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阿扎提
摘 要:新源縣是新疆著名的自然風景旅游目的地,縣域內的那拉提國家5A級景區及各類旅游資源種類豐富。本文以RMP分析為理論工具,從資源(Resource,R)、市場(Market,M)、產品(Product,P)3個樣本空間分析新源縣旅游產業發展,依據R和M分析得出的結果,提出P分析的產品策略、通過加大全域旅游宣傳力度、細分客源市場、增加旅游多樣性且加強特色優勢建設的開發對策,旨在為旅游產品開發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RMP分析;自然風景旅游;旅游產品;新源縣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伊犁師范大學校級項目“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在新疆的實踐研究——伊犁州直為例”(2020YSYB014);伊犁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知識圖譜的歷史學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研究”(JG201906)。
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突破100萬億元,人均GDP72 447元。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帶動了國內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從2015—2019年國內旅游數據統計圖可以看出(見圖1),國內旅游人數每年以500萬人次增長,國內旅游總花費2019年相比于2015年增長近68%。從這兩個數據增長情況來看,經濟增長有效推動了國內旅游的發展,同時旅游消費的增長明顯。這一發展趨勢為國內各地大力開發旅游產業,實現良性循環提供了保障。

新疆新源縣位于伊犁河谷區域的東北端,縣域北、東、南三面是天山主脈,西部敞開,故來自西部方向的雨水在此地匯集,造就了美麗且豐沛的天山天然草場,天然草場面積達5 066.67 km2。新源是伊犁重要的工農業發展區,同時其生態環境質量在新疆各縣市中位居前列,最為著名的是那拉提國家5A級景區。近年來,那拉提機場快速發展,以G217、G218國道為主干線路的高速公路網逐漸形成,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為新源縣構建全方位的旅游產業架構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如何利用好新源當地的各類旅游資源,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內容。
本文通過新源縣旅游區調研、問卷調查等方法構建旅游分析模型,對當地旅游產業進行研究。北京大學吳必虎教授在《區域旅游開發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陽市為例》一文中提出的RMP分析方法可以通過3個樣本空間:資源、市場和產品來分析,是本研究重點采用的分析方法[1]。
RMP分析方法主要針對一定區域內的旅游產品開發,從3個樣本空間分析游產業發展,即資源(Resource,R)、市場(Market,M)、產品(Product,P)。旅游資源是旅游產品開發的基礎條件,旅游資源要轉換為旅游產品,必須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優選、加工、組合成為旅游產品。資源分析通過劃分本區域內旅游資源的各項特性,即數量、類型、品質、空間結構、發展條件及開發潛力等特征[2]。市場分析方面,旅游產品本身的特性決定了游客對該產品的需求具有較大的彈性、敏感性、季節性和時空聚集性。通過對旅游客源市場進行調查,深入分析游客需求數據,針對數據反映出的新需求開發對應旅游產品,提升游客對當地旅游產品的滿意度,從而適應市場的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3]。產品分析是從旅游產品提供者的角度來看,旅游產品是一種綜合景點、交通、食宿、娛樂等多個特征的組合,而從游客角度來看,旅游產品是其在整個旅游期間的各種體驗、消費等總和[4]。
(一)旅游資源(R)分析
1.自然資源概況
新源縣生態環境質量在新疆所有縣市位居第一。全縣總面積7 581 km2,縣域內各種自然植物動物資源豐富。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四季分明。因北東南三面環山,氣候呈現冬暖夏涼的特點,年平均氣溫9 ℃,最冷為1月,平均溫度為零下14 ℃;最熱為7月,平均溫度為28 ℃。有可耕地666.67 km2以上,無霜期平均160天左右,自西部平原到東部高山,受西來降水云帶的影響,降水量280~1 200 mm,有國內優質的天然草場5 073.33 km2,林地面積1 133.33 km2,全縣森林覆蓋率15%以上。濕地和野生蘆葦資源近133.33 km2;擁有譽為“世界蘋果源種地”和“中國野果基因庫”的26.67 km2野果林和40 km2野杏林等野生果類植物資源。
杏樹溝位于新源縣吐爾根鄉,山坡滿是野杏樹,這是一片最大的原始野杏林,位于鞏乃斯河北岸,距G218國道3 km2處,占地有40 km2,是我國野杏林集中地之一。
2.交通旅游資源
那拉提機場作為全疆第一個旅游支線機場,對新源縣域甚至整個伊犁的旅游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持,為新源縣實現資源可持續開發、生態環境綠色發展提供了保障。
被譽為新疆“最美公路”的獨庫公路作為國道G217線的一部分,其新源段北起紅色旅游景點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南達巴音布魯克草原。每年5~9月一路風景如畫,穿越雪山草原,其最佳的旅游時間是7月。
3.高山草原旅游資源
新源縣域內著名的那拉提國家5A級景區,在2011年1月被原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5A級風景區。該旅游風景區被譽為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全國六大最美草原之一,是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
新源縣恰普河白溝風景區是離縣城最近的旅游風景區,位于縣城以南約12 km處。沿著恰普河逆流而上,不遠處即是清幽雅致的白溝。沿途還可以看到恰普河飛瀉而下的恰普瀑布。
鞏乃斯草原分布在新源縣域內,是新疆細毛羊的故鄉。山地草原、河谷草原并存,春夏秋冬牧場齊備,河湖泉澗、野果山花、珍奇異獸等應有盡有,放眼鞏乃斯草原,盡是迷人好去處。
4.冰雪旅游資源
新源縣具有良好的冬季冰雪旅游資源,其冬季從11月至次年4月,雪期長、雪量大、雪質好,冬季平均溫度保持在零下15 ℃左右,體感溫度舒適。適宜開展滑雪運動的山體多,坡度、坡向好。其中著名滑雪場的有兩個,分別為那拉提國家5A級景區滑雪場、哈木斯特滑雪場。
哈木斯特滑雪場位于那拉提機場南側1.5 km處,距野果林景區20 km,距縣城10 km,該雪場占地約2.13 km2。
(二)旅游市場(M)分析
1.調查問卷分析
旅游數據對于新源縣旅游市場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為此本文對前來新源縣旅游的游客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在那拉提國家5A級景區、新源縣城、杏樹溝、獨庫公路新源段等地實地發放問卷70份,并通過網絡發放問卷100份。總計170份問卷,回收問卷160份,其中有效問卷155份,回收率達到94%,調查問卷的有效率達91%。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受訪者基本信息、旅游目的、出游方式、消費方式、接待滿意度等。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信度與效度檢驗,得出信度與效度分別為0.83與0.81,說明調查問卷信度與效度質量良好。
2.調查問卷結果
(1)旅游市場現狀分析
近年來,新源縣堅持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全縣旅游經濟穩步發展。由表1可知,2015—2019年新源縣旅游總收入與游客接待量持續增長。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新源縣旅游發展態勢良好,具有較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2)游客的選擇偏好
旅游開發最重要的目標是實現與市場有效銜接,因此,在旅游開發時,必須充分了解游客的選擇偏好[5]。要分析客源市場對旅游項目的選擇偏好,將對新源縣旅游發展有較大的參考意義。表2顯示了問卷調查中客源市場與旅游項目的部分指標。

由表2可以看出,游客主要的出游目的以那拉提國家5A級景區、民俗風情觀光和療養休閑游為主,因此新源縣在針對該部分群體游客設計旅游產品時,應進一步開發那拉提國家5A級景區與民俗風情相結合的旅游產品,并進一步加大休閑度假類需要較長旅游時間的旅游產品。這一部分游客的出游方式主要是以家庭和親朋結伴旅游為主,以旅行社組織居多。因此在旅游產品開發上應加強旅行社管理和旅游線路的選擇,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旅行體驗。同時有一部分游客主要的出游目的更加多樣,對體驗類的如獨庫公路、冰雪旅游等旅游產品更加青睞,同時出游方式也以自駕游等為主,這就需要針對這一群體的旅游開發中更多在提供游玩項目和交通等方面下功夫。在旅游消費上游客對當地美食和住宿的消費較多,需要進一步提升美食種類和住宿環境外,還需要加強其他類型旅游消費的開發,增加娛樂和文創產品消費的比重。
(3)受訪者對新源縣旅游資源及產品的了解
從調查問卷中得出,81%受訪者對新源縣旅游的了解通過各種網絡傳播媒體獲得,其余受訪者對新源縣旅游相關信息通過旅行社、親朋好友介紹等方式。由此可見,網絡傳播媒體在新源縣旅游宣傳中的作用明顯,可以在宣傳推廣中進一步利用好網絡媒體的功能,打造品牌。
(三)旅游產品(P)分析
1.文旅休閑融合,提高吸引力
隨著游客對旅游需求的日趨多元化,類型單一的旅游產品逐漸失去對游客的吸引力,因此進一步在現有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增加文化旅游、生態旅游、休閑旅游、探險旅游、體育旅游、鄉村旅游、節慶旅游等旅游產品,進一步開發不同年齡段的旅游市場,進行旅游產品的優化組合。做到因地制宜,將多種旅游產品進行捆綁組合,推出“1+N”的模式,為游客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旅游體驗[6]。
2.優化旅游空間結構
伊犁本身作為一個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效應要大于單獨的新源縣域內的旅游,因此可以通過河谷各縣市將各自旅游資源進行有效關聯,構建更加合理的旅游空間結構,發揮各旅游景點的優勢,同時這也可以充分發揮伊犁高速公路網和航空運輸的優勢,從而讓游客有良好的旅游體驗。
3.各有側重,開拓市場
旅游開發涉及多方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必須突出重點,打造核心競爭力。同時在細分市場中要進一步耕耘,現在游客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體,開拓各年齡段學生群體、青年群體旅游市場也是一個重要環節,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景區的綜合服務能力及旅游產品的多樣性。
本文運用RMP理論分析新源縣旅游資源、市場及產品開發現狀,通過對新源縣旅游產品開發模式進行調查研究,認識到開發多樣的旅游產品、細分旅游市場模式更有利于新源縣旅游發展,使當地旅游的經濟獲益最大化,從而進一步促進當地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新源縣旅游資源的開發潛力巨大,將文化、休閑、康養、探險、體育等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新源縣旅游開發與自然保護的有效途徑。要利用好那拉提國家5A級景區資源優勢,加大伊犁整體的旅游資源整合力度,以開發多樣化的旅游產品作為切入點,加上合理規劃旅游空間布局,從而使新源縣在旅游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優化新源縣旅游營銷方式,從而促進區域旅游經濟有效增長,助推新源縣域經濟綜合發展。
[1] 吳必虎.區域旅游開發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陽市為例[J].地理研究,2001(1):103-110.
[2] 海笑,覃建雄.“兩山”理論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區鄉村生態旅游開發RMP分析:以安寧河流域為例[J].農村經濟,2020(12):137-144.
[3] 任喚麟,黃偉偉.無錫市非遺旅游產品開發模式研究:基于RMP分析[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16-27.
[4] 徐紅,賈鴻雁.基于RMP分析的福州旅游形象再定位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增刊1):33-36.
[5] 曾鳴.基于RMP分析的黑龍江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策略[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0(10):10-12.
[6] 黃元豪,賴啟福,林菲菲,等.基于E-RMP視角的生態旅游規劃提升研究:以福建3個縣的生態旅游規劃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8(3):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