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場景打造為商業項目帶來了人流量、話題量,一定要堅持以“人”為基礎,足夠貼近消費者的興趣點,才能引起更多的情感共鳴,進而引起自發傳播,讓所到的人們有了身臨其境的代入感,而這一切最終都轉化為項目的價值增量,變成實實在在的購買力、消費力。場景打造不僅給人以深刻印象,還能夠刺激消費、促進營銷,完成商業的升級,實現產品高溢價。
關鍵詞:商業地產;數字場景;新商業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9138-(2021)05-0071-73 收稿日期:2021-04-30
作者簡介:黃博文,博志成股份聯合創始人,G50董事長俱樂部輪值會長。
2020年至今,中國商業地產大宗交易近1000億元,共計65筆。“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高質量發展,商業地產作為消費、辦公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同樣告別了粗放的增量發展階段,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商業地產正逐步朝著多元化發展,形成獨特的消費、辦公的新業態、新物種和新生態。
2020年,我們明顯感知到“數字”正以一種不可逆的姿態深入現實,過去這半年,數字化驟然加速,而“場景”,也越來越從“局部改造商業”,逐漸演化為“完整接管生活”。
1 商業地產數字化變革
2020年的業績報告是房企在這不輕松的一年歷練后的答卷,尤其是對注重線下體驗的商業地產企業來說。
疫情之前的幾年,挖掘多元化經營模式、向商業板塊要新盈利點,是部分企業的共同選擇。當問到,未來幾年你最看好哪個企業?很多人的答案之中都出現了龍湖,給出的原因也大致相同:龍湖商業兼具速度與品質,是眾多商業地產開發商中獨樹一幟的存在,看好其長期發展。可以預想的是,隨著輕資產戰略的全面啟動,龍湖商業將進一步提速,其下一個十年的發展也開始令人更加期待。
2021年3月,凱德中國發布了《2021商業地產數智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在消費升級形勢下,凱德認為未來中國商業地產依然擁有大幅增長空間,且逐漸朝向復雜化、多元化以及從重開發轉為重運營、資產證券化發展等變革趨勢。基于此,商業地產若想跳脫空間桎梏,朝向更加生態化、可持續性等方向發展,必須具備以下兩大核心能力,即規模化的客戶群體和系統化的運營能力。
從規模化客戶群體角度而言,商業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通員工、租戶及消費者的連接,并通過數據了解他們不斷衍變的需求,逐步擴大這個客戶群體形成規模效應,既是數字化建設的重點,也是未來創新發展的基礎。
從站在系統化運營能力角度看,回歸商業指標本身的精細化管理,將每個運營項目都拆解成細化的SOP,并有對應標準體系,確保決策和執行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而智能化卻可以透過新的技術應用,讓數據從單純的支持者轉變為承擔決策的任務,使運營能力變得可進步、可裂變、可復制。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在重構整個行業。購物中心作為城市居民重要的消費和社交活動場所,是消費者生活方式和社群活動的主場。而疫情,讓原來對數字猶豫的資產持有者意識到,加快了數字化進程。
2 美克洞學館爆紅的背后
近年來,文化藝術成為商業打破同質化僵局的有力推手,城市內的商業更加注重文化藝術體驗內容的引入。“藝術+商業”不再是簡單的形式融合,更多的是將消費者所需的生活場景和藝術內涵展現出來,成為自身獨有的個性符號。受益于種種激發商業活力的創新之舉,促使消費者更愿意為“創新”買單。
眾人“種草”打卡的藝術空間美克洞學館走紅網絡,其原因不僅僅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獵奇慣性,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美克洞學館獨特的商業美學。
美克洞學館是一個以家居產品為主的多業態集合體驗館,其運營主體美克集團的主營業務是家居產品,但是這個品牌一直提倡的是生活方式的引領以及生活美學的構建。北京的美克洞學館地處北京朝陽門外原百腦匯舊址,整體建筑呈純白色,由一個個純白色的立方體有序重復排列而成,似輕盈節奏的旋律又似一雙振翅欲飛的翅膀。
從冰冷的交易賣場場景,轉變為以藝術文化為內在的體驗式場景。美克洞學館由美克投資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美克洞學館總設計師馮東明先生親自操刀設計,以人類洞穴文明和西域絲路文脈上龜茲藝術為靈感啟迪,形成了絲路文脈主義的后現代藝術風格,它既注重歷史傳承又不拘泥于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而是通過探索創新型手法,更加注重表達文化價值與情懷。
這種現代設計理念與龜茲石窟的洞穴文明之間的碰撞、融合,無疑對人們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跨越千年的文化交匯。這樣的場景體驗,能讓消費者迅速與之形成共鳴,從而成功種草。
傳統零售的壁壘將逐步瓦解。通過場域的功能性變化,大量的客流涌入,從而刺激貨品的銷售,真正實現人貨場的共同作用。亦能同時打開全渠道,借由線下的活躍,為線上引流,利用每個渠道和端口不斷觸達消費者。
洞學館賦予了消費者全面深入了解商品和服務的直接機會,從而觸發消費者視覺、聽覺、味覺等方面的綜合反饋,在增進人們參與感與獲得感的同時,也使美克洞學館的價值得以進一步發現。
麥肯錫發布的《2020年中國消費者報告》中顯示,中國消費者行為正在分化,由過去各消費群“普漲”的態勢,轉變為不同消費群體“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消費行為。
針對這樣的消費趨勢,實體商業體驗也開始從最初的功能組合體驗,發展到空間娛樂及業態參與體驗,及至現階段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價值的全方位體驗。眾多品牌也希望通過強化商業空間與生活美學的鏈接,觸達更多消費者,美克的轉型正是最好的說明。據統計,美克洞學館試營業以來場內客流持續走高,45天客流達到56700人次,22700組(2.5人/組)客戶。1月雖有疫情反復,但在試營業和限流的情況下,仍出現客流的逆增長,帶動更多新客戶進店,45天新客戶成交達到2000萬元。
3 場景力量成為決勝武器
在《場景紀元:從數字到場景的新商業進化》一書中,人、貨、場不僅之于零售,之于主流商業仍是很好的解釋框架,但內涵和外延的變化遠勝過往。
數字化的人,是有趣味的人,可以橫跨短視頻社交網絡一窺直播背后的人設共性,趣味其實在于多樣性;數字化的貨,是有紀律的貨,決定了算法效率,也隱喻了供應鏈制勝的生鮮零售、網紅經濟和DTC (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對用戶的品牌建立方式)趨勢;數字化的場,是有內容的場,注解流量的生生不息,也為社交裂變與社群運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運營依據。
長沙文和友、長春這有山、蘇州淮海街、南翔印象城等,近年來,商業地產切切實實地見證到“場景力量”。場景打造為商業項目帶來了人流量、話題量,一定要堅持以“人”為基礎,足夠貼近消費者的興趣點,才能引起更多的情感共鳴,進而引起自發傳播,讓所到的人們有了身臨其境的代入感,而這一切最終都轉化為項目的價值增量,變成實實在在的購買力、消費力。場景打造不僅給人以深刻印象,還能夠刺激消費、促進營銷,完成商業的升級,實現產品高溢價。
商業地產應該屏除固有的招商概念,在社會消費里發現和拓展場景,場景的背后是社群,誰掌握了社群,誰才有機會重構場景。
如今的商業場景是體驗派的樂園、娛樂控的創造天地、圈層文化的聚集地、興趣付費的課堂。無論是哪一種,場景都代表著商業的好奇心和創新力,散發著無限的魅力。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商業場景,無限的內容在空間里重新被組合、被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