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蕓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和長時間居家生活,讓大部分家長和孩子擁有了空前的親子陪伴時間,但與此同時,后疫情時代也出現了在所難免的各種矛盾沖突,這些問題對家長的家庭教育實踐和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形成不少的考驗。
一、 后疫情時代初中家校共育存在的問題
1.家長有心無力
有些學生因長時間網絡學習,對網絡產生明顯的依賴心理。對家長來說,工作、家務之外,缺乏陪伴、指導孩子學習的時間。同時,許多家長因對教學平臺、電子設備等的使用不熟悉、技術不熟練而無法有效指導孩子進行在線學習,信息素養不高。家長很少打電話向老師咨詢、討論教育教學事宜,這使得依托信息技術的家校共育功能未能全然發揮。
2.家校情緒焦慮
居家學習沒有班級授課制下的集體學習氛圍,學生需要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自覺性。但中小學生身心仍處于發展時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居家學習的效果令廣大家長憂慮。再者,因頻繁使用電子產品,家長也對學生的視力健康表示擔憂。學校自疫情爆發就已高度緊張,停課不停學也考驗著教師專業能力。作為班主任教師與相關教育管理人員,疫情期間教學任務、教學管理工作負擔加重,職業焦慮也逐步顯現。
3.家庭親子關系緊張
在有的家長看來,孩子可能會借口上課學習而趁機玩電子游戲、網絡聊天等,荒廢學習;而在有的孩子看來,這是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親子危機愈演愈烈。同時,相比以往,家長在此階段可以更好地關注孩子上課表現、作業效果,難免會對孩子的學習表現作出評論與引導。學習陪伴過程中需要耐心,家長的不耐煩等負面情緒會大大折損親子關系;此外,家長也要關注中學生青春期的敏感與情緒不穩定,居家在線學習期間,孩子與家長接觸遠多于平時,更容易發生沖突。
4.家校合作相對單一
疫情阻斷家校的線下合作渠道,家長與教師只能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在線聯系。在溝通過程中,微信、QQ等工具常常無法及時有效地聯系。當下的家校共育多為家長會,會上多圍繞學生學習情況,較少涉及課外活動等其他內容,家校合作方式與合作內容相對單一。在疫情防控下,則是更多圍繞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或心理疏導等主題,合作內容雖多樣,但也存在重復單調之嫌。
二、后疫情時代的初中家校共育新模式
為解決以上問題,廣東實驗中學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的家校共育模式: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可以通過門戶網站、校訊通、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發布教學通知、教育方法與心理輔導、學生情況等,幫助家長有效開展家庭教育;家長同樣可以通過微信、QQ、校訊通等信息化方式了解學校教學管理內容,并提出建議與意見,提高教學管理與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進而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該模式如下圖。
基于信息化環境下的家校共育,學校開展后疫情時代以親子互動為重點的家校共育新模式,通過學校開展線上心理輔導。
三、后疫情時代家校共育的具體路徑
1.轉變共育觀念,強化媒介素養
彌補家長角色缺失,促進家校共育,首先需要轉變家長的共育觀念。家校共育的作用要發揮到實處,需要家長與學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家校雙方要有一致的、符合實際的共育觀念。學校開展線上“云家長會”時,家長孩子應當一起參加。班主任通過騰訊會議或騰訊課堂,和家長、孩子分享居家學習勞動的相關知識。通過表揚,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聯合,使教育的效用大大提升,極大推動孩子的發展進步。要使信息化環境支持下的家校共育功能有效顯現,需要重視家長的良好媒介素養的培養與提高。家校共育中的媒介素養是指家校雙方對家校共育相關的教育媒介信息的獲取、選擇、傳播、應用與創造的能力。此外,家長在共育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提高網絡文明意識、網絡安全意識等,使家校共育得以在文明、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中發揮功能。
2.加強家校聯通,互信緩解焦慮
在長時間的居家學習后,家長和學校的焦慮情緒都是對孩子學習效果的焦慮。在孩子回校后,家長能夠明確孩子的學習情況,對孩子進行有效指導,提高學習效果,家校的焦慮即能得到有效緩解。出于此,家校可以通過微信、短信、校訊通等保持密切聯系,還有線下及時溝通,家長及時向學校反饋孩子的學習狀況,學校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教學安排以及教師進行個性化指導,推動后續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中,雙方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攜手共育。不論是在平時的家校共育中還是疫情當前的家校共育,家校互信都是良好共育的基礎。
3.指導家庭教育,緩和親子危機
首先,從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解決親子關系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增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以有效的溝通化解危機。為防止親子矛盾愈演愈烈,學校可以在了解相關情況后,通過微信、電話等向家長提供心理咨詢或者教育咨詢,指導家長以積極的心態、穩定的情緒以及換位思考的思維為基礎,通過開展積極有效的對話應對親子矛盾。再者,學校還可以組織親子活動。
4.創新共育方式,豐富合作活動
利用家校共育的新模式,讓家校合作不受局限。學校和家長可以結合門戶網站、校訊通、微信與QQ等來加強彼此溝通與學習,開展線上共育活動,達到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家庭輔助學校教育的效果。借助微信、教育資源應用,一方面學校可以將學校活動資料、試題庫、微課、慕課等上傳至共享資源庫或公眾號進行分類整合,讓家長與學生能夠及時有效地了解教學信息與掌握學習資料。一方面家長可通過家委會等家長團體組織,聯合學校,積極主動開展并參加共育活動。
責任編輯 ?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