不高的總體特點,加上政府的默許或臨時性鼓勵政策,部分不具備生產條件和產品質量管理不嚴格的企業也開始從事防疫產品生產。這種現象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緊急狀態下的剛性需求缺口,但也為市場法治化環境埋下了隱患。其中一部分出口到國外的產品甚至成為部分國家污名化“中國制造”的工具,給中國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帶來了負面影響。

為此,從構建常規疫情防控產品供需總量平衡機制的角度考慮,應對常規防疫產品進行科學預測,并通過政府調節的方式,使其穩定在合理規模、保持一定的供給彈性,以應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性,也避免造成更為嚴重的產能過剩。而從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角度考慮,更應根據不同類型疫情防控產品的市場需求和技術水平,推進“疫情產業”的企業分類精準管理。具體而言,對部分掌握前沿技術、具有豐厚市場積累的常規疫情產品供給企業,要按照國際一流企業標準進行扶持,使其成為疫情長期防控的骨干;對具備條件、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要引導加快技術改造,努力培育名優名品,使其成為常規疫情產品市場的有效補充;對不具備改造條件的企業,應通過企業并購、產業鏈整合等途徑及時減產或退出;而對生產工藝落后和產品質量不達標的企業,應依法淘汰,從而維護國內市場監管的嚴肅性,提升“中國制造”的整體形象與國際競爭力。

(二)構建新型防疫產業生態

疫情防控對“疫情產業”相關產品和服務需求的應急性,從根本上決定了其發展過程突擊性較強、明顯缺乏整體規劃的突出缺陷。然而,依托于中國特色的制度優勢,在特殊背景下憑借舉國組織動員而實現超常規增長的“疫情產業”,在客觀上也帶動了部分領域技術水平的升級和綜合競爭能力的加速趕超。從長遠來看,中國不能僅僅針對市場迅速調整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簡單地做產能調整的加減法。應著眼于日益復雜化、不可預期的未來防疫需求,構建面向更廣防控領域和更高防控效率需要的新型防疫產業生態,從而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提供堅強保障,同時也持續提升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根據“疫情產業”的結構性特點,中國新型防疫產業生態應形成以新型醫療服務為牽引、疫情防控裝備和醫療耗材為中堅、醫藥化工原材料為基礎的總體發展格局,助力中國大健康產業體系建設。第一,應集中打造若干綜合性或細分領域的疫情防控綜合服務平臺。整合醫護專業技術人員、醫藥場地和消殺保潔隊伍等相關資源,開展疫情大數據監測、病例診斷、社區防控、專業性傳染病運營管理等集成式服務,進而改變目前防控力量不夠專業、工作體系不夠常態化、疫情處置不夠精準的問題。第二,完善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產業鏈條。以市場為導向、以制造為支撐、以研發為引領,借助OEM生產和超級工廠模式,以檢驗檢測試劑、防控器械、防控裝備、疫情防控產品流通等領域為突破重點,打造研發、中試、生產、銷售完整的產業鏈條,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防疫產業鏈。第三,引導部分精細化工生產企業向醫藥中間體、化工新材料等方向轉型,在保持供應鏈穩定上有力支撐防疫產品向價值鏈高端邁進,也為高水準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供原材料產業基礎。

(三)加大對高端戰略性疫情防控產品的支持力度

中國“疫情產業”能夠在短期內形成巨大產能,一方面,反映了產業體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從側面折射出目前的“疫情產業”更多的是依托既有產業基礎的工程性集成,在突破性技術方面還存在較大欠缺。因而加快高端戰略性疫情防控產品研發和供給,不僅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疫情防控的重大急需,也是中國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突破“卡脖子”技術的有力依托。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即便在后疫情時期,中國仍應從戰略高度引導支持高技術、常態化的疫情防控產業發展。

當然,高端戰略性疫情防控產品的研發,也必須與中國已經比較成熟和完善、具有相對優勢的生產服務領域相結合,以更好發揮其支撐作用、更快形成市場占有條件。第一,與一般性生物醫藥研發相結合,圍繞疫情在預防、檢測診斷、治療、康復等環節的醫藥需求,加大新冠疫苗等疫情防控所需戰略性生物技術研發的長期支持。同時,結合中國目前處于疫情產品研制前沿的地位和超大市場優勢,抓住機遇、積極培養人才和團隊,加快國家自主創新進程。第二,注重高端疫情防控裝備的系統集成和關鍵零部件研發。按照智能化、成套化發展思路,進一步聚焦優勢主導產品,完善終端產品—關鍵部件—新材料零配件的生產制造鏈條、物理傳感器—智能控制—軟件設計等信息技術產品的研發應用鏈條,打造融合共生、關聯配套的防疫產業集群。第三,以疫情防控的系統集成服務為突破點,建設疫情防控技術咨詢—整體解決方案設計—系統總承包的全流程服務鏈條,以拉動生產制造環節的整體提升,并助力于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的國際認可與快速傳播。

(四)加強“疫情產業”的國際合作

中國疫情防控成效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的制度優勢,更取得了寶貴的工作經驗,在部分領域也實現了技術趕超。在當前“疫情產業”面臨深入調整的歷史時期,加快國際合作是提升國際地位、化解過剩產能、促進新時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渠道。第一,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都需要高度重視研判國際疫情、疫情產品的國際供求變化、國際“疫情產業”和技術的發展,準確充分地獲得信息。這樣做既有利于中國“疫情產業”的轉型和結構調整,避免中國疫情產品供給出現總量和結構性問題,又有助于“疫情產業”的國際合理分工,同時,有利于中國學習和提高“疫情產業”的技術水平并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通過優化防控體系進而提高防控效率。第二,以強化質量監管為基礎,加大疫情防控產品的出口貿易。針對全球疫情防控物資需求的總量和結構變化,結合國內常規疫情防控產品生產企業的分類管理政策,一方面,加快與國際市場監管標準的進一步銜接,鼓勵企業生產更好適用性、更強防控能力和更高附加值的疫情防控產品,加大防護耗材、管控裝備和器械藥品的對外出口規模,在改善企業財務水平的同時,促進企業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另一方面,通過疫情防控產品出口,不斷提升“中國制造”的產品形象和消費者認可程度,從而進一步掌握國際市場資源,為其他領域產品的對外出口積累經驗和條件。第三,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國家及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深化“疫情產業”產能的國際合作。根據這些國家進行疫情防控產品本土化生產的需要,加快成套裝備技術研發,開展裝備集成服務和個性化定制。以成套裝備及其全流程技術服務的生產和出口為依托,及時化解國內部分產品的產能過剩風險、優化生產體系的國際布局,同時拉動其他高端裝備、信息技術應用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第四,結合部分國家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以及建立常態化疫情管理模式的需要,持續加大疫情防控系統技術的服務貿易。依托中國在疫情布控、人員監測、場所管理等方面積累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培育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應急安保、疫情防控整體方案設計等領域的專業化服務龍頭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服務貿易,在協助其他國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的同時,推動中國經濟結構的全面轉型升級。

總體來看,當前國內外對“疫情產業”的專門性、學術性探討還比較少,本文更多地是基于問題導向思維,對“疫情產業”的概念定義、基本范疇、增長及分化特征、促進轉型升級的思路框架等進行的一項基礎性研究,希望對后續更加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宏觀調控政策設計提供參考。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目前缺少對“疫情產業”的專門性、公開性統計,文中所使用的數據還比較單一,有待在后續工作中進行更全面、更系統地分析。

參考文獻:

[1] 賈暉,郭亞楠,初浩,等. 后疫情時代下數字經濟帶動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20,(11):138-144.

[2] 張亮,焦英奇. 后疫情時代體育產業發展的空間轉向與價值重構——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的分析[J]. 體育與科學, 2020,(3):25-30.

[3] 陳繼勇. 疫后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J]. 人民論壇, 2020,(22):22-24.

[4] 黃少安,李少星. 后疫情時期中國疫情產業轉型升級建議[R]. 內部研究報告,2021.

[5] 黃少安,李少星. 后疫情時期山東疫情產業轉型升級建議[R]. 內部研究報告,2021.

[6]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20年山東省外貿外資發展有關情況[EB/OL].http://www.shandong.gov.cn/vipchat1//home/site/82/2226/article.html,2021-01-29.

(責任編輯:徐雅雯)

收稿日期:2021-05-15

基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源空間錯配視角下的綠色城鎮化發展機制與政策調控研究”(ZR2020MD010)

作者簡介:

黃少安(1962-),男,湖南洞口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產權理論、制度經濟與區域發展等方面的研究。E-mail:shaoanhuang @sdu.edu.cn

李少星(通訊作者)(1983-),男,河北寧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等方面的研究。E-mail:lisx_198327@163.com

汪意成(1984-),男,湖南衡陽人,助理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宏觀經濟理論等方面的研究。E-mail:wangyc@phbs.pku.edu.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a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69免费在线视频| 无码AV动漫| 福利在线不卡| 九九香蕉视频|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欧美色综合网站| 日本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福利一区在线|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区一区|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激情综合图区|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欧美不卡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婷婷亚洲视频|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在线五月婷婷|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青青极品在线|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国产91色在线|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大秀91|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91美女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老色鬼欧美精品|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毛片|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亚洲午夜18|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99性视频| www.狠狠|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久久激情影院| 婷婷亚洲天堂| 国产白浆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