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柳
美術作為一門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課程,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滿足他們今后的發展需要。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融入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內容,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美術新課標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適應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培養要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其中分成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相關方面,綜合體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以及健康生活等。如美術教育家尹少淳所言:一個藝術家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必須具有文化的格局、文化的視野、文化的品位,而其前提則是對文化的內涵、價值有著基本的認識。新課標下的美術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著五個方面,分別是:圖像識別、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以及文化理解。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實踐操作的新目標,即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美術核心素養更為顯著。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學習,掌握核心素養的相關理念,并且緊緊圍繞美術核心素養進行備課、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踐等相關工作。同時學生也需要掌握核心素養的價值與內涵,思考自己核心素養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綜合素質。
二、傳統模式下的初中美術教學
廣東粵西、粵北、粵東北地區多山,經濟基礎薄弱,學校線長面廣點多,大部分學校分布在農村或邊遠山區,美術教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有以下問題:一是教具單一,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美術教學基本采用粉筆加黑板,很少有現代化的教具;二是教學方式單一,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基本上是教師出內容,學生跟著學,通過照著畫,跟著做等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技法,積累素材,只注重自己的教學結果,導致學生不可能有大的創新,學生的學習被動化。這種過于單一的技術訓練,沒有系統地思想引導,容易讓學生變成技術的俘虜、思想的弱者。他們所學的知識只是單純的知識而已,沒能轉換成適應社會工作的創造力。因此,我們要想提高當前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要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美術帶來的富有時代感的審美享受,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才能夠逐漸提升,從而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三、有效的課堂實踐教學
1.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實踐操作信心
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認為“學生單靠動腦,只能理解和領會知識。如果加上動手,他就會明白知識的實際意義。例如《紙藤花》教學:花瓣的疊加是關系到花朵整體美觀的最重要環節。在教學課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微視頻將制作過程充分展現在大屏幕上。在學生自主制作環節,可讓學生對教師的制作講解視頻反復觀看,從而掌握花瓣的疊壓過程,最后將一朵完整的花呈現在眼前。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對自己的動手能力增加了信心。
2.培養認真觀察能力,增加情感投入
美術能夠促進學生多元化能力的發展。當學生對外界事物進行一定的觀察之后,他們就有了將其描繪下來的沖動。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看一看在校園中那碧綠的垂柳、整齊的松樹、五顏六色的花朵。讓他們去校園中釋放自己內心中的壓力,讓他們更有興趣去觀察這些美麗的景物,然后回到課堂后,將自己看到的景物結合內心情感進行表達。這樣他們才會通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對客觀事物進行描繪并搭配上艷麗的色彩,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美的能力。
責任編輯 ? ?邱 ?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