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蓉蓉
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中,“家國情懷”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已經被提升至國家的高度。教育部頒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力求將“家國情懷”教育落到實處,重點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了大量的家國情懷教育內容,將二者進行有效融合,突出課堂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家國情懷可以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通過教育提升學生自身素養,這是培養家國情懷的基礎;二是通過教育讓學生了解家庭的和諧、溫暖,體諒父母的無私關愛;三是通過歷史與英雄人物的學習,產生愛國情懷與民族認同感。因此,教學中必須從細節入手,實現課堂教學與家國情懷的深入、有效融合。
一、挖掘教材內容,凸顯家國情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既有古詩、歷史故事,還有體現民族精神的寓言故事、神話故事,也有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的民俗、傳統藝術等內容。面對這些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深入挖掘與分析,才能更好突出家國情懷。例如,在古詩《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名篇中展現出的是中國傳統節日,包括歡度新年、清明寄哀思、異鄉獨身念故園的內容。如小學教材中也有諸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這些代代相傳的故事表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于斗爭的大無畏精神,是培養家國情懷不可多得的內容。又如,民俗與文化的《端午粽》《數九歌》不單單介紹的是節日,更要突出節日的來歷,強調家國情懷的培養。所以,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關注家國情懷的內容,讓家國情懷教育落到實處。
二、豐富教學方式,激蕩學生家國情懷與情感
受限于學生認知與生活經驗,單獨依賴教材中的內容難以有效實現家國情懷的培養,因此需要借助互聯網中的音頻、視頻等多種體驗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感。例如:學習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黃繼光》一課時,許多學生對這段歷史了解較少,如果教學中僅突出生字詞與閱讀理解的教學,那么必然會導致人才培養的偏差。該課是進行“家國情懷”培養的良好內容,所以在教學設計中除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黃繼光為祖國、為人民英勇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也可以借助相關視頻,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將家國情懷進行內化。如電影《上甘嶺》,通過觀影強化對抗美援朝歷史的認知。課上出示抗美援朝的圖片、相關英雄人物等。學習《小英雄雨來》時,課文中的“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幾行字深刻描繪雨來對祖國的熱愛。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朗讀等方式,體會國難時“雨來”對祖國的熱愛與信念,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的全面參與,更好體會什么是“家國情懷”。
三、課后渲染家國情懷,推動學生社會實踐
教學中突出家國情懷,但畢竟屬于認知層面的知識。切實提升家國情懷素養,也需要將之落實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內化家國情懷。例如,學習完一年級下冊《端午粽》后,學生對端午節的由來、內涵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每年端午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端午故事”或者“端午愛國愛家活動”等,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充分感受端午節的價值,以及在度過端午節時所展示出的民族情感,進而激勵學生自主繼承民族精神。具體實踐,既可以是手抄報、黑板報介紹英雄事跡與精神,又可以要求學生收集、閱讀、交流歷史英雄故事,強化家國情懷的培養。又如,教學《村居》時,學生學習品味“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這兩句后,腦海中就已經進入到鄉村美景的畫面中,但僅依靠想象,學生很難設身處地的體會。此時,為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親自觀察,親歷體驗,才能夠讓學生產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共鳴。
四、專題探究,促進“家國情懷”素養的養成
小學語文教材文章選篇中,講讀篇數量減少,增加了“快樂讀書吧”等欄目,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古詩詞等內容有所增加,所以,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注重中國經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但是在教學中可以發現,如果單獨依賴課本中的內容,不能將教學拓展至課外書籍,對學生全面發展是百害無一利的。因此,在小學生家國情懷素養培養中,本文研究認為,有必要進行專題式教學與探究,圍繞某一課、某一單元,選擇多篇文章組合成為一個專題;做到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加深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知與理解。例如:學習五年級上冊《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后,編排了的《少年中國說》與《圓明園的毀滅》,習作主題是《二十年后的家鄉》,這些內容與“家國情懷”有著很高的契合度,教學過程中可以組成“家國情懷”主題,在主題探究中擴大學生知識面,強化對家國情懷的認知與理解。
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凝聚民族凝聚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培養良好情懷的關鍵時期,但由于學生信息獲取途徑越來越多,難免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侵蝕。所以,根據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實施家國情懷教育,這既是語文教學目標,又是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需要盡可能發掘其中優秀教育內容,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