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科
學生是我國的未來與希望,是建設祖國的后備力量,學校良好的道德教育才能為祖國培養優秀的后備人才。將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融進并滲入學校德育工作上,不但符合我國教育方針政策的基礎導向性,也是落實與貫徹智能化教育思想的形象反映。要切實推動學校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還需把握這一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與基本特征,最大程度上挖掘并發揮出其潛在的德育價值。
一、認真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提升政治認同文化教育
在不久的將來,學生必然需要承擔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的重要責任,因此,只有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對其基本觀點、立場與實踐方法等予以科學把握,才能在學習中自覺地加以靈活運用,并站在相應的角度上審視、分析并觀察現實問題。在成長階段,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等尚未定性與形成,外部環境與多元化的思想風潮等很容易影響其價值觀念與思想認識。尤其是當前不斷推進的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更為學生國際化視野的打開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因而老師必須提升對學生思想意識的正確引導,使其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接受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念。根據剖析與觀查學校德育的具體落實情況能夠發覺,仍未獲得十分明顯的執行成效。遭受本身專業能力的牽制與局限性,一小部分學生欠缺對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正確對待,無法刻骨銘心意識到塑造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對其認同感不高,在價值觀念、人生價值觀的創建上找不到方向。
不難看出,要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中的貫徹落實水準,解決這一難題給予重點關注,正確引導學生提高對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認可。
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加強價值導向文化教育
建設并弘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也是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訴求。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來說,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學生代表著一種新生力量,也是未來建設中國的最有活力與生氣的主力軍。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應重點強化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樹立,引導他們能夠從內心中生發出對這一思想的自覺認同,堅定信仰,為了這一共同理想的實現,能夠從自身做起,腳踏實地做實事,努力學習多元的文化知識,扎實掌握必要的實踐技能,促進自身綜合素養與文化素質的全面提升。
學校德育處務必貫徹落實各班主題班會、國旗下的講話、傳統節日主題活動融入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包括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公平文化教育、誠信建設、遵紀守法文化教育等。例如:在七七抗日戰爭紀念日,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收看愛國主義精神影片,加強學生對祖國的愛;能夠緊緊圍繞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舉辦主題風格的閱讀賽事、詩歌朗誦比賽、優秀作文賽事;校園內的學習氛圍布局中也滲入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文化教育,比如利用學校的黑板報內容、宣傳牌宣傳核心價值觀,學校醒目處粘貼發揚價值觀的名人事跡,還能夠運用校園廣播開展價值觀念管理體系的文化教育。這種奮發向上的價值導向不但可以提升全部學校的學習作風,還有益于社會發展核心價值觀深層次植根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里,為學生塑造社會正能量。
學校必須發揮以班主任為代表的教師團體作用,積極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與道德意識,將學生視為一個整體,推進其公民意識的樹立與進步,以及集體觀念的覺醒。從集體層面的角度來看,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倡導實則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保障著人民權益、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維護平等發展的基本權利,與廣大群眾的需求與呼聲相順應。
三、提升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培養與弘揚、提升職業道德文化教育
學生的道德價值情況一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關注重點。總體上,大部分學生體現出積極向上的道德價值,但不可否認的是,依然存在問題學生,導致時常出現考試作弊以及荒廢學業等不良現象。社會上個別的道德滑坡不良風氣也會對學生道德觀念的樹立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沖擊著學生的道德意識與思想觀念。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加強引導,將愛國敬業、誠信友愛的價值觀全面融入到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學會遵守社會主義道德準則,提高道德規范教育力度,為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與優化奠定良好基礎。
比如,我們可以根據主題班會教案《誠信是金》讓學生重點了解誠信的含義,明白誠信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再融合日常生活的實際例證、過去的社會經驗等,掌握誠實守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引導學生學好怎么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如借了他人的物品應立即償還,服務承諾的事兒一定要保證等。進而能夠在生活中發現誠信、感悟誠信并體驗誠信,做擁有誠信與良好道德規范的人,切實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理念。
學校德育工作的落實與學生的健康成長緊密相關,在德育工作中要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道德教育中的融入與滲透,針對其科學內涵與基本特征尋求并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