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英語作為旅游管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在職場領域中英語交際技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筆者深入分析了近年來高職院校旅游英語課程教學的不足之處,并從課程設置、教材整合、師資力量以及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等方面明確提出旅游英語課程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旅游英語教學;課程改革
【作者簡介】白曉娟(1980.10-),女,漢族,新疆呼圖壁人,昌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昌吉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院級課題資助項目“高職院校旅游英語課程‘以賽促教,賽課融合的教學模式探究——以昌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CJZY2018015)的研究成果。
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對旅游管理類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想要在就業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也必須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旅游英語作為旅游管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具有實用性、專業性、綜合性等特點。如何使畢業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崗位需求,如何為本地區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有競爭力的旅游人才,是高職院校旅游英語課程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方向。
一、旅游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定位模糊,課程設置不科學。旅游英語的課程應根據旅游服務行業的實際需求設置,要強調課程的應用性并突出地方特色,切實做到課程服務于專業,服務于就業。以我院的旅游英語課程設置為例,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二年級開設32課時的旅游英語課程。由于生源問題,我院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弱,有限的課時使任課教師處于兩難境地,補齊語言知識的短板則無法進行專業技能訓練,顧此失彼,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又因為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無法順利進行。這就導致了學生雖然學習了旅游英語課程,但是參加競賽時英語仍然是短板,且近幾年導游服務賽項賽后總結均反饋學生的英語能力影響了參賽學生的總體成績。另外,抽樣調查的畢業生反饋,在實習實訓時簡單的情景會話都無法完成。
2.旅游英語教材缺乏實踐性和實用性。作為一門具有行業特色的實踐型課程,旅游英語的教材選擇必須與旅游服務行業緊密結合。教材內容要緊緊圍繞真實工作任務,突出語言在旅游服務行業中的運用。我院旅游英語課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涵蓋22個單元,內容包括旅游業概況、導游職責、國內著名景區景點介紹及中國文化風俗等諸多內容,教材內容覆蓋面廣且教材內容難度大,缺乏實踐性和實用性,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只能完成教材中少部分內容。另外,該教材是全國通用教材,沒有涉及區域旅游文化,也未涉及天山天池、喀納斯等旅游景點,不能突出地方特色,而學生對此類工作崗位中會頻繁用到的知識知之甚少。學生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在工作崗位上用不到,而實際用到東西則沒有學習,從而無法實現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導致畢業生具備的語言能力與旅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差甚遠。
3.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學生主動性缺失。旅游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教師的教學內容雖然涵蓋了工作崗位中常用的語言表達,但教學方法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講授法,只注重了語言點、知識點的講解,而忽略了實際操練,且教學過程中過多關注基礎較好的學生。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部分學生只會被動接受知識而不能進行學以致用地訓練及運用,致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缺失。
4.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單一。旅游英語教學的考核方式過于單一,考核方式起不到激勵學生積極學習的作用。以我院旅游英語課程考核方式為例,采用的是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關注學生的考勤,作業完成情況,忽略了學生的課堂表現并且欠缺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的考核。期末考試采用的是筆試試卷形式,試卷側重檢驗學生對基礎語言知識點的掌握,忽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考核。
5.旅游英語課程師資力量薄弱。高職院校承擔旅游英語課程的大多是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盡管他們具備較好的語言能力,但缺乏旅游服務行業一線的工作經驗,缺乏真實工作場景的實踐經驗導致其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少部分教師雖具備旅游服務行業從業經歷,但他們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忙于教學、科研及班主任工作,之前具備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早已滯后,無法將課堂教學與崗位工作實際需求結合。總而言之,缺乏雙師型教師是影響旅游英語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 、旅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
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旅游英語課程改革刻不容緩。教師需要根據行業需求,調整課程設置,更新課程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知識應用及實踐能力。針對上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院校應進行全面系統地分析,明確提出相應的改革思路,進而使得旅游英語教學體系更合理實用、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1. 優化旅游英語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需要將語言知識與行業技能充分結合起來。根據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中原有的旅游英語的課程設置,增加基礎英語課程和旅游英語實訓課程。可將旅游英語課程開設一學年(共 32 周),每周 4 課時,全年共 128 課時。第一學年第一學期設置64課時的基礎英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英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基礎差的問題,并為學生學習旅游英語課程打好語言基礎。第二學期開設64課時的旅游英語課程(32課時的理論課時和32課時的實訓課程),這樣在第二學期的旅游英語授課過程中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基礎的語言知識點。理論基礎知識把握“必需”“夠用”的原則,強化教學過程的實用性。實踐教學可貫穿于課內實訓、二課堂活動、模擬技能大賽、社會實踐及定崗實習等各個環節中。課內實訓可采用行動導向的實訓項目和語言交際活動,也可以組織專業能力實踐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二課堂活動可開展各級各類競賽與社團活動,為學生搭建參賽平臺。另外,通過社會實踐、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活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形成課上、課下,校內、校外聯動的實踐教學模式。還可以通過增開選修課、在線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總而言之,旅游英語課程設置的宗旨為英語語言在行業中的應用。
2.創設實踐性課程,整合特色教材。旅游英語教材的選擇應突出實用性和前瞻性。教材內容要與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相銜接,根據旅游服務行業、企業、職業和專業特點,可在選取好教材后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處理,以真實的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教學內容,將教材中難度大且不符合學生崗位實際需求的內容刪除,可以補充地方特色內容如文化及景點介紹等。也可將技能大賽試題庫中的內容進行整合后融入旅游英語的教材中,最終形成契合符合崗位實際需求、操作性強的實用型教材。
3.探索實踐性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在教學方法運用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課內實踐活動,可采用模擬情景教學法,模擬未來工作崗位中可能面對的情景,例如:機場接機、酒店餐廳場景、購物場景等。也可參照自治區級技能大賽要求,組織班級、學院層次的技能競賽。將競賽引入課堂教學,通過下發任務的形式讓學生整體參與,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賽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賽意識,并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賽來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形成競賽性課堂。另外,還可以采用視聽觀摩法,即觀看真實工作場景視頻。討論辯證法,例如在處理游客投訴環節中討論合理的解決方案等多種方法。總而言之,要以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作為檢驗首要標準,提升學生旅游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4.制訂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要側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教師可充分利用綜合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優勢,采用以過程課程考核為主,綜合評價為輔助的旅游英語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具體考核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知識點考核。章節內容完成后,可將本章節出現的需要識記的導游基礎及導游業務語言知識點以試題庫形式發布在學習通內,組織知識點競賽,競賽按單元積分制評價模式,攢夠積分成績按百分比直接計入總成績。
(2)基于語言運用的業務知識考核。本部分考核內容可包括:景區景點模擬講解,工作過程情景會話等內容,考核方式可參照技能大賽競賽方式進行,以個人和小組兩種方式展開。評價形式以個人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評價標準可參照全國大學生英語等級考試口試標準及導游服務技能大賽英語賽項的評價標準。
(3)課程檔案記錄。本部分考核內容可包括網上自主學習及討論區發表觀點等等,評價形式可采用學習通后臺統計的數據。
5.強化教師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以提高旅游英語課程教學質量。在目前師資有限的情況下,高職院校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高職院校可“引進來”,即聘請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組成兼職教師團隊到學校任教,充實高職院校雙師教師隊伍。一方面可切實解決校內師資短缺問題,另一方面可充分發揮行業專家的優勢,對教師進行校內或企業內部培訓。
(2)幫助每位旅游英語課程教師找一個行業內的師傅,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積極與專家探討交流,及時了解旅游行業最新發展動態。
(3)旅游英語課程教師也應該積極主動“走出去”,去本專業崗位一線頂崗鍛煉。我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實習基地分布在全疆各地,學生在每年4月到10月的旅游旺季都會去企業跟崗實習,旅游英語課程教師可同專業課教師一起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一方面可了解地方經濟發展對工作崗位實際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彌補專業知識的欠缺。
(4)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的技能競賽,指導學生參賽,教師需要對行業的發展現狀有更深層次地了解,無形中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并以此為契機提升自身專業水平。
高職院校要將“引進來”與“走出去”充分結合起來,切實有效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旅游英語課程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技能競賽的指導能力。
三、結語
旅游英語課程改革應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要任務,依據旅游英語課程特點進行改革創新,通過改革提高旅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增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未來崗位競爭力,為旅游業的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曉梅.高職旅游英語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初探[J].科教文匯,2009(17).
[2]馮光武.新一輪英語類專業教育改革:回顧與展望[J].外語界, 2016(1):12-17
[3]劉芳.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旅游英語教學改革探究[J].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29-31.
[4]張順元.旅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探析[J].新時代教育,2018(30).
[5]劉嘉娟.高職旅游英語專業實訓教學的探討[J].職教論壇,2009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