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其中又以民營企業居多。中小企業在資產規模、人員配置、銷售額、管理規范等方面與大型企業比較都有很多劣勢,中小企業要想在市場上贏得生存及發展的機會,就要全方位地強化企業管理,這其中必須要重視企業的內部控制。
一、內部控制概述
內部控制是企業中各個環節和各個部門通過相互的業務組織形式以及彼此不同的職責分工,由所有員工共同來實施,最終保證企業總體目標實現的控制活動的總稱。內部控制基本構架由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這五大要素共同組成。
內部控制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記錄的完整準確,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保護企業相關資產的安全有效運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并不斷提升自身競爭能力幫助企業行穩致遠。因此,要充分認識到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必要性,關注企業經營活動每個環節的經營風險,對于重點控制點則更要高度重視,常抓不懈;對于細微之處也要投以關注的目光,可謂抓大而不放小。通過謹慎細致的措施落實,堵塞各種隱患的漏洞,達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實際經營中,企業管理層更多關注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將精力過多集中在企業的生產及銷售環節。企業管理者普遍對內控工作沒有給予較多的關注,對內控的理解也是比較簡單膚淺,將內控看成是管理者的個人意志行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隨意性大。有的企業雖也有一些內控方面的制度,要么不夠完善,要么僅僅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就是沒有落實,那內控的作用也就無從談起。在實務中,也有些企業的經營業績也還不錯,管理方面也沒有出什么紕漏,這就給企業管理者造成一種錯覺,抓不抓風險管控也沒有什么問題。殊不知,損失沒有發生,不代表沒有潛在的風險,而一旦風險累積到臨界值,就會失控爆發,進而造成慘痛的損失。此時才認識到內控的重要性,但為時已晚。
2.業務控制活動不全面。第一,中小企業的內控制度只是存在某些業務環節,未能滲透到所有業務之中。第二,在公司業務執行的過程中,由于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一人多崗的情況,經辦人身兼數職,其中如果經辦人利用控制環節的漏洞而產生相關的舞弊行為也不易被發覺。第三,在業務控制中還有一個不得不注意的問題,就是在一些家族企業里,財務、銷售、倉管等部門的人員,往往是老板的親戚熟人。這些人仗著與老板是親戚熟人的這層關系,做起事來往往是隨心所欲,把公司的制度拋在腦后,使得公司的制度變成一紙空文。第四,企業的控制制度不完善,存有真空地帶,沒有明確各個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職責范圍,于是乎會看到在企業做出業績時大家都來搶功請賞,但一旦出現問題時,又敬而遠之,唯恐躲避不及。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依然存在于企業的肌體,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留有健康隱患。
3.監督機制缺失。 監督機制是由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構成,一般是通過內部審計來實施的。然而,不少中小企業由于規模比較小且業務比較簡單,組織架構設置上比較簡化,沒有設立獨立的監事會,也沒有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行監督,認為自己審自己也沒有好審的,內部監督主要靠員工的自覺性及企業領導的專業判斷。也有些企業雖是設立了內部審計小組,但比較多見的是隸屬于財會部門,這種情況下的內部監督顯然在客觀性方面大打折扣。當然也有的企業是設立了獨立的審計機構,但業務能力又跟不上,只是局限于財務報表的審計,很少涉足內部控制背后深層次原因的分析及評價,無法發揮內控預防監督機制的作用。
4.對企業文化的建設重視不夠。不少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較大,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集中在企業盈利能力的主題上,無暇顧及企業文化建設。由于不能有效地給員工灌輸企業的正確的價值理念及所追求的遠大目標,在員工的心中無法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員工在處理問題時,對法律、道德缺乏敬畏之心,不能把持公正處理問題的天平,進而逐步向個人的私利方向傾斜,走向損公肥私的不法之路,對企業造成的損失是不言而喻的。
三、改進措施
1.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可等閑視之 。企業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度的重要性,企業管理層對待內部控制越重視,越能影響到企業的每個員工自覺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可以說企業管理層是內控建設的關鍵推動者。因此,企業管理層尤其是企業負責人需要樹立牢固的風險管控意識,不斷優化各項內控的執行流程,理順相應的職責范圍,針對每項管理制度要嚴以律己,起到管理者的率先垂范作用。在實踐中,也要正視企業內控中出現的細小問題,不能任其發展,及時督促相關部門整改。在抓內控建設的過程中,要拋棄短視行為,要認識到內控的長期性,艱巨性。所以,要建立科學的長效執行機制,在變化中不斷調整控制的方向和重點,以保證內控建設的連續性、持久性。
2.強化內部控制活動。內部控制活動涉及到企業價值鏈的方方面面,需要將內控制度鑲嵌于企業的各個業務流程之中。鑒于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尤其要關注貨幣資金,采購與付款,倉管,銷售與收款等環節的內部控制。第一,在對貨幣資金控制的過程中,會計與出納之間的業務范圍要嚴格區分,不可越俎代庖。比如銀行對賬單的對賬要由非出納人員處理、現金盤點要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要有監盤人員一起參加、所有用于付款的印章要分開保管。通過必要的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實施,必定會降低舞弊發生的可能性。第二,對于采購與付款環節,一是建立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崗位責任制,不得由同一部門或個人獨家處理采購與付款的全流程。二是建立明確的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授權批準制度,各司其職。三是強化驗收工作,依據采購合同由倉庫負責數量驗收、質量部門負責質量驗收,如果涉及到設備的話,還需要有設備工程師參與驗收。對于驗收時發現的數量及質量問題,嚴格按照合同或協議規定條款處理。四是在付款審核時,財會部門要審核付款依據包括合同、采購單、驗收單是否可以勾稽吻合,涉及到預付款的還要注意及時準確沖銷;月末,經辦人員還要與供應商提供的對賬單仔細核對,以確保余額的準確性。第三,對于倉管環節,需要強化存貨在進、銷、存方面的制度,以保證存貨能夠安全儲存。需要貫徹先進先出法,定期及不定期進行由財會部門參與的盤點,對于差異需要查找原因并落實整改。第四,對于銷售與收款環節,應當在這幾個環節做好內控的工作:一是銷售與收款的崗位職責要分開,避免銷售人員全程大包大攬。二是要規范銷售合同的管理,仔細審核每個條款避免留下隱患。三是在發貨環節倉庫管理部門要能得到正確的信息,避免貨物少發,多發,或發錯品種,或發錯客戶。四是按月與客戶核對,及時編制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明確催款的職責分工。五是核銷壞賬要由獨立于銷售及記賬等職能之外的有權審批人批準。
3.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為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需要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針對企業所有業務的控制點特別是關鍵控制點存在的各種風險予以逐一梳理,對于發現的問題要能得到充分的授權來追根溯源并提出建設性建議來加以改善。為保證內部審計工作不受干擾,內部審計的匯報對象也要具有較高的層次,至少是向公司管理層直接報告。
4.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的內控離不開各種規章制度,但制度還是要由全體員工來執行。要想激發員工的熱情,培育對企業奮斗目標的認同感,形成強大的合力,還要靠企業文化為內部控制的執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小企業在明確戰略發展目標之后,要把員工的個人發展規劃與之緊密地結合企業,員工也更愿意以主人翁的姿態來踏實地工作。此外,優秀的企業文化也能促進員工之間增加團隊合作意識,將遵紀守法的理念根植于內心,更能幫助中小企業的內控制度發揮出強大的效用。
四、結語
中小企業的發展之路面臨著種種挑戰,在抓生產、促效益的同時,也必須要對內部控制多加留意。企業上下都要養成重視內控的意識,扎實完善內控制度,并貫穿于企業的各個業務流程,尤其是關鍵控制流程。在內控的處理上,內部監督要有所作為,識別出各種風險,進而控制好各種風險。當然抓好內控建設離不開優秀的企業文化做支撐,如果說制度是硬件,那么文化就是軟件,通過二者共同推動企業內控迎著健康的軌道運行,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廣東德豪銳拓顯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