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香
語文學習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斯多恩告訴我們教學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而不僅僅是傳授本領,因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訓練和培養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
語文具有情感特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生動活潑的教法,凝聚學生的情感。教學時,要讓學生參與其中,產生情感共鳴,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綜合素養。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師生之間溝通順暢,教學就能事半功倍。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改變,因為傳統的教學觀念存在很多缺陷,包括教學設計沒有考慮學生需求,禁錮學生的思維等。如果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語文學習就會變成死板的任務,他們會提不起興趣,這與語文教學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改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尊重學生的想法,教學設計要注重創新和激勵,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一、營造有利于作文教學的良好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跟他們講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大道理,他們肯定聽不進去,想讓他們認真學習,就得從興趣入手,讓他們對寫作充滿興趣,他們才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可以緩解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實情感,改變文章假大空的現象。因此師生應該一起營造良好的氛圍,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性格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對性格開朗的學生,鼓勵他們在寫作時展現積極陽光的一面;頑皮的學生,思維活躍是他們的優點,因此要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對膽小且少言寡語的學生,應注重開導、陪伴以及鼓勵,使師生間的關系更密切,以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
良好的學習環境,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剛接觸寫作時,教師可以用相對輕松的方式帶領他們走進文字的世界。例如,可以講一些有趣故事或者賞析詩詞,讓學生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再組織小組討論,分析文章表達的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讓學生能進一步積累寫作經驗,從而寫出更優秀的作文。
二、優化作文教學方法
作文教學方法應該是靈活多變的。學生的作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寫出個性化的文章,教師就必須挖掘他們的潛力,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因此,教師要扮演好“伯樂”的角色,掌握學生的特點,爭取讓每個學生的想象力都能得到解放,寫自己所想。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作文創意,讀懂學生要表達的信息,做到與學生心意相通,如此才能促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另外,互評的目的是讓教學回歸“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從而使其更懂如何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讓學生當作者,還要讓他們做讀者,鑒賞他人作品,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在這個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要做好引導者,點撥為主,講授為輔,讓學生自由發揮,給他們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生活化的課堂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控教學進度,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而且還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提高教學效率。構建生活化的寫作課堂,教師要減輕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心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樣學生才會樂于親近教師,才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做朋友,教學時語氣要溫柔,要引導學生逐步走進寫作的世界,一點點滲透寫作技巧,幫助他們積累好詞好句,使其享受寫作過程。
小學作文教學具有挑戰性,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記錄生活和情感,要讓學生發現寫作的過程是美妙的,充滿樂趣的。想做到這點,教師必須改善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其愛上寫作。如此,學生才能徜徉于文字中,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才能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