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環保法》、企業戰略與技術創新

2021-08-09 22:49:21李志斌黃馨怡
財經問題研究 2021年7期
關鍵詞:企業戰略

李志斌 黃馨怡

摘 要:技術創新是企業追求持續競爭優勢和價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徑。隨著政府和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

本文以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新《環保法》”)的實施為契機,在理論分析新《環保法》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基礎上,以2012—2017年我國A股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及企業戰略在兩者之間的中介效應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發現,新《環保法》對技術創新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企業戰略在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之間起到中介效用。本文的研究結論深化了對新《環保法》施行價值的認識,同時對政府和企業強化環境管理有一定的政策啟示意義。

關鍵詞:新《環保法》;企業戰略;技術創新;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固定效應模型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1)07-0130-08

一、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人口紅利和資源環境為代價獲取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但是這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高速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核心技術缺失、創新能力不足和環境污染治理成本過高等問題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促使我們對經濟發展模式進行重新思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協調發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關鍵。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保障。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微觀基礎,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和領先的技術,是環境治理和技術創新的關鍵主體。企業逐步認識到技術創新不僅僅是偶然的發明創造,更需要將技術創新活動轉化為企業的常態行為,這不僅是為企業發展儲備技術,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促進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也是企業社會責任之所在。在日趨嚴峻的環境規制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戰略應如何轉型,進而如何影響企業技術創新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命題。

Porter [1]提出“波特效應”,表明環境規制對企業創新具有促進作用,即政府采取適當的環境規制可以提升企業研發投入水平,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污染治理能力,進而抵消環境規制給企業經營績效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我國早在1989年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但地方官員仍然以經濟發展為優先行為目標,一味追求經濟高速增長,致使環境問題日趨嚴重,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障礙。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法》是我國綱領性的環境規制制度,該法從環境監督管理、保護和改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和法律責任等視角進一步完善了原有環境保護法律框架。作為“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必然對環境信息披露和環境保護投入等企業環境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但能否影響企業的戰略轉型并進而影響其創新行為,對于該主題的研究則相對較為缺乏,同時有關新《環保法》對企業技術創新作用機理的研究則尚未發現。因而本文試圖從企業戰略視角研究新《環保法》實施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

企業戰略是企業在分析內外部環境與資源基礎上確立的長遠發展目標,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預示著企業未來資源的投向和力度。近年來,企業戰略對企業財務決策和行為的影響逐步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王化成等[2]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企業戰略對投融資均有顯著影響。現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因素的研究內容較為豐富,不僅包含環境治理、財稅政策和環境規制等外部政策與制度環境等宏觀因素,還包括公司治理、財務特征和企業規模等企業微觀因素,但現有理論框架忽略了企業戰略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影響。因此,企業戰略對企業技術創新有何影響,是否在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之間起到中介效用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總之,本文利用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實證檢驗,重點研究新《環保法》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以及企業戰略在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兩者之間的中介效應,即新《環保法》的實施是否提升了企業戰略的激進度,能否促使企業由防御型戰略向激進型戰略轉變,并進而要求更多的研發投入以支撐戰略的實現,即揭示“波特效應”的內在機理。該研究對于完善環境保護法律和企業戰略對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同時,本文的研究結論可以為從環境規制和企業戰略角度出發提出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政策建議提供理論依據。

二、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一)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的關系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顯得尤為迫切,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技術革命,帶來了資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的可能性,催生了新的經濟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越,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科技創新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創新理論最早源于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創新不僅是一項技術發明,更重要的是要把技術引進企業,形成良好的生產環境,確保企業擁有持續競爭的優勢,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可分為三類:首先,企業層面的影響因素,包括財務狀況、企業規模和公司治理等。趙華和張鼎祖[3]與肖忠意等[4]認為,財務柔性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強化風險防范能力等促進企業創新。周艷菊等[5]研究表明,擁有高盈利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更可能提高員工的研發積極性,從而強化創新能力。高良謀和李宇[6]認為,企業規模與技術創新存在倒U型關系。秦興俊和王柏杰[7]認為,適當的股權結構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占比以及兩職合一顯著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李文貴和余明桂[8]研究表明,非國有股權比例與民營化企業的創新活動顯著正相關。易靖韜等[9]研究表明,高管的過度自信會促進企業加大創新項目的投入和產出。其次,區域和行業等中觀層面的影響因素。張華勝[10]認為,區域政策環境、對外交流、融資氛圍、基礎設施和創新文化等均對技術創新能力有所影響。程開明[11]認為,城市在專業化與多樣性、人力資本積累、信息交流網絡形成、交易效率提高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使其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產生及擴散,城市化水平與技術創新之間高度正相關。于明超和申俊喜[12]認為,制度環境差異是導致創新差異的重要因素,市場機會多的地區創新效率也高。魯桐和黨印[13]研究發現,良好的市場環境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外部推動力。最后,財稅激勵、產業政策和環境規制等宏觀層面的影響因素。呂曉軍[14]與王徳祥和李昕[15]認為,政府補助能夠有效激勵企業技術創新投入。黎文靖和鄭曼妮[16]認為,企業為了尋求政府扶持而增加創新“數量”,然而創新“質量”并沒有增加。余明桂等[17]認為,產業政策能夠顯著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尤其是促進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李平和姜麗[18]實證研究表明,進出口貿易對我國技術創新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從宏觀到微觀,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研究眾多,但忽略了對企業決策和行為有重要影響的企業戰略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環境規制作為保護環境的關鍵手段,其對技術創新影響的研究比較豐富,研究結論可分為三類:首先,正相關。Porter[1]與李婉紅等[19]研究表明,環境規制對企業技術創新具有積極影響,即所謂的“波特效應”。其次,負相關。趙細康[20]與江珂和盧現祥[21]認為,環境規制可能導致生產經營成本的增加,企業通過減產和廠址搬遷等手段應對環境治理,導致企業資金轉移,形成對技術創新的“擠出效應”。最后,非線性關系。Lanjouw和Mody[22]、Scherer等[23]與蔣伏心等[24]認為,兩者可能存在U型關系,即隨著環境規制的不斷加強,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之間呈現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由“抵消效應”轉變為“補償效應”。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大量研究,且已取得具有重要價值的學術成果。但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關系研究結論不一,就總體而言,合理的環境規制設計能夠激發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而部分抵消由環境規制帶來的成本增加。

新《環保法》的出臺為檢驗“波特效應”提供了準自然實驗條件。自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加強對違法排污企業的懲治力度,法律責任強化到人,細化信息披露內容,鼓勵公眾參與,強化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對企業的環境保護行為進行財政激勵,進一步完善了環境保護法律框架。

新《環保法》的推行對企業環境行為影響的研究主要分為兩類:首先,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陳璇和錢維[25]分析了新《環保法》推行前后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認為新《環保法》推行后,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明顯加強,無論是環境保護戰略還是污染排放控制都有所加強。其次,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結論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以新《環保法》施行為事件窗口,分析新《環保法》實施后,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更好。二是發現新《環保法》的實施對重污染企業的創新活動并未有顯著的沖擊,甚至存在負面影響。三是發現新《環保法》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有所增加,但不顯著。以上研究結果不一致,為本文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筆者認為,按照三重底線理論,企業面臨的環境規制只會日趨嚴格,而且是不可逆的,企業作為污染源的主要來源,承擔更多的環境責任是不可避免的,技術創新是協調解決企業環境問題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據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1:新《環保法》對企業技術創新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企業戰略的中介效應

企業戰略是企業發現并評估外部環境資源,將自身資源與外部資源相匹配的過程。企業戰略與外部資源是相輔相成的,但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企業能否與外部環境進行合理匹配,已成為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隨著綠色低碳理念日益融入生活,環境保護意識日漸濃厚,企業也逐步認識到抓環境保護就是抓發展,就是抓可持續發展,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發展的機遇和重要抓手,努力在環境保護標準提升中提高效益。然而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企業需從危機中育先機,從變局中開新局,需抓住技術創新的“牛鼻子”,才能改變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技術創新是企業維持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將企業利益與外部生態相聯系成為戰略生態理論關注的焦點。

企業戰略的長遠目標是資源合理配置。雖然每個企業的戰略是獨特的,但學者都在試圖通過對企業戰略進行分類,進而探究對企業決策和行為的影響。企業戰略類型劃分是分析企業戰略差異研究的基礎,按照業務特征,Ansoff[26]將其劃分為多元化戰略和專業化戰略;按地域分布,可以分為國際化戰略和本土戰略。按照激進程度,Miles等 [27]依據企業在創業、運作和決策執行方面將其劃分為激進型戰略、觀望型戰略和防御型戰略。Bentley等[28]在此基礎上利用財務報表數據對Miles等[27]的戰略分類進行進一步測量,為實證研究提供了計量基礎。企業戰略對企業財務決策和行為影響的研究由此而興起,主要包括:首先,戰略與企業投融資。王化成等[2]發現,進攻型企業戰略對過度投資的影響要大于防御型企業戰略。方紅星和楚有為[29]認為,公司戰略對商業信用融資有顯著影響,相比防御型戰略,采取進攻型戰略的企業商業信用水平更高。其次,戰略與現金持有。翟淑萍等[30]認為,公司戰略越激進,企業現金持有水平越高。最后,戰略與財務困境。高夢捷[31]認為,相對于防御型戰略,實施進攻型戰略的企業更容易發生財務困境。上述文獻論證了企業戰略在財務決策與會計行為方面存在顯著的經濟后果。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在于投入充足的財務資源,其本質上屬于企業財務決策行為,戰略理應成為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程度的關鍵因素。

企業戰略是在分析內外部環境基礎形成的發展愿景。對于重污染行業而言,環境保護法律的發展趨勢直接決定企業戰略的變革方向,新《環保法》作為環境規制趨向嚴格的風向標,使企業認識到戰略轉型成為必然,制定以技術創新為內核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科學可行的選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廣泛采用綠色供應鏈、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等新型戰略。戰略決策決定了企業全局性、長遠性和前瞻性的發展目標,對企業具體的管理決策和行為均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包括企業創新決策和實施過程。企業戰略是企業價值創造的重要影響因素,戰略選擇不同決定了企業價值驅動因素相異,低成本戰略要求的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成本控制,而差異化戰略要求企業在創新方面配置更多的資源。企業戰略對投融資行為的影響已經得到經驗數據的支持,技術創新投入應隸屬于企業投融資決策范疇。因此,企業戰略構成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重要影響因素。綜上,新《環保法》的出臺將影響企業戰略選擇,企業戰略轉型又對技術創新等企業決策和行為產生影響。據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2:企業戰略在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兩者關系中起中介效應。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技術創新(R&D)

許多學者把創新看成是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的過程,按照這一過程,企業創新能力取決于研發投入的多少,因此,本文采用研發投入強度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衡量指標,即使用研發投入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來衡量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強度越大,代表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越強。

2.解釋變量:新《環保法》(Law)

本文以新《環保法》實施的2015年作為基準,依照事件發生年份選擇樣本,觀察樣本前后三期變化。新《環保法》實施前的2012—2014年賦值為0,實施后的2015—2017年賦值為1。

3.中介變量:企業戰略(Stra)

本文參考Bentley等[28]與王化成等[2]對企業戰略的分類方法,通過六個財務指標對企業戰略激進程度進行度量:(1)企業尋找新產品的傾向(無形資產凈額/營業收入),相比防御型的企業戰略,激進型的企業戰略更傾向于進行新產品的研制。(2)企業生產、分銷產品和服務的效率(員工人數與銷售收入的比值),防御型的企業戰略更加注重組織績效和服務效率。(3)公司的歷史增長率(銷售收入的歷史增長率),激進型企業的市場機遇更大,銷售收入增長的機會更多。(4)費用率(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值)。(5)員工波動(員工總數的標準差)。(6)資本密集度(固定資產凈額占總資產的比重),防御型企業比激進型企業更傾向于生產型資產的投入。企業戰略的前五個變量在每個年度企業樣本中從小到大平均分為五組,從1—5依次賦值。第六個變量進行倒序排列,將最小的值賦值5,依次類推。再將6組變量分值相加,分值越大的表明企業戰略的激進程度越高,越偏向于激進型的企業戰略,分值越小的表明企業戰略越傾向于防御型的企業戰略。

4.控制變量

本文從制度環境、公司治理、財務狀況和企業規模等維度選擇控制變量,并設置年份啞變量。變量具體定義與度量如表1所示。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主要基于申萬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的行業代碼進行分類,選取2012—2017年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在此基礎上剔除ST公司和數據存在重大缺失的公司,最終確定為重污染行業的345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共獲得有效研究樣本2 070個。為消除極端值的影響,按1% 和99%水平對連續變量進行Winsorize處理。數據主要來源于上市CSMAR數據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以及《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

(三)模型構建

本文構建如下基準模型:

R&Dit=α0+α1Lawit+∑12j=2αjControlsit+Yeart+εit(1)

為檢驗中介效應,根據Baron和Kenny[32]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依次構建以下模型:

Strait=β0+β1Lawit+∑12j=2βjControlsit+Yeart+εit(2)

R&Dit=γ0+γ1Lawit+γ2Strait+∑13j=3γjControlsit+Yeart+εit(3)

在上述模型中,α0、β0和γ0表示截距項,α、β和γ表示待估計的參數,Controls表示所有控制變量,i表示上市公司,t代表年份,ε表示隨機擾動項。

四、結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均值為0.0326,最小值為0.0003,最大值為0.1221,說明我國目前重污染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投入有限,且企業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企業戰略激進程度的均值為18.0041,最小值為11,最大值為25,說明我國重污染企業在戰略上具有較大的區分度,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二)回歸分析

本文選取2012—2017年重污染行業的面板數據均通過Hausman檢驗,P值小于0.0500,拒絕原假設,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借鑒Baron和 Kenny[32]以及溫忠麟和葉寶娟[33]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分三步構建模型并進行回歸,。第一步對模型(1)進行回歸分析,檢驗新《環保法》對技術創新的回歸系數是否顯著為正,檢驗假設1是否成立;如果系數α1顯著且為正,意味著新《環保法》的出臺,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則進行下一步檢驗,如果不顯著則停止檢驗;第二步對模型(2)進行回歸分析,檢驗新《環保法》對企業戰略的影響,如果系數β1顯著為正,說明新《環保法》的實施促使了企業戰略激進程度的提高,企業戰略逐步從防御型向激進型轉向;第三步對模型(3)進行回歸分析,如果γ1和γ2的系數都顯著為正,且系數γ1與α1相比有所下降,則說明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如果γ1不顯著,而γ2顯著,說明企業戰略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即新《環保法》的實施推動了企業戰略激進程度的提升,并進而強化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強度。

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模型(1)是檢驗新《環保法》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新《環保法》的回歸系數為0.0029,且在1%水平下顯著為正,說明新《環保法》實施后,企業技術創新投入顯著增強,假設1成立,同時中介效應第一步檢驗成立。在模型(2)中,新《環保法》的回歸系數在5%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說明新《環保法》促進了企業戰略激進程度的提升,第二步檢驗成立。在模型(3)中,新《環保法》與企業技術創新的回歸系數仍顯著為正,但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的回歸系數由原先的0.0029降到0.0026,且t值有所下降,說明企業戰略在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中起到部分中介效應。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確認中介效用的顯著性,本文采用Sobel進行檢驗,求得Z值為2.2853,P值為0.0223,在5%水平顯著,且企業戰略在整體影響中占比11.04%;同時運用Bootstrap仿真方法對樣本進行1 000次有放回隨機抽樣,擴大樣本量后進行回歸,結論保持一致,說明企業戰略在新《環保法》在技術創新中起到中介效應。綜上,新《環保法》的出臺將影響企業對戰略激進程度的選擇,新《環保法》實施后,企業由防御型戰略向激進型戰略轉型,企業戰略轉型又將對技術創新等企業決策和行為產生影響,激進型的企業戰略更專注于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經費到創新活動中去。因此,企業戰略在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中介效用,H2得以驗證。

(三)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檢驗結論的穩健性,本文將企業戰略由低至高依次賦值1—3,轉化成離散型變量,即戰略類型,分別代表防御型、觀望型和激進型戰略,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在模型(4)中,新《環保法》實施后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回歸系數為0.0029,且在1%水平下顯著,說明新《環保法》的實施對企業技術創新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中介效應檢驗第一步成立,H1成立。模型(5)中,新《環保法》的實施對企業戰略的回歸系數為0.3264,且在1%水平下顯著,說明新《環保法》推行后,促進了企業戰略激進程度的提升,檢驗第二步成立。模型(6)中,企業戰略和新《環保法》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分別在5%和1%水平下顯著,且新《環保法》的回歸系數由0.0029降至0.0025,t值也有所下降;運用Sobel進行顯著性檢驗,求得Z值為2.2612,P值為0.0236,在5%水平顯著;同時運用Bootstrap仿真的方法對樣本進行1 000次有放回隨機抽樣,擴大樣本量后的回歸結論保持一致,說明企業戰略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應,H2成立。證明本文的結論是穩健的。

五、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新《環保法》的實施為契機,在理論分析新《環保法》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基礎上,選擇2012—2017年我國A股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運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新《環保法》實施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并利用財務數據從六個維度對企業戰略進行度量,探究新《環保法》、企業戰略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得出如下研究結論:首先,新《環保法》的實施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即新《環保法》的實施有利于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其次,企業戰略在新《環保法》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中介效應,即新《環保法》的施行推動了重污染企業的戰略轉型,提升了企業戰略的激進度,并進而正向作用于企業技術創新。

(二)政策建議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環境保護部專項督察壓力層層傳導,各地對環境規制的態度堅決,行動更加硬朗,對企業環境規制的力度只會加強,且不可逆轉。經驗證據表明,通過環境保護立法和執法對促進企業研發投入和轉換發展方式大有裨益,有利于提升企業環境保護水平。因此,強化環境保護立法和執法是解決環境污染的可行之舉。首先,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以新《環保法》為基本原則,以“1+N”的形式,推進更為細化的地方環境保護法律的制定和實施,為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提供根本遵循,讓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產業升級、生產方式調整的“綠色革命”。其次,完善監管的法律制度,細化各部門肩負的環境監督責任,新《環保法》進一步強化了由公眾、人大、行政和司法“四位一體”的監督管理體系,接下來的重點是監管的有效落實,“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監管的有效落實需讓公眾成為中堅力量,與部門形成合力,政府特別是政府決策主要領導人對環境質量的責任,在給環境監管部門賦予更大的執法權力的同時,也相應規定了環境監管失職行為的制裁措施,以及環境信息公開和接受社會監督的義務,確保部門之間的監管協同效應的發揮。讓環境監管不局限于某一部門,可延伸到各個部門,從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形成協同監管機制。最后,應進一步強化對政府主要負責人的問責機制。新《環保法》的環境問責機制極易導致問責“錯位”,環境保護部門的負責人對地方發展缺乏話語權,類似“躺著中槍”的職能式問責時有發生,這不僅會挫傷環境保護負責人的積極性,也在無形中削弱了問責的權威性。環境保護問題不應全由環境保護部門負責人承擔,應將責任明晰,以法紀為準繩嚴肅問責,以事實為依據規范問責,以問題為靶心精準問責,以容錯為原則慎重問責,才能約束不作為、整治亂作為,從而喚醒政府相關負責人的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讓“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成為普遍的共識。與此同時,除了制定和完善法律政策外,企業技術轉型也面臨著成本上升較快、融資難融資貴、稅費負擔較重等問題,政府部門還應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采取多種手段,包括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破除阻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有利于技術創新的良好環境氛圍,引導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投入更多的資金,推動內生動力從根本上實現改變,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的難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實現環境保護和價值創造“雙贏”的新局面。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企業而言,充滿機遇,也存在挑戰。企業通過減產、遷移等舉措緩解環境問題只能作為權益之計,企業根本應對之策應該是進行戰略轉型,實施以加大創新投入為核心要義的激進型戰略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尤其是對于重污染行業而言,唯創新者行穩致遠,創新同時是實現企業發展和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最佳選擇,完善科技發展政策,使技術進步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又為環境的可持續生態化保駕護航,真正使技術創新成為第一生產力,實現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協同發展。同時,企業必須重視戰略的實施,真正將戰略對企業創新的積極作用落到實處,打造核心競爭力,占據競爭高地。重污染企業更應重視員工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以綠色筑底,讓環境保護理念深入人心,推進環境保護戰略落地,促進綠色技術創新的發展和應用。總之,對于重污染企業而言,適時進行戰略轉型并有效實施,強化戰略對創新投入的引領作用,是企業應對日趨嚴格的環境規制的正確決策,也是企業實現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Porter,M. Americas Green Strategy[J]. Scientific American, 1991, 268(4): 168-189.

[2] 王化成,張修平,高升好.企業戰略影響過度投資嗎[J]. 南開管理評論,2016,(4):87-97.

[3] 趙華,張鼎祖.企業財務柔性的本原屬性研究[J]. 會計研究,2010,(6):62-69+96.

[4] 肖忠意,林琳,陳志英,等.財務柔性能力與中國上市公司持續性創新——兼論協調創新效應與自適應效應[J]. 統計研究,2020,(5):82-93.

[5] 周艷菊,鄒飛,王宗潤.盈利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與資本結構——基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證分析[J]. 科研管理,2014,(1):48-57.

[6] 高良謀,李宇.企業規模與技術創新倒U關系的形成機制與動態拓展[J]. 管理世界,2009,(8):113-123.

[7] 秦興俊,王柏杰.股權結構、公司治理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J]. 財經問題研究,2018,(7):86-93.

[8] 李文貴,余明桂.民營化企業的股權結構與企業創新[J]. 管理世界,2015,(4):112-125.

[9] 易靖韜,張修平,王化成.企業異質性、高管過度自信與企業創新績效[J]. 南開管理評論,2015,(6):101-112.

[10] 張華勝.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分析[J]. 中國軟科學,2006,(4):15-23.

[11] 程開明.城市化、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基于創新中介效應的實證研究[J]. 統計研究,2009,(5):40-46.

[12] 于明超,申俊喜.區域異質性與創新效率——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分析[J]. 中國軟科學,2010,(11):182-192.

[13] 魯桐,黨印.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分行業比較[J]. 經濟研究,2014,(6):115-128.

[14] 呂曉軍.政府補貼與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來自2009—201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證據[J]. 軟科學,2016,(12):1-5.

[15] 王德祥,李昕.政府補貼、政治關聯與企業創新投入[J]. 財政研究,2017,(8):79-89.

[16] 黎文靖,鄭曼妮.實質性創新還是策略性創新?——宏觀產業政策對微觀企業創新的影響[J]. 經濟研究,2016,(4):60-73.

[17] 余明桂,范蕊,鐘慧潔.中國產業政策與企業技術創新[J]. 中國工業經濟,2016,(12):5-22.

[18] 李平,姜麗.貿易自由化、中間品進口與中國技術創新——1998—2012年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2015,(7):3-11.

[19] 李婉紅,畢克新,孫冰.環境規制強度對污染密集行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2003—2010年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 研究與發展管理,2013,(6):72-81.

[20] 趙細康.環境政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4-28.

[21] 江珂,盧現祥.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基于中國1997—2007年省際面板數據分析[J]. 科研管理,2011,(7):60-66.

[22] Lanjouw,J.O., Mody,A.Innov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Technology[J].Research Policy, 1996, 25(4):549-571.

[23] Scherer,F.M., Harhoff,D., Kukies,J. Uncertainey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Rewards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0,10(1-2):175-200.

[24] 沈能,劉鳳朝.高強度的環境規制真能促進技術創新嗎?——基于“波特假說”的再檢驗[J]. 中國軟科學,2012,(4):49-59.

[24] 蔣伏心,王竹君,白俊紅.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影響的雙重效應——基于江蘇制造業動態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2013,(7):44-55.

[25] 陳璇,錢維.新《環境保護法》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12):76-86.

[26] Ansoff, H.I.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57,35(5): 113-124.

[27] Miles, R.E., Snow, C.C.,Meyer,A.D.,et al.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 [M].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8] Bentley, K.A., Omer, T. C., Sharp, N.Y. Business Strategy, Financial Reporting Irregularities, and Audit Effort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3, 30(2): 780-817.

[29] 方紅星,楚有為.公司戰略與商業信用融資[J]. 南開管理評論,2019,(5):142-154.

[30] 翟淑萍,白冠男,白素文.企業戰略定位影響現金持有策略嗎?[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9,(5):62-73.

[31] 高夢捷.公司戰略、高管激勵與財務困境[J]. 財經問題研究,2018,(3):101-108.

[32] Baron,R.M., Kenny,D.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 51(6):1173-1182.

[33]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 心理科學進展,2014,(5):731-745.

收稿日期:2021-03-3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社會責任與價值創造:一項基于內部控制作用機制的實證研究”(71440015);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企業環境管理控制系統實施機制與推進策略研究”(19GLB024)

作者簡介:李志斌(1973-),男,江蘇揚州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內部控制、預算管理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E-mail:lizhibin73@126.com

黃馨怡(1995-),女,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環境會計研究。E-mail:huangxinyi0318@163.com

猜你喜歡
企業戰略
新形勢下企業戰略管理會計探析
企業戰略與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企業戰略執行管理與激勵保障的研究
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戰略實施管理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09:46
新經濟時代的企業戰略管理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16:48
企業預算管理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商(2016年35期)2016-11-24 09:00:09
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的契合研究
淺談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的簡要關系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1:57:38
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的契合管窺
財務管理與企業戰略的實現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2014|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色播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性| 天天色综合4|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男女男精品视频|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精品片911| 天天激情综合|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天堂成人av|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成人国产小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性一区|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男人视频|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老司机|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久久夜色精品| 免费播放毛片| 国产迷奸在线看|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欧美精品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欧美激情伊人| 91美女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99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午夜丁香婷婷|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欧美区国产区|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色播五月婷婷|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四虎AV麻豆| 黄网站欧美内射| 日韩高清成人|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全裸无码专区|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成人在线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