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碳達峰背景下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路徑分析

2021-08-09 02:41:38王棟
現代管理科學 2021年5期

[摘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長期深度脫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對碳達峰、碳中和、碳排放權市場的基本概念進行介紹,總結國內外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目標及現狀,概述碳排放權市場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對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現狀及短板進行歸納和總結,為我國石油化工企業盡快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履行企業環境社會責任、搶占綠色低碳發展先機,全面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供參考。

[關鍵詞]石油化工企業;碳達峰;碳中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首次提出中國力爭于2030年實現“碳達峰”目標、2060年達到“碳中和”1。這是我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石油化工企業加速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清潔化、低碳化生產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國際上公認的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碳交易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措施之一[1-4]。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長期深度脫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可以借鑒歐盟國家的有關經驗。結合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未來可能的發展走向,對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現狀進行分析,查找存在的困難和短板,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可以助力石油化工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保障國家能源環境安全。

一、 碳達峰與碳中和基本情況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煤炭和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總量持續攀升,相應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呈現幾何級數增長。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冰川融化、高溫、暴雨、干旱等極端氣象情況頻頻出現,人類自身生存面臨現實威脅。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2020)》顯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2011—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2。極端天氣現象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與全球氣溫上升息息相關。

為了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國際社會在1992年里約聯合國大會上達成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正式開啟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進程。隨后1997年達成的《京都議定書》提出了三種機制,即清潔發展機制(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聯合履約機制(The Joint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JIM)和國際排放貿易機制(The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IETM)[5]。在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中提出溫控2 ℃和力爭實現1.5 ℃的目標。201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發布的《IPCC全球升溫1.5 ℃特別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將達到520億至580億噸1。要實現升溫控制在1.5 ℃以內的目標,必須在2030年前將全球年排放總量削減至年均250億至300億噸。要實現全球2 ℃溫升控制,CO2排放需要在2070年左右達到凈零;在1.5 ℃溫控目標下,CO2排放需要在2050年達到凈零。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并在隨后11月22日舉辦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上再次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3。

1. 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定義

“碳達峰”是指碳排放在某個時間達到最高點,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碳中和”是指在一個時間段內(一般是一年)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式來抵消,實現二氧化碳的凈零排放。

2. 世界碳中和目標提出情況

截止到2020年底,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機構統計出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提出有關碳中和的目標,并有3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正式宣布碳中和目標(表1),其中26個國家已通過立法或者制定政策來確立碳中和目標4。不丹與蘇里南已實現碳中和,其他大部分國家計劃在2050之前實現碳中和目標。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立法確立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國家。德國在2019年12月通過《聯邦氣候變化法》,并頒布兩項政府規劃《氣候行動計劃2050:德國政府氣候政策的原則和目標》和《氣候行動規劃2030》來實現碳中和目標[6]。瑞典、法國、匈牙利、丹麥等歐洲國家也已通過立法來確立碳中和目標。亞洲國家也積極推動碳中和目標的確立,例如日本政府在2020年末推出綠色增長戰略,計劃到2050年將氫能源在交通、發電等行業普及應用。

3. 國內碳達峰與碳中和基本情況

中國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等多項措施來加速低碳轉型。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WDI)數據庫顯示,目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能源消耗位居世界第一,溫室氣體排放量全球第一,2018年的排放量是全球排放總量的25%,這使得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壓力加大。能源行業能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我國能否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與2060年“碳中和”愿景的關鍵,其中,石油化工企業作為能源行業的重要一員,必須要加速低碳轉型發展進程,開發深度脫碳技術,加強碳資產管理和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交易是許多國家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措施之一。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尚處于建設初期,還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運行。石油化工企業除極個別達到規模的自備電廠參與交易外,整體上對市場運行規則還比較陌生。歐盟國家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有些經驗具備一定的可推廣性和參考價值,值得我國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能源行業主管部門、石油化工企業學習和借鑒。我國石油化工企業需要未雨綢繆、提前謀劃,為今后有效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筑牢基礎。

二、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排放權交易,是指將在一定區域和時間內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以配額或排污許可證的形式分配給個體或組織,使其有合法的碳排放權利,并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一樣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易,確保碳實際排放不超過限定的排放總量。也就是給相關企業規定一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超過這個排放量,就要再去購買排放權才能進行排放,而低于排放量的企業就可以將其剩余的排放額拿到市場中去交易。碳排放權交易是一種通過經濟手段來推動節能減排、促進企業轉型的一項制度。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經被多國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環境經濟學管理工具,能夠統籌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其作用無可替代。在凈零排放技術成熟和凈零排放時代到來之前,碳排放權交易是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從“燈塔”這樣的公共產品開始,外部性問題進入經濟學家的研究范疇。馬歇爾明確提出“外部經濟”概念,庇古選取燈塔、污染和交通等實例,闡述了人類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外部性”[7-8]。碳排放權交易將環境資產產權變成了可交易的商品,在政府宏觀調節和市場交易機制的作用下,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通過對碳排放權的管理和限制,使企業的外部性問題內部化;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使碳排放量在地區之間和企業之間得到最佳分配并整體實現減排效果。

1.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國外發展現狀

歐盟在探索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方面起步比較早,2005年1月就開始運行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The Europea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U-ETS),將碳排放權作為商品在成員國范圍內交易流通[9-11]。EU-ETS是全球首個多國參與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截至目前,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2007年,以探索嘗試、積累經驗為主線,管制氣體是二氧化碳,覆蓋行業主要包括電力、水泥、造紙等。第二階段是2008—2012年,以調整完善為主線,擴大覆蓋范圍,排放二氧化碳量過半的企業被納入進來,配額通過拍賣分配的比重逐漸擴大。第三階段是2009—2020年,擴大行業范圍,覆蓋石油化工、航空等行業,并按照逐步實現100%拍賣分配配額的目標在努力。歐盟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模式盡管在價格機制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難,但總體來看,這一模式具有比較強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在實踐中也不斷趨于成熟,已經被全球多個國家借鑒推廣。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于2000年創立,是全球第一個自愿參與溫室氣體減排的平臺[12]。在2003年,CCX以會員制身份開始運營,會員自愿但從法律上承諾減少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CCX是美國碳減排的先行者,也是北美地區唯一一個交易6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六氟化硫)的綜合碳交易所。會員以其1998—2001年的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基線,采取兩個階段的逐年計劃減量策略,2003—2006年為減排的第一個承諾期,要求每年的排放量比上一年降低1%;2007—2010年為第二個承諾期,減排量最終比基準年降低6%。

區域性溫室氣體行動(The 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RGGI)是美國第一個以市場為基礎的強制性減排體系,由美國東北部及大西洋沿岸中部的10個州,于2009年正式發起成立,RGGI與CCX的不同在于其僅將電力行業列為控排部門[13]。RGGI將參與區域2005年后所有裝機容量超過25兆瓦的發電設施列為排放單位,先設立一個跨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限,然后在此上限基礎上逐漸減少,它要求到2013年底各州的排放上限固定不變,2015—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減少2.5%,最終達到減排10%的目標。

西部氣候倡議(Western Climate Initiative,WCI)是由美國西部的五個州于2007年發起成立的,之后吸納了加拿大四省和墨西哥部分州,WCI采用區域限額與交易機制[14]。2008年9月23日,WCI明確提出了建立獨立區域性排放交易體系的方案,設立的目標是到2020年該區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15%。除此之外,WCI還將排放額所產生的一部分利潤用作本區域的公益事業,例如提高能源效率與發展低碳的技術創新等。

2. 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的碳排放量交易這幾年來不斷取得進展。早在2005年,我國就通過清潔發展機制參與了歐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隨后開始探索建立本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參與其中的企業,根據自身減排成本和經營狀況,在碳排放權市場上開展交易,交易品種以配額為主。與CDM機制相對應的核證減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也有了中國版本(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成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品種之一。CCER本身可以作為交易標的在市場內掛牌成交,還可以根據所在省內的碳抵消機制,抵消企業碳排放量。2013年6月18日,國內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標志著中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和重慶等省市先后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各試點省市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規則逐步完善。2014年3月31日,湖北省完成首次競價轉讓,轉讓總量為200萬噸的2013年配額,全部配額售罄。拍賣底價為20元/噸,成交價同底價,成交總額4000萬人民幣。2014年,廣東試點共完成六次拍賣,成交總額為5.59億元,累計拍賣成交總額為7.39億元。2017年12月19日,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當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就貫徹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進行部署,全國統一碳排放權市場建設就此拉開帷幕。2021年1月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同年2月1日開始實施1,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從試點先行進入到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的新階段。與發達國家在已經達峰并逐年下降的背景下建立碳排放權市場不同,我國碳排放量仍處于上升階段,健全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任重道遠[15]。

三、 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現狀及短板

作為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我國粗放型的工業經濟增長所消耗的終端能源占全部終端能源消耗量的70%以上,并貢獻了超過80%的能耗相關的碳排放,其中石油化工行業,例如石油加工、煉焦、核燃料加工、非金屬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等相關產業的碳排放量在整個工業部門中又占據相當大的比重[16-17]。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領域的“大戶”,石油化工企業對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承諾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開展,我國石油化工企業也在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7個試點中包含了146家石油化工企業。在參與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方面,石化行業央企尤其值得稱贊。

1. 石油化工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現狀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三大國有能源企業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1年北京、上海等7個地方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以來,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分別有26家、8家和8家企業被納入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企業[18],中石化被納入的企業數量最多。2013年和2014年兩個履約期,中石化下屬26家試點企業的累計交易量達到389萬噸,交易額高達1.4億元,占同期國內市場交易規模的8%[18]。中國石化發布的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石化2019年度碳交易總量為269萬噸,總交易額為6493萬元2。早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試點之初,中國石化就積極響應。2013年11月,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分公司購買京能集團2萬噸碳配額,與此同時,上海高橋石化與上海石化從申能集團購買6000噸碳配額[19]。國內另一家能源巨頭——中國石油也積極參與碳交易市場,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在天津碳排放權交易所開啟當天,向大港油田集團有限公司售出2萬噸碳配額[20]。雖然國內的石油化工企業都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初就積極參與,中國石化作為能源化工的領軍企業也彰顯央企當擔,連續8年發布碳交易額,但是對于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與2060年“碳中和”愿景還遠遠不夠。

2. 石油化工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短板

(1)從思想認識上看,緊迫感、危機感不夠強。前期在試點運行階段,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主要覆蓋發電耗煤在一萬噸標煤以上的發電企業,包括年排放規模在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的企業自備電廠[21]。制度設計的主要依據和考慮是,這部分發電企業及自備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總規??梢哉嫉饺珖欧趴偭康慕?。但客觀上,對石油石化企業來說,失去了從試點階段就全面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機會。從歐盟經驗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石油化工行業是大勢所趨。燃煤發電企業直接供應電力,油氣生產、石油煉制企業供應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等基本能源產品,為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國家對這些產品的價格實施適當管控。石油化工企業供應的主要是化工產品,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白熱化,產品價格波動較大,企業經營創效的壓力突出,企業管理層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視和投入相對有限,還沒有真正形成強烈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2)從技術儲備上看,前瞻性、戰略性不到位。石油化工企業是化石能源的消費者,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直接或間接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合成氨、丙烯腈、環氧乙烷、化肥等石油化工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己內酰胺、硝酸、己二酸等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以氧化亞氮為主。通過產品結構調整、生產流程優化、合同能源項目等方式,石油化工企業可以從自身減少碳排放做起,為行業、地區乃至全國節能降碳貢獻力量。出于企業逐利行為的動機,石油化工企業對投入少、見效快的綠色低碳路徑和技術感興趣,對需要中長期堅持投入的技術則存在畏難情緒,這與未來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要求是有明顯差距的。現有的前瞻性、戰略性技術力量,不足以支撐石油化工企業在交易市場成為碳配額的出售方,很難進入從低成本減排到擴大經濟收益的良性循環。

(3)從適應綠色消費上看,主動性、積極性比較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對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在購買石油化工產品及其衍生產品時,更多考慮環保、安全和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因素。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制造芳烴和三大合成材料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乙烯總能力排名世界第二,是全球石油化工產品的主要制造商和供應商。2030年“碳達峰”目標、2060年“碳中和”愿景,客觀上倒逼石油化工企業朝著綠色低碳高質量方向努力。但我國石油化工企業應對綠色消費革命的主觀能動性不強,還沒有將綠色低碳理念真正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化工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高污染、高危害印象亟待改善。

(4)從碳資產全面管理上看,各項準備還不充分。隨著各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展,碳排放權作為商品進行交易和流通,碳資產的概念應運而生。學術界和企業界對于如何定義碳資產有多種觀點。部分狹義的觀點將碳排放權直接等同于碳資產,廣義的觀點則將外延進行擴充。圍繞碳資產及其全面管理,出現了碳披露、碳金融、碳會計等多個新興領域和交叉學科。吳宏杰[6]主張碳資產是一種環境資源資產,產生在強制或自愿碳交易的機制下,會對減排企業的碳排放權配額、企業減排信用及其他相關活動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具有稀缺性、財務性和投資性等特性。碳資產全面管理是一個龐大和復雜的體系,企業通過碳資產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發掘碳資產的價值,但前提是必須對自身的碳資產底賬、行業碳資產管理平均水平、國家宏觀管理政策等了如指掌。碳資產如何計量、入賬、保值增值都是新的課題,石油化工企業還沒有做好準備。

四、 應對措施建議

1. 深化認識,加快轉型,為全面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熱身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就在于這三個“新”。石油化工企業是現代工業特別是材料工業的重要支柱,為紡織、農業、電子、交通和建材等行業提供配套產品和服務,直接關系國計民生,地位舉足輕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對于我國石油化工企業是挑戰,更是難得的歷史機遇。率先實現清潔低碳轉型升級的石油化工企業,就能搶占未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對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和促進低碳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起步較晚,石油化工企業還沒有全面參與其中,實踐經驗尚淺,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不斷加強自身綠色發展能力為抓手,為全面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做好準備。

2. 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做好前瞻性和戰略性技術研發儲備

石油化工企業作為能源的消費者和提供者,憑借自身的產品結構調整、加工流程優化,短期內就可以發揮節能降碳的作用。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高瞻遠矚,做好中遠期的戰略技術儲備。從中期看,減排技術的升級換代是關鍵。石油化工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和渠道多元化,既有燃燒排放、工藝排放、逸散排放等直接排放,也有外購電和蒸汽等產生的間接排放,突破減排技術瓶頸的難度比較大。從長期看,隨著風能、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日臻完善和商業應用,現有油氣開采、石油煉制行業必然會受到巨大沖擊,石油化工企業要提前儲備技術,與可再生能源時代接軌。在全面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石油化工企業只有在技術上掌握主動權、主導權,才有可能成為碳配額的出售方,實現低成本減排,形成創收增效的良性循環。

3. 積極探索,主動作為,適應綠色消費革命對化工產品的要求

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能源生產和能源革命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其中,“四個革命”首要的就是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費。石油化工企業要適應新時代綠色能源消費革命的要求,就必須處理好綠色低碳和企業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并不是要求石油化工企業犧牲自身效益和發展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是要求企業以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核心競爭力,在對環境損害最低的前提下,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要徹底擯棄傳統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發展方式,通過清潔低碳的生產制造工藝,為關聯行業提供安全環保的原輔料和中間產品,也為終端消費者提供安全環保的化工產品。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綠色消費革命,更好地履行環境社會責任。

4. 深入研究,超前準備,在碳資產全面管理上贏得競爭優勢

針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研究興起于20世紀下半葉,從發達國家擴展到發展中國家,至今仍處于邊摸索邊完善的階段。不僅是石油化工企業,我國煤炭、電力、交通等其他碳排放總量比較高的企業對于碳資產是什么、應該如何有效管理,也都存在不到位、不深入的問題。僅就碳會計領域而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的會計處理、信息披露和財務分析等理論框架和實務操作,在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基本還是空白。我國大型電力企業已全面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碳資產全面管理上積累了經驗。華能集團組建了專門的碳資產公司,借助信息化等手段持續優化內部的碳資產盤查和配額分配流程。殼牌、BP、道達爾等跨國能源集團制定了集團全球業務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及實施步驟。我國石油化工企業要深入研究國際國內同行的做法,為未來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高效管理碳資產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Jiang H Q,Shao X X, Zhang X, et al.A Study of the Alloc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Permits among the Provinces of China based o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J].Sustainability,2017,9(11):2122.

[2] 邊瑩.淺析我國碳交易市場的現狀以及發展策略[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1):111.

[3] 姜睿.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現狀及建議[J].中外能源,2017,22(1):3-9.

[4] 楊錦琦.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企業經濟,2018,37(10):29-34.

[5] Akimoto K, Matsunaga A, Fujii Y, et al. Game Theoretic Analysis for Carbon Emission Permits Trading among Multiple World Regions with An Optimizing Global Energy Model[J].John Wiley&Sons,lnc.2000,131(2):40-50.

[6] 巢清塵.“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科學內涵及我國的政策措施[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1,46(2):14-19.

[7] 從博云.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20.

[8] 韓慧.以資源優勢為中介的企業碳資產管理與競爭優勢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3.

[9] 武玉琴,張建龍.碳排放權金融化進行時——碳排放權交易國內外發展現狀[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1(12):27-28.

[10] 余彤,陳晴,王德鑫.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比較研究[J].時代經貿,2017(24):40-42.

[11] 鐘靜婧.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典型定價理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價格月刊,2015(1):8-11.

[12] 張盈,匡建超,王眾.中外碳交易市場發展現狀分析[J].中外能源,2014,19(3):1-8.

[13] 馮靜茹.淺析美國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及其啟示——以美國區域溫室氣體行動為視角[J].人民論壇,2013(14):250-251.

[14] 劉曉鳳.美國區域性碳市場:發展、運行與啟示[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3(3):137-143.

[15] 陳志斌,孫崢.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歷程——從試點到全國[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1,46(2):28-36.

[16] 陳詩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與中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J].經濟研究,2009,44(4):41-55.

[17] 盧昕.中國高耗能行業碳排放因素分解與達峰路徑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8.

[18] 郭偉.全國碳市場建設進展及石化行業碳交易實踐[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16(7):11-13.

[19] 劉江波.中國石化加快推進碳資產管理[J].中國石化,2013(12):46-47.

[20] 趙雪.初探碳交易[J].中國石油石化,2014(2):22-26.

[21] 孟早明.我國碳交易市場現狀[EB/OL].(2020-02-21)[2021-03-03].http://www.chinaden.cn/news_nr.asp?Small_Class=3&id=1855.

Abstract:The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tool.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ng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hina's long-term and deep decarbonization transi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 and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market. Also,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argets and status quo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and the status quo and shortcomings of China'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At last,it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As the giant carbon emitting enterprise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shoul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ccelerate their transformation to warm up for their full participation in the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hina'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all-round prepara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As the same tim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shonld fulfill their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Key words: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作者簡介:王棟(1981-),男,中國人民大學勞動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有企業綠色發展、環境經濟。

(收稿日期:2021-03-05? 責任編輯:顧碧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毛片|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99热亚洲精品6码|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激情午夜婷婷|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伊人久久影视|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性色一区| 夜夜拍夜夜爽| 啪啪啪亚洲无码|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日韩视频福利|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综合亚洲网|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后式a一视频| 午夜日b视频| 黄色网在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毛片视频网址|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99热| 国内精品免费|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亚洲成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久草视频| 国产www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91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精品浪潮Av|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网|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久久免费成人|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