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東
學校要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擔當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職責。校長應正視農村學校教師的發展現狀,積極探究如何引領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致力于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對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
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體現的是自身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就目前新課程改革形勢而言,教師的專業發展必須與時俱進,迎難而上。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轉變角色,由主演變為導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擁有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的教師,不僅能夠從知識的本源教給學生廣博的知識,更能引領其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獲取有價值的知識、技能以及生命的態度。而教師自身也就必須更加注重專業發展了。
二、影響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
1.學校因素
城鄉學校教育在設施和師資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長期發展下來,會導致目前農村學校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專業教師缺乏。另外,部分農村學校沒有制定教師培養的目標規劃,也沒有教師培養方面的明確要求,教師很少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學校極少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
2.群體因素
從地緣角度來說,農村的教師群體是比較單純的,都來自某一個地區,群體之間比較熟悉,缺乏競爭的激情。從學歷角度來看,農村的教師群體又太過復雜,有全日制本科,有函授本科,有脫產本科……其素質參差不齊,容易產生沒有可比性的錯覺,從而缺乏專業發展的認識。此外,農村學校的教師群體相對穩定,沒有優勝劣汰的憂慮,容易形成職業倦怠。
3.個體因素
成長需求是一個人的學習動機之所在,也是其學習內驅力之發源地。而農村學校的個別教師,自身根本沒有專業發展的意識,基本處于一個“自以為是”的狀態,難以轉變自身的職業態度和行為方式。其個體的因素也決定其缺乏學習的勇氣,不樂于接受新事物。
三、校長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1.轉變觀念
校長要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要轉變其觀念。在新時代,教師要從“自以為是”向“自以為非”轉變,勇于進取,敢于變革,追求更高效的課堂。作為領頭羊,校長要用自己的教育情懷不斷影響、熏陶周邊的教師,充分利用教工例會、國旗下講話以及校運會等學校集會,給教師們傳遞正能量,傳播學校好聲音;讓教師們切身體會到學校的關懷;通過講座等集中學習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的形式,讓教師們充分認識到專業發展的必要性。
2.制定制度
校長在學校的管理過程當中,應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制定綱領性的制度,要統籌協調學校各處室制定進修、培訓、考評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形成學校的制度文化。
校長在制定教師專業發展保障制度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民主性,讓教師們共同參與,還要充分關注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制度實施過程中,統籌協調,極力發揮其激勵作用,實行科學管理及團隊管理雙管齊下,讓制定的制度都能夠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3.具體做法
校長作為學校的領軍人物,必須帶頭執行并遵守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在學校宏觀管理上,要預留一筆用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專款專用,以確保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有關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在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過程當中,校長可以采用“教師成長記錄袋”的方式,讓教師主動參與專業發展中來,讓學校更加有效地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評價。
立足校本,采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校長一定要親自聽課,參與評課活動,與教師親切交流;還要全程跟進,督促教務處開展“說課、授課、評課”活動,大力支持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開展集體備課、聽評課、教學展示評比等活動。
此外,學校要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到校傳經送寶,讓教師外出聽課、學習,促進其專業發展。校長還應該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反思課堂教學并參與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