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加強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當前,新興技術革命正在深刻改變社會政治經濟格局。國企作為黨和國家重要的執政基礎、治理基礎,作為感知技術和市場變革冷暖的前沿陣地,要堅決做到緊跟技術、緊跟時代。技術和時代發展一步,國企黨建就要前進一步。新時代國企黨建工作要緊抓“互聯網+人工智能”賦能的有利契機,重構黨建工作新理念,激發黨建工作新動能,催生黨建工作新形態。
一、“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賦能
“互聯網+”是技術革命進行到一定階段和發展到一定層次的產物,其最先產生于經濟和產業領域,而后擴展至社會各個領域。一般認為,互聯網時代催生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思維的核心要義有二。一是用戶思維,主要是以用戶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不斷解決用戶的問題和痛點,不斷提升用戶的獲得感、體驗感。二是數據思維。這一思維提出要充分立足互聯網搜集和累計的數據海洋,不斷統計、打撈、分析、運用,更加精準地找到對象、提供服務。
如果說“互聯網+”引領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的、基礎性的和全面性的改革的話,人工智能無疑是浪潮之尖、領頭之雁。作為新興前沿技術,人工智能基于對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和運用,不斷加強對人類智能的模擬和拓展。具體而言,它可以通過智慧搜索、精準分析、云端處理、全面連接等技術手段,深刻改變包括黨建工作在內的眾多生產生活方式。結合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為首的技術革命賦能下, 新時代國企黨建工作將被注入新的強大動能,在業態上體現為“三個結合”。
1.政治引領與技術創新相結合。無論技術如何變革,黨建工作的形態發生什么變化,都要始終牢記黨建工作是在黨領導下、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政治活動,必須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政治方向是根本問題,方向錯了一了百了。在政治引領的基礎上,要積極擁抱新技術革命,充分發揮先進技術的催化劑和放大器作用。要不斷解放思想,用最先進的技術、理念、模式武裝和革新黨建工作,讓黨建工作更加科學、規范、精準、有效,為黨進入新時代踏入新征程戰勝新挑戰提供堅實的支撐。
2.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新時代國企黨建工作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融合創新。要通過互聯網這個媒介,將傳統的黨建資源和新興的技術手段相結合,實現聯合、協同、融合、打通。對傳統的黨建資源,方向是+互聯網,主要是進行數字化、信息化改造,建立數據庫,使之更有利于新時代的傳播和使用。而新時代的黨建工作,要堅持互聯網思維,主要技術手段是互聯網+,建立黨建工作的互聯網大平臺,以平臺來聚合傳統資源、生產新的資源、實現新的傳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使線下黨建與線上黨建充分融合、優勢互補,形成黨建一體化平臺, 最終實現黨建工作的數字化、在線化以及資源協同、延伸拓展。
3.全面覆蓋與精準抵達相結合。我們黨有9000多萬名黨員、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這些黨員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單位,情況復雜,要實現及時覆蓋、全面覆蓋很難。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職工和黨員人數眾多,大量分布在基層一線,且市場經濟條件下流動性強,在管理上實現全面覆蓋尚有難度,更難說得上把工作做細做實。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建立黨建工作大平臺,既可以在宏觀上做到規范化、全覆蓋、及時性,同時又可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手段實現精準抵達、個性化服務。同時,新的技術手段支持互動性,改變了以往黨建信息由上而下單向傳遞的方式,實現個人與組織、線上與線下的實時互動,形成環形體系。
二、國企黨建新場景
1.思想政治方面。通過黨建工作大平臺和互聯網,可以實現海量數據的收集、匯總,而借助人工智能分析,可以使黨建工作上升為對數據的深度處理和精準分析。例如為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在政治上堅定立場、把準方向提供數據佐證和判斷,為把政治上的兩面人鑒別出來提供參考。再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對黨員基礎數據以及日常學習、發言等信息等進行智慧分析,為黨員精準描繪個性化的“思想政治畫像”,算出黨員的思想政治情況,找出黨員在思想政治上存在的問題,進而給出診斷方案。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人工智能的輔助,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補足思想政治之鈣,在政治引領與思想建設中更加有的放矢,進一步提升隊伍的純潔性、堅定性,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
2.學習教育方面。“學習強國”APP已成為集思想性、新聞性、綜合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強大的互聯網學習平臺,它技術先進、內容豐富、用戶眾多,成為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和全國黨員干部的精神家園。各級國有企業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平臺,通過與平臺的對接融通,實現企業黨建學習的轉型升級。除了互聯網平臺APP,國企還可利用自身優勢,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黨建學習領域,研發和應用有關的智能設備。例如可引入“機器學習技術”,推出黨建學習機器人,通過掌握和分析黨員的學習軌跡,對黨員推送個性化課程。還可以研發AI黨建智能音箱,融合優質黨建音視頻資源,將領先的語音交互技術和豐富的黨建資源相結合,將傳統的閱讀學習變成聽書學習,營造智能化課程氛圍,拓展智能學習場景,讓黨員隨身隨地接受黨的教育,提高宣傳學習的效率。
3.組織管理方面。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支撐下,構建黨建一體化管理互聯網平臺,實現電子黨務辦公、黨員服務、發展黨員、黨費繳納、基層組織信息管理等多個系統功能集于一身。在服務上,管理平臺可以提供實時事項提醒、項目管理等功能。對全體黨員干部,管理平臺都可以進行全周期、全覆蓋管理,并生成黨員發展圖像,實現可量化的數字化評價。另外,管理平臺可以有效支撐黨組織對群團的政治領導,通過貫通干部、基層黨建、人才工作與部分重要部門數據流、業務流、工作流,借助人工智能實現黨建工作的向外和向下拓展,讓“網絡群眾路線”走得更好、更遠。
4.廉政執紀方面。網絡監督已經成為利器,眾多網民目光如炬,前些年出現的天價表、天價煙等事件,正是網絡監督的典型案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全面推進從嚴管黨治企、提升廉政執紀能力提供了新利器。特別是語音、指紋、人臉識別、目標定位等的廣泛利用,使人工智能日漸成為進行監督執紀、強化紀律執行、管黨治黨的技術引擎。將大數據分析引入廉政執紀發現環節也成為一大熱點。例如,企業可以通過相關數據的挖掘和分析,發現數據的演變規律與發展趨勢,進而對可能出現在不同崗位、不同流程、不同業務的各類廉政風險進行預警。顯而易見,隨著各類基礎數據庫的完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監察將日益成為監督執紀的重要手段與必然趨勢。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當前,推進黨建工作創新升級已經成為各級各類國有企業的共識,黨建工作的互聯網水平和技術含量不斷提升,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認識不深。部分國企黨務人員缺乏對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深刻認知,缺乏運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力,對于新技術、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弱,有的人習慣于用老辦法、老經驗、老理念推進黨建工作,對新技術影響下的黨建工作變化缺乏熱情。二是功能不全。一些國企對黨建信息化工作仍停留在網上辦公階段,功能較為單一,在內容發布上習慣平面圖文發布,缺乏新媒體新技術的手段和新話語的表達;對網絡黨建平臺中出現的不同意見不重視、不反饋,甚至進行抵觸和壓制;一些黨組織的公眾號、APP活躍度低等。三是制度缺位。對黨建平臺的建設、維護、管理缺乏系列制度,管理滯后、服務缺位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在信息保密、政務公開、活動監督等方面也缺乏制度性規范。四是隊伍能力有待提升。大多數黨建工作者缺乏技術敏感和技術能力,
部分年輕黨建工作者雖然在知識能力上有一定優勢,但在黨建工作經驗上有所缺失,折射出當前黨建工作隊伍缺乏合成型人才的尷尬。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推進黨建工作創新升級,加快形成新的工作模式。一是加強整體規劃。技術仍在深度發展,黨建信息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指示,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管企的要求,緊跟技術前進方向和黨建工作創新的趨勢,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總體規劃未來一段時期黨建信息化工作,形成路線圖、時間表。二是要開放合作,積極與政府部門、高校、研究機構以及互聯網技術公司合作,探索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在本企業的實現路徑和方法,不斷加強平臺建設、豐富平臺功能。積極以“三個結合”為方向,形成政治引領、技術領先、線上線下一體的黨建工作新陣地。強化用戶意識和數據意識,加強數據庫建設和人工智能技術運用,提升智能黨建水平。三是要加強保障。瞄準平臺的順利運行、有效服務,全面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建設,實現全平臺、全介質、全流程的安全穩健,并建立風險處置基本規則和應急預案。加強經費保障,為黨建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運營、維護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四是建強團隊。加強黨建信息化培訓,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視野,提高能力。以專業化、合成化為方向,加大人才的引進和使用力度,為黨建工作創新升級構建堅實的人才支撐。
(作者單位: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