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安育民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相對于初中階段,日臻成熟,價值觀的形成也進入了較為關鍵的階段,因此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高中語文教學實際,本文將結合新課標和高考核心之一“立德樹人”考查要求,談談高中文言文教學與涵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密切聯系。
一、涵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要求
2017年,語文《新課標》提出的“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對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審美和文化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此不作贅述。
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中,“家國情懷”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由己而家,由家而國,這是中國人的精神譜系。從高中語文教學的實際來看,利用文言文教學來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既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有利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
2.適應高考考查的需要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了高考考查內容。在核心價值層面,要求高中生樹立高遠志向,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具有高雅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意識,在生活中能夠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
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課程設置的引導性,還是高考考查的靶向性,都無法避開對學生家國情懷的涵養,“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都不能忽略涵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3.課文內容和情感導向
必修1至必修5中收錄的文言文一共17篇,從文末附表來看,有關家國情懷的一共8篇,占比為47.06%。這個比例可以說是很高的。
從內容上來看,涉及到記敘類、議論類和抒情散文類和人物傳記類,不同寫作風格不同題材的文章能讓學生更全面地感受文言文之美,提升審美品位。家國情懷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它將個人、家庭與國家、天下聯系起來,從一個更廣大的角度去思考立家立國的根本。感念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的同頻共振,主動融家庭情感與愛國情感為一體。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家國情懷,這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通過文言文的學習,讓學生理解家國情懷并且內化為自己的品格和精神,在自己身上厚植家國情懷,涵養品格并付諸實踐才是我們的目標,才是“立德樹人”。只有如此,才能讓家國情懷有現實意義,才能讓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二、利用文言文教學涵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教學方法
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師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1.在反復的誦讀中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
文言文是凝練的漢語言,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的文言文文質兼美,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在“讀”這個環節,基本的要求是讀對字音、讀準節奏、讀懂內容。讀的過程,不僅能讓學生提升語感,更好地把握節奏與斷句,更能感受到音韻美。在解決了字音、節奏和讀懂內容的基礎上,學生才有望進入讀出情感的“美讀”階段。
2.以人物或事件為中心,品讀文言文中“家國情懷”
無論是上表中的文言文還是課外的文言文,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涉及到了人物或事件,人物、事件是文言文的骨血,把握好了這兩點,就能夠把握好情感。具體來說,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引導學生感受拳拳之情
文言文中常蘊含深厚的情感,如親情、鄉情、愛國情。《陳情表》之所以能讓聞者哭而落淚,正是因為祖母對李密悉心撫養、李密對祖母不曾廢離,拳拳深情令人感動。無論身處何朝何代,國家實力是強是弱,總有一些身影,從歷史深處走來,他們或用言辭,或用利刃,或手持吳鉤,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國家尊嚴。是人,就有家,有鄉,有國,親情、鄉情、愛國情是維系自己和家、鄉、國的紐帶,有了它們,人才不會失了方向。我們的學生需要明白這一點。
(2)引導學生樹立“家國一體”的觀念
《禮記》的“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家庭、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錢穆先生也曾說:“有家而有國,此亦是人文化成。中國俗語連稱國家,便是化家成國,家國一體。”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奔走呼號,挽救國家于危亡?因為他們深刻地明白有國才有家,舍小家是為了保大國。個體,小家就像是拼圖中的小小一塊,只有將所有的小塊拼在合適的位置,整個拼圖才完整,二者相互維系,不可或缺。在深情的吟誦中,我們的學生也不難體會這一點,在長久的學習中,“家國一體”的觀念才能更深入人心。
(3)激勵學生敢于擔當,勇于奉獻
如果燭之武面對鄭伯的勸說選擇了拒絕,會怎樣?如果蘇武面對匈奴的勸降,選擇了接受,會怎樣?這樣的問題學生不難回答。家國情懷,隨口說說從來都沒有分量,唯有付諸實踐,才有現實意義。敢于擔當責任,勇于奉獻自己的力量,能讓家國情懷的量值最大化。教師能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課堂讓學生有擔當意識,有奉獻意識,并且激勵他們勇于擔起責任和使命。我們需要告訴學生,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
3.握筆鋪紙,在書寫中深化“家國情懷”
讀懂內容,了解情感,讓學生感動或者感慨一番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文言文的情趣,尤其是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能讓人受用的。學生在學習了之后,只有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志趣和內在的精神動力,才能讓自己的思維、精神和審美品位得到提升。在這一點上,寫是一個輔助的手段。“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致力于思維提升和情感涵養。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一項長久的工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在教學中進行滲透,在不斷提升自己文化素養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更深入、更豐富的指導,以“立德樹人”的思想貫穿始終。
本文系江西省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文言文情感探究與高中生審美品位提升的教學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8ZXYB020。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