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紅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迅速,逐漸深入教育領域當中。家園共育一直都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在“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要如何有效應用互聯網的優勢,充分調動幼兒家長通過網絡參與教育的熱情,讓家長、學校、教師和孩子在多樣化、互動性的家園共育模式中共同成長,成為當下幼兒教育的一個熱點話題。文章對“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開展家園共育的策略進行探討,旨在進一步提高幼兒園的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幼兒園;家園共育
幼兒園是現代兒童接受教育的起點。近幾年,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家長對于幼兒教育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改變,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使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領先于其他學生。家園共育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該教育模式主要通過家長與幼兒園共同教育的方式,為幼兒提供更為完善的教育。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該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該教育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通過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方式,對幼兒開展家校共育教育模式,能夠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基本素質。
一、依托幼兒園網站,對家園教育資源進行整合
網站是一種為幼兒、家長以及教師提供宣傳以及交流機會的平臺,是促進家園共育模式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媒介。網站在家園共育中,主要可以起到整合教育資源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幼兒教師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還停留于表面,認為多媒體只是展示書本知識的一個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并未運用好互聯網的技術特點,也沒有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與家長共同對幼兒進行教育。這不僅僅會對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造成影響,還會導致教學質量降低。為此,幼兒園可通過建立網站的方式,為家長和教師建立一個方便宣傳、交流的平臺,為實現家園共育教育奠定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平臺中發布教學計劃,并將相關的教學資源上傳至平臺當中,從而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這不僅能夠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還能方便家長隨時查看教學資料,并根據該教學資料在家中對幼兒進行相關的教學。同時,家長也能夠通過查看資料的方式,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是否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實時掌握幼兒教育的全過程,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為提高家園共育的教學質量奠定基礎。例如,通過秀寶貝、秀家長以及秀教師等方式,在網站中開展不同專欄,使家長和教師互相了解對方,促進家校共育的全面開展。第一,秀寶貝。足夠了解幼兒,是開展家園共育的前提條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幼兒與家長屬于利益共同體。對此,幼兒園可在相關的網站上開展“寶寶風采”這一專欄,讓家長將日常拍的寶寶照片或寶寶做過的事情記錄在網站上,使教師能夠通過該專欄進一步了解到寶寶的風采。第二,秀家長。家長是蘊藏著豐富教學資源的群體,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家長來自各行各業,不少行業相關的知識都可作為教育幼兒的資源。幼兒園可在網站上開設“家長風采”專欄,讓家長在專欄當中展示自身的才藝、能力,然后幼兒園教師再對家長所展示的東西進行整合,并在整合后選取有用的部分對幼兒進行教學,如此不僅能夠為幼兒教育注入新的活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幼兒的知識面。第三,秀教師。家長對教師的理解是順利進行家園共育的重要條件之一,通過在網站上開設“教師風采”專欄的方式,將教師每日上課的樣子以及所教授的知識上傳至網站當中,能夠讓家長真正認識到教師的為人及其教學能力,使家長對教師放心,為家校共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二、激發幼兒的興趣,實現學校與家長共同教學
“互聯網+”平臺的打造,能夠為幼兒的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因此,幼兒園應鼓勵家長參與到“互聯網+”平臺的建設當中,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建立,對現有的家校共育模式進行改進,讓家長在“互聯網+”背景下,提高家校共育教學模式實用性、先進性的認知,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家校共育教學模式的全面發展。同時,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幼兒制訂相關的培養計劃,并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建立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以此來擴展幼兒的知識面,從而達到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的目的。此外,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建立,還能在平臺中將繪本中復雜難懂且枯燥的知識,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出來,刺激幼兒的視覺以及聽覺,不僅能夠提高幼兒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幼兒對該課程的記憶力,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及質量,使幼兒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1]。例如,在對幼兒進行“辨認動物”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在上課前搜集常見動物的圖片以及相關的動畫片,并將其上傳至互聯網平臺當中。教師在上課時首先為幼兒播放一張圖片,并詢問幼兒圖片上的動物是什么,當幼兒回答正確后,還能進一步詢問幼兒該動物的叫聲以及生活的地方分別是怎么樣的,隨后再播放該動物的相關動畫內容,加深幼兒對該動物的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家屬自動在平臺中下載課堂上的相關資料,并鼓勵家長帶幼兒到動物園參觀資料上的動物。通過該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幼兒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家園共育的教學目的,同時也能為家長與幼兒提供更多的相處機會,使幼兒與家長的感情能夠升溫,為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全方位監督,促進幼兒的健康生長發展
監督體系是教育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的重要保障。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幼兒教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出現一定的不良影響。由于網絡的傳播速度較快,且安全性較差,為避免不良信息對家校共育的教學模式造成破壞,還需要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督。這就需要依靠幼兒園與家長雙方的努力。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幼兒園可通過園區、幼兒以及家長三位一體的教學網絡平臺,使家長能夠在平臺當中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例如,幼兒園在建立綜合素質云平臺后,讓教師和家長對幼兒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幼兒的學習能力、行為習慣、興趣愛好、運動健康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信息上傳至平臺當中,方便教師與家長互相監督家校共育的完成情況。此外,通過互相監督的方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保證幼兒在課下能夠按時完成作業,進而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同時增加學校和家長的雙向互動,讓線上和線下教育結合,進而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提供保障。
四、運用信息化平臺,加深家長與幼兒園的交流
針對幼兒的教育問題,在當今社會受到的爭議較大。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在幼兒教育方面,幼兒園的責任較大,但其實不然。在幼兒教育中,幼兒園雖有一定的責任,但家長同時也有一定的責任。家長與學校相結合、共同發展、共同教育的理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但在那之后并沒有通過實踐的方式證明該理念的可行性[2]。在當今時代,大部分家長都是投身于忙碌的工作當中,而幼兒多在幼兒園中接受教育,兩者回到家后也僅僅只是進行短暫的學習溝通,且大多家長除了與幼兒交流學習,并沒有更多的時間與幼兒待在一起,導致幼兒與家長之間相處的機會減少,對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在此情況下,幼兒園可利用“互聯網+”獨有的特點,為家長搭建一個與教師溝通的平臺,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實現家園共育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可通過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將所有家長拉進同一個微信群當中。首先,教師和家長都在微信群中,一旦家長在家教育幼兒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直接通過微信群向教師提問,教師也能及時解決家長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家長解決自己在家中育兒困難的問題,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在微信群聊中直播的方式,讓家長實時了解到幼兒的學習情況。其次,在微信群聊中,家長之間也能互相交流育兒經驗,通過該方式,能夠進一步增強家長的育兒能力。最后,通過建立微信群的方式,還能拉近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距離,為實現家園共育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家園共育是連通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橋梁,傳統的家園共育模式,大多是通過電話、隨訪以及家長會等方式體現,而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逐漸在各個領域當中普及,家園共育的體現形式也在該時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家園共育多是利用互聯網+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激發幼兒興趣,開展全方面評價或加強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交流,通過該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園共育的教學質量,從而實現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此外,利用互聯網+進行家園共育,還能對現有的家園共育模式進行創新,進一步提高幼兒對家園共育的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書勤,汪圣龍.家校合作,共畫攜手共育的“同心圓”—南京市江寧區推進家校合作的探索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19,383(04):53-57.
[2]裴文云.疫情期間基于家長需求的幼兒園“互聯網+”家園共育模式核心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2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