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序香
世界上存在多種的藝術形式,不管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藝術形式都會存在一定的共性,那就是民族性。藝術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已經融為一體。很多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基于民族的特點發展出了很多藝術,這些藝術的內涵都包含了民族共同的情感表達。傳統的藝術創作在體現民族性的同時,也體現出創作人民的智慧和審美情趣。動漫藝術是一種關于繪畫的藝術,這種繪畫不僅僅是通過手工繪制完成的,還深深地受益于互聯網技術。對于中國的藝術創作人員來說,傳統文化是推動動漫藝術進步的積極因素。
一、漫畫的概念特征
當下,現代漫畫的定義在概念上缺乏標準,單看視覺特征,它是筆法簡單、事物特征鮮明、內涵意義表達較為豐富的一種繪畫方式。畫面有強烈的諷刺性、幽默性。
觀察其藝術特性。漫畫是繪畫藝術的一個分支,它也有美學特征的存在。現代漫畫是從傳統的諷刺畫中發展而來,所以其特性、表現方法等與所有繪畫藝術的審美概念相符。
觀察其視覺效果。在發展中,現代漫畫出現的新品種很多,突出了漫畫的視覺表現形式、審美情趣。較為明顯的是畫面分割,以連續的鏡頭式、多格式為主,甚至有的作品有數十集之多的情節,畫面的連接選用“蒙太奇”式。
觀察其審美概念。漫畫也屬于藝術形式的一種,審美的價值對受眾而言很重要。漫畫的審美價值與普通繪畫藝術的審美價值是不同的,表現形式為思維美學、視覺美學形態,二者的關系是互相依存與聯系,這也是構成漫畫藝術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漫畫的關系
首先,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漢族以外,還存在著55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個民族都發展出了自己的文學作品,而現代藝術都非常愿意從傳統文學作品中發掘動漫靈感。古代藏族人民創作了《格薩爾王》,而這部偉大的作品流傳到現在,又重新煥發了生命力。其漫畫形式作品被翻譯成了六種語言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良好的銷量。在2011年年末,動畫電影版的《格薩爾王》在全國上映。這部作品體現了藏族人民獨特的思考能力、文學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民族內涵,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歡迎。《格薩爾王》的成功給后世的其他作品改編樹立了典范。
其次,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非常豐富,為后世動漫作品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中華民族是一個擅長思考和記錄的民族,從歷史上浩如煙海的書籍就可以體會到這一點。歷史上留下的經、史、子、集充實了中華民族的文學遺產庫,持續性地發出耀眼的光芒。從春秋時期的《詩經》到被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從優美的唐詩宋詞到發人深思的明清小說,這些寶貴的人類遺產都可以用動漫的形式重新演繹。舉例而言,中國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就演繹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歷史,氣勢磅礴,人物形象豐滿而且多種多樣。從動漫的角度來說,這部小說有著很強的重塑性。
例如,2009年9月份,中國的動漫電影《麋鹿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部作品的直接靈感來源就是中國的古典文學《山海經》的神話故事。這種現象充分說明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其強大的價值值得重新認識。而中國的其他經典作品,如《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等等,風格多種多樣,傳遞了正確激揚的價值觀。
最后,中國絢麗多彩、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與民族風情給動漫創作提供了多種思路。由于我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每個地區都有自己非常獨特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也是在某一時間段歷史與現實交融所產生的文化形態,具有傳承性、獨特性。中國地域遼闊,無論是大江南北還是長城內外,都具有著非常獨特且濃郁的地域文化氣息。各種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都反映了當地的價值理念和鄉土風貌,同時還展現出當地人們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念。這些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與動漫影視相融合,可以創造出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更為多姿多彩的動漫文化形象。
例如,河北這個地區在創作動漫藝術時非常熱衷于表現燕趙文化。動漫《荊軻刺秦王》就帶有十分明顯的悲壯色彩,“風蕭蕭兮易水寒”,易水河畔的別離讓這一動漫也增加了別離愁苦的色彩。長篇動畫《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背景都以燕趙文化為基礎創造,比如《邯鄲學步》和《澠池之會》。東北地區物產豐饒,因此會圍繞東北的地域特色進行文化產品的開發,如動畫片《白神仙》就以東北著名的山長白山為基礎,圍繞長白山中的植物和動物,以及傳說中的精靈為主要內容,頗有藝術手法地展現出了東北民間的傳奇故事,除了向觀眾傳達東北長白山自然風光和特色的風土民情外,還向人們展示了長白山人民純樸熱情、樂觀向上的價值觀念。
三、中國傳統文化下漫畫的審美
我國最早的漫畫是豐子愷于1925年刊登在《文學周報》上的作品,創作者將其稱作“漫畫”,“漫畫”這個名稱才流傳到大眾當中。新中國成立之后出現了很多連環畫冊,這也是由描本走向漫畫的過渡產物。改革開放之后,日本和歐美國家的漫畫作品越來越多地傳入到了我國國內,漫畫的內容形式和制作方式都產生了較大變化。由于漫畫具有非常鮮明的特征和夸張的表現形式,因此它制作起來非常簡潔且易于模仿,在現代得到了很多中國國人的喜愛,因此漫畫也進入到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時代。漫畫與傳統的繪畫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用繪畫來表達內容的手段和形式有所區別。如果單純地以美感區分,很多漫畫觀賞起來已經十分賞心悅目。另外,美的定義和藝術性的高低從來都沒有統一標準。因此,當代漫畫被稱作“第九藝術”,它也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品質和特點:
(一)信息量較大
漫畫的制作并不是為了單一地表現某一內容,大部分漫畫都會配上文字和說明,表達圖像想要展現出的意思。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漫畫的審美并不是一個單純進行美術鑒賞的活動,也并不是簡單地表現形式美。因此,在進行漫畫的鑒賞過程中,應當將知性加入其中。從前流行過的人物漫畫即便沒有故事和中心思想,只是簡單地對一位人們熟知的人物進行漫畫化制作,對她的面部特征和語言特征進行夸張化,這也需要讀者和制作者對描繪的人物有充足的認識,這樣才能彰顯出漫畫的優點。早期漫畫還具有諷刺意義,因此它的畫法非常簡潔,并不以提升藝術性為目的,而是要求具有道德教化的目的。現在所流行的漫畫要求具有較強故事性,審美與傳統的繪畫也并不太一樣,更像是一種文學作品。這樣的漫畫更多地牽扯到對角色的刻畫和對劇情節奏的安排,以及漫畫整體呈現的道德判斷。它所表現出的信息量,是單幅畫作完全無法比擬的,更像是一部紙上戲劇作品。
(二)通俗性
眾所周知,成為漫畫擁躉的門檻并不高。漫畫作品和鋼琴、交響樂不同,后者要求受眾有著較高的專業素養,但是漫畫作品是面向普通民眾的,具有很強的通俗性。所以,雖然漫畫的類型多種多樣,但是有的漫畫卻缺乏相應的內涵,淪為大眾眼中的“口水漫畫”和“垃圾漫畫”。所以,有的人就開始批評這些漫畫,指責這些漫畫沒有內涵,缺乏價值觀的引導。而且,由于漫畫作品面臨的生存問題,由于受眾群體和商業的利益,漫畫的藝術風格和劇情設置都對社會風尚有影響,使得曾經的藝術也受到了當下社會風尚的影響。這一特點與創作者水平的高低息息相關,因此并不能一概而論。同樣,漫畫也對社會風尚產生影響,當下的藝術周邊和衣服上的卡通形象都來源于動漫甚至動漫角色,會產生較大的品牌效應。社會風尚其實是一種對自身遮掩的行為,但由于漫畫對社會能夠產生雙重影響,因此風尚對漫畫來講是一種包裝。漫畫也是風尚的一部分,受當下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影響,比如日本的漫畫和歐美地區的漫畫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總體來講,漫畫是一種通俗的讀物,能夠反映出當下社會的文化和人們的審美興趣。
(三)詼諧性
漫畫作品的風格普遍歡快,活潑。這種藝術形式和嚴肅的話劇作品不同,而且與日常可見的繪畫相比,動漫作品沒有較多的藝術創作規則的限制,文學性更淡,而生活性更加濃厚。很多動漫作品趣味性非常強,包含更多的喜劇形式。趣味性則是來源于動漫作品劇情的跌宕起伏,能夠表達出強烈的游戲感和幽默感,給人意想不到和出乎意料的快樂。此外,漫畫和一些比較幽默的文學作品不同,它有著自己的構圖設計,可以表現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內心世界。漫畫中的很多靜止圖畫都可以表現出來一種動態的美感。
(四)富有想象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并不是對實際生活的原樣照搬,而是在創作者的想象中得到了升華。漫畫作品的想象式創作和其他藝術形式不同。比如,傳統繪畫的想象是基于繪畫的基本樣式,是用色彩來詮釋和延伸創作者的想象,但最終的目的是實現作品的功能性定位。而漫畫作品的想象尺度則更大,更加具備張力,能夠在天馬行空之間傳達幽默和詼諧。所以,動漫作品的趣味性和游戲性都更強。總之,漫畫可以讓人得到足夠的放松和釋然。
漫畫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雖然出現的時間并不久,但是這種夸張的表達方式、豐富的藝術內涵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現代,漫畫這種形式煥發了更新的生命力。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浩如煙海,不管是歷史故事還是文化塑像、文學說唱、地方風物志等都給漫畫藝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中國的漫畫作品發展的時間較短,但是進步迅速,在世界漫畫史上留下了很多經典作品。中國的漫畫藝術也對一些西方國家產生了強大的影響。比如,美國的動漫作品《花木蘭》,這部在全球收獲高額票房的作品大膽地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動漫文化要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必須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人們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下,漫畫的審美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從語言的角度、從繪畫的角度、從話劇的角度等去欣賞。漫畫欣賞所帶來的感官享受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