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百年之未有大變局,我國作為大國經濟體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活力和經濟韌性,使“黑天鵝”對中國經濟的創傷正在逐步痊愈,特別是面臨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兩大循環系統的持續健康運行,制造型企業的營商環境正在良性優化,使制造業行業競爭持續加劇,在技術、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差異削弱的趨勢下,制造業企業要想持續經營效益水平,就需要尋求財務戰略的改善和創新,以提升企業內部治理效果。
一、新經濟背景下制造業企業面臨的財務戰略問題和挑戰
1.投資戰略問題和潛在挑戰。由于面臨經濟背景下的國內、國際競爭壓力,制造業企業要想持續改善財務管理計劃、提升財務戰略效益,就需要處理好投資層面的財務戰略問題和潛在挑戰,才能保證制造業企業投資效率的長期提升。一是投資戰略計劃面臨的問題。由于制造企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財務管理計劃,使投資戰略計劃、融資戰略計劃、財務分配計劃的編制相互脫節,使投資計劃偶爾出現半途撤銷的現象,從而不利于制造企業長期產業的發展規劃。例如,由于制造業投資計劃的編制不夠細化,使企業出現了連續虧損超過六個及以上年度的投資項目,使企業投資信心受挫、項目夭折風險增加。二是投資項目管理方式亟待更新。在我國制造企業大量應用擴張型財務戰略的背景下,面臨現階段的國際貿易壓力和技術封鎖現象,我國制造型企業急需轉變財務戰略模式,使企業的資源配置、收益分配、籌資融資投資戰略逐漸走上穩健道路,但是個別制造型企業尚未實現財務戰略的科學調整。例如,有制造型企業長期應用擴展型財務戰略,使企業財務風險增加、經營不善風險難以規避。三是投資收益預算的可行性欠缺。由于制造業企業財務杠桿壓力大,再加上企業投資項目的預算和估值絕大部分傾向于短期收益,企業投資預算計劃的編制就難免會存在估值高估、投資預算超額等現象,同時投資戰略與企業融資、分配戰略環環相扣,導致企業其他業務環節的財務計劃執行受到不利影響。
2.融資戰略問題和潛在挑戰。由于出口關稅補貼、國家產業支持政策、反傾銷政策以及反壟斷政策的支持,不少國際制造企業都在大力提升財務杠桿、以期為企業提升市場績效份額提供原動力,但是由于企業財務戰略計劃缺少全方位的內外部環境分析,使企業財務戰略難以主動參與到企業的日常管理決策中去。一是籌資戰略跟不上企業積累信用的要求。由于企業籌資戰略被動跟進企業發展戰略的要求,使研發經費、投資經費、自由現金流需求的籌資缺少些許的規劃性,導致頻繁籌資、籌資成本核算不力等行為偶現,終不利于企業建立可靠的籌資信用。二是融資戰略難以滿足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的需要。由于企業財務融資戰略沒有為企業內部控制決策提供全面的融資成本、融資效率、融資債務性權益性的搭配信息,使企業內部控制決策的執行存在滯后性,從而不利于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升整體價值。
3.分配戰略問題和潛在挑戰。企業收益分配對企業內部治理效率產生重要影響,通過促進收益分配公平、提升收益分配效率,制造企業的財務戰略得以健康運行,但是制造企業依然存在些許分配不當問題。一是成本收益分配方面存在欠缺。由于制造企業屬于大生產、大固定資產投資的行業,企業生產成本的分攤和配置直接影響到內部機構的價值評估,但是制造企業對折舊攤銷、制造費用分配等分配問題存在配置不科學現象,再加上企業收益利潤的分配基本受高級管理者支配,使企業部門工作積極性受到不利影響。例如,設備折舊過于重視事后攤銷,對生產折舊的直接責任分配不清晰,使得成本攤銷欠缺一定科學性,無法反映出生產耗費的真實情況。二是價值鏈管理存在不足。由于制造型企業沒有對關鍵附加值產品設置產業集中度測算指標、產品生命周期測試評價方法,使企業無法靈活掌握新型核心產品的研發投入周期,使企業研發成本的攤銷存在長期不均衡現象。例如,阿里巴巴企業集團研發云計算技術的初期呈現出長期虧損的現象,甚至連虧十年,但是企業對研發成本的攤銷依然比較科學,使企業財務戰略的執行沒有出現嚴重的緊縮現象。
4.國際貿易戰略問題及潛在威脅。由于國際關稅政策、他國政府壟斷措施的實施,制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使制造業企業的國際貿易戰略問題對企業的整體價值提升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一是關稅政策對制造企業的財務戰略影響。由于出口補貼退稅、他國政府加征關稅政策的影響,制造企業外貿業務的增長出現不穩定現象,一進項、一銷項的反補貼和補貼使制造企業獲得財務杠桿的意愿增加,甚至為企業提供外貿業務增長的強勁動力。但是,如若無法及時完善收益定價策略,制造企業也面臨很大程度的外貿萎縮風險。二是壟斷政策對制造企業的財務影響。由于制造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等因素影響,制造企業的財務資本結構傾向于少債務性、多權益性的特征,繼而影響企業財務戰略計劃的具體制定,使企業資本收益大量流向權益所有者。
二、制造企業優化財務戰略部署的科學建議
1.優化內部控制環境、鋪墊財務戰略基礎。制造企業要想提升財務戰略規劃的執行力度,就需要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從而為財務計劃的可靠執行提供戰略基礎。一是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這要求制造企業嚴格設置監事會、職工代表大會等監督機構,同時對人員任免、權限分離等原則給予全面執行,以改善內部監督氛圍。二是嚴格執行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活動。這要求制造企業摒棄形式化的風險管理活動,對風險信息識別清單、財務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進行系統化設計,同時進行定期更新和修訂,以期企業內部風險治理環境的優化提升。
2.完善投融資戰略部署、提升投融資效率。一是完善投融資戰略部署。這要求制造企業建立起完善的財務管理計劃,使投資戰略計劃、融資戰略計劃、財務分配計劃的編制相互制約和依存,使投融資計劃貼合制造企業長期產業的發展規劃。例如,需要細化編制投資計劃,對投資項目的虧損收益年度進行合理預測和預算,以規避項目管理不善的風險。再者,積極完善企業信用維護措施,需要企業對研發經費、投資經費、自由現金流需求的籌資進行嚴格的規劃設計,從而杜絕頻繁籌資、籌資成本核算不力等行為,以便于企業建立可靠的籌資信用。二是增強投資收益預算的可行性。這要求制造企業進行投資項目的預算調查,同時對投資項目的長期收益進行中重點研究,特別是通過項目初期調研、項目中后期調研的形式,使企業投資預算計劃的編制能夠估值準確、預算合理,以配合企業融資、分配戰略的有力執行,最終便于企業財務戰略的計劃性提升。
3.合理尋求政府支持、協調國際貿易戰略。為應對制造業企業的國際貿易戰略問題的不利影響,國際大型制造企業要合理尋求政府支持、協調國際貿易戰略。一是充分尋求關稅政策對制造企業的財務積極影響。為改善制造企業外貿業務的增長不穩定現象,制造企業需要積極解讀稅收優惠政策、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通過稅收籌劃、產品定價策略完善等措施,從而規避制造企業即將面臨的外貿萎縮風險。二是積極尋求反壟斷政策支持。由于國際市場他國壟斷核心產業機制的存在,制造企業要打破壟斷市場,不僅要從自身出發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突破和投資,還需要在政府層面尋求財政補貼、政策庇護等支持方式,以提升企業反壟斷能力、提升財務戰略的可行性。三是改進投資項目的管理方式。為應對現階段的國際貿易壓力和一定程度的技術封鎖現象,我國制造型企業急需轉變財務戰略模式向穩健型策略轉型,以便于企業提升財務戰略的執行可行性。例如,有制造型企業長期應用擴展型財務戰略,就需要在環境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應用收縮型、穩健型財務戰略,使融資投資規模削減、分配戰略趨于穩定。
4.完善成本資產分配的配置方案、提升資產收益率。制造企業要持續優化財務戰略體系,就完善成本資產分配的配置方案,以提升資產收益率為目標,以期企業財務資源的高效配置。一是需要增強成本收益分配的科學性。為適應大生產、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大的行業特征,企業生產成本的分攤和配置需要貼合實際的生產流程。通過計量關鍵中間生產環節的產出價值、最終生產環節的產出效率,使折舊攤銷、制造費用分配等分配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同時,對企業收益利潤的分配健全多方參與機制,最終提升企業內部成本、資產收益分配的科學性。例如,對生產設備折舊的直接責任進行細化落實,承擔絕大部分維護責任的單位部門承擔折舊攤銷的比例較高,使得成本攤銷足夠科學性,從而真實反映出企業生產耗費的真實情況。二是需要完善價值鏈管理。這需要制造型企業針對關鍵附加值產品設置產業集中度測算指標、完善產品生命周期測試評價方法,使企業靈活控制和預測新型核心產品的研發投入周期,以便于企業研發成本的均衡攤銷。例如,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的過程中,制造企業需要合理預測虧損周期、設置盈虧平時間點,為企業財務戰略的執行提供可靠可行的參考依據。三是促使融資戰略匹配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的需要。這要求制造企業提升財務戰略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決策參與度,使財務層面為企業內部重大事項的決定提供信息參考,包括融資成本、融資效率、融資債務性權益性的搭配信息等,以使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機制的優化提升,最終實現企業融資價值的提升。
三、結論
制造企業要想在日趨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相對穩健的國內環境中尋求長期穩步增長,就需要審時度勢的調整財務戰略部署,同時對內部控制環境給予全面優化,借助于投融資戰略的持續探索、成本收益分配戰略的精細化改進、合理尋求政府支持等策略,以期為制造型企業財務戰略規劃的制定提供科學建議。
(作者單位:佛山佛塑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