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MOOC、SPOC等形式的網絡課程蓬勃發展,疫情過后,線上教學必將會以融合的形式出現在日常課堂教學之中。學前教育專業大學英語閱讀課在語言知識和技能訓練的基礎上,要體現較強的職業導向性,是極具特色的一門學科。傳統課堂教學融合SPOC線上學習的混合教學模式將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方向。
【關鍵詞】SPOC;混合教學;英語閱讀;學前教育
【作者簡介】郭冰潔(1987-),女,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
【基金項目】基于SPOC的學前教育專業大學英語金課建設研究(課題編號:GZB1320029)。
一、SPOC的概念及優勢
隨著線上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多種線上教學模式涌現,常見的有MOOC、SPOC等,其中MOOC應用較為廣泛。通常在大學課堂中,教師在課前布置線上學習任務,學生觀看MOOC視頻,記錄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共同解決線上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完成其他課堂教學任務。這一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豐富了教學形式。但是,MOOC線上教學資源并不一定能完全契合課堂教學內容,因此在資源選擇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與MOOC的“大規模”“開放式”形式完全不同是SPOC更適用于個性化制訂學習方案及學習內容。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縮寫,譯為 “ 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的。“Small”一詞規定了學生線上學習規模,學生人數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不等;“Private”一詞規定了線上課程學習限制,是非公開的、針對一定群體的限制性準入課程。對于學校而言,SPOC制作成本相對較低,更適合根據教學內容個性化制作所需的線上資源,創建學校特色的線上資源庫;對于教師而言,這一形式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創造性;對于學生而言,SPOC的教學對象更具體更有針對性,符合學生特點,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學前教育大學英語閱讀課的現狀
閱讀課作為學前教育大學英語課程的核心課型,是以職業相關的篇章閱讀為媒介進行語言知識的全面學習和語言技能的綜合訓練,主要包括詞匯、語法、篇章理解等。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教學內容要體現語言學習和職業導向兩個方面。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有一定的幼教基礎,并學習了蒙氏教育,對于職業相關的知識內容比較敏感,也增加了語言知識學習的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但由于學生以往的知識儲備較少,語言技能相對薄弱,對運用語言的自信心不強,個體差異較大,在實際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知識講解的重點單一。雖然學前教育專業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既體現了語言知識學習,又兼顧了職業相關的技能訓練,但在高校學生面臨英語等級考試壓力的情況下,傳統英語學習由于偏重語言知識的學習,強調學業成績的重要性,這似乎更受師生的歡迎。因此,在大學英語閱讀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知識的講解更偏重于詞匯、句型、語法等語言知識,而忽視了閱讀材料中所體現的職業相關知識。其實,在大學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應是專業相關知識,大學英語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公共基礎課,起著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的作用。單一的知識講解無法幫助學生真正地靈活運用語言知識,達到知識整合、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
2.練習形式單一。無論是知識學習,還是技能培訓,都需要通過練習來進行鞏固和提升,練習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筆試習題、口語交際、情景訓練等。而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練習形式較為單一,無論是語言知識還是語言技能訓練的主要形式,都是完成各種形式的習題,例如,詞匯和語法類知識,通常通過選詞填空、單選、改錯等筆試練習來完成知識鞏固;閱讀技能練習通常通過單選形式的閱讀理解試題來完成;而學前教育專業職業相關知識的練習少之又少,通常也是基于篇章理解進行閱讀方面的訓練。由此可見,學前教育大學英語閱讀課的練習主要是以筆試練習為主,形式較為單一。
3.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活動的結構方式,比較常見的有個別教學、集體教學等。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線上教學等形式應運而生。目前,高校普遍運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形式下的集體教學,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是以個人活動、小組活動為主。這種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雖然具有簡單、可操作性強、普遍適用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對于基礎知識較弱、學習自主性不強的學生而言,這種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
三、混合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注重當下,更要放眼未來。面對高校大學英語課程存在的問題,要擺脫功利主義思想,不能以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要時刻關注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挖掘學生潛能,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多元化評價學生。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線上教學模式趨于成熟,但由于線上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律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存在局限性,課堂教學又有其不可替代性,那么混合教學便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1.混合教學模式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線上教學蓬勃發展,一些知名院校紛紛開發網絡課程。直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促使線上教學常態化,全民線上授課加速了線上教學的普及。線上教學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使得學生主體性得以發揮,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自主學習知識,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但與此同時,線上教學的弊端隨之顯現,線上教學缺乏互動性、互動形式較為單一、不能及時答疑解惑、對學生自律性要求較高。而混合教學模式將線上線下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優勢互補,使學生能夠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
2.混合教學模式是教學形式創新的客觀要求。混合教學是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融合線上教學,通過教學模式的轉變,客觀地豐富了教學組織形式,為教師提供全新的教學改革思路。個性化的線上教學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拓寬學生思維。此外,混合教學模式還可以豐富練習形式,傳統的筆試練習可以通過線上測試的方式進行,促使學生以更積極認真的態度來完成練習,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線下課堂教學可以選擇互動性更強、難度更大的練習方式,如運用線上學習的語言知識進行情景訓練等。
3.混合教學模式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需要。線上教學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的弊端,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完成不同難度的練習,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而后,通過課堂教學來整合線上教學中不同層次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穩步提升,增強學習自信心,同時也起到了監督線上學習成果的作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混合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大學英語閱讀課的應用
混合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大學英語閱讀課的應用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教學內容要全面地涵蓋語言知識和職業素養知識;其次,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和資源的配置要合理;最后,教師要客觀綜合地對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成果進行多元化評價。
1.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分配。想要對線上、線下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分配,首先要了解線上、線下教學的特點,進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線上教學以講授為主,缺乏實時互動性,但教學資源可以反復利用,方便學生復習和整理。此外,各大線上教學平臺均可建立試題庫,便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和數據分析。因此,線上教學內容可選擇以語言知識講授為主的教學內容,完成學習后,可進行線上小測,測試后學生可查看答案詳解。教師則可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講解。
線下教學要做到優勢互補,重點突出課堂互動,互動形式多樣,教學內容應依托線上的理論學習,根據測試數據反映的情況進行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并進行以實踐為主的訓練活動。因此,線下教學內容需要對語言知識進行整合,并引導學生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以職業導向為主的實訓活動。
2.線上資源庫的建立。線上資源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文本資料、演示文稿、知識講解視頻、習題庫以及答案詳解等。文本資料可以提供每節課的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清晰地了解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重難點以及相關的職業知識。演示文稿則可以用來展示本節課的主要框架,以及每個框架下的具體內容。知識講解視頻主要包括語言知識(詞匯、句型、語法知識等)和閱讀背景知識介紹,為閱讀訓練打好基礎通過簡單的信息技術手段錄制個性化視頻課,建立本學科SPOC資源庫。習題庫及答案詳解則要根據線上自學內容而設計,主要是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相關的練習。建立線上資料庫時要根據具體閱讀篇章的具體內容對線上資源形式進行合理的選擇。
3.多元教學評價。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要注意客觀性和多元化。首先,相較于課堂教學,線上教學評價更要求客觀性,以確保學生認真完成線上教學任務,認真學習教學視頻內容后完成練習。線上測試不能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獨立完成練習,那么僅靠線上測試成績是不足以體現評價的客觀性的,要與線下評價有機結合。此外,教學評價不能局限于測試成績這種總結性評價,要與形成性評價進行有機結合。
總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依托SPOC線上教學的混合教學模式,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混合教學模式還需要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來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1):85-93.
[2]郭愛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以高職英語讀寫課為例[J].文教資料,2018(12):224-225+236.
[3]朱序.“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集.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