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量表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為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了科學的能力指標體系和準確的能力標尺,推動了高職英語教學、學習、測試的協調發展,為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供了風向標和指示塔,對高職學院英語教學和測評改革具有深遠影響。
【關鍵詞】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高職英語;教學影響
【作者簡介】王進(1979.06-),女,漢族,湖南益陽人,講師,本科,湖南長沙保險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金融保險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契合量表的高職英語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8WTC33)。
2018年6月1日,教育部高教司頒布實施《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量表采用面向運用的原則和方法描述了高職生必須具備的英語語言能力,以綜合運用為中心,概述了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協調發展的路徑,用科學、簡明、清晰、規范、可觀測、易理解的描述語描述了學生在特定情境下調動各種能力需要掌握的語言交際行為,界定了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必須達到的標準。量表使用能做的描述語將英語學習者或使用者的能力從低級到高級分為9個階段,共有1個總表、8個分技能總表、69個分技能表和8自評表,全面界定了英語學習者或使用者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必須達到的標準,筆者經過定性分析,發現量表的描述語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 以語言交際為基礎。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語言交際就是人類為了傳播、說服、調查、舉薦等原因而通過說與聽、寫與讀等方式進行的語言信息傳遞。量表總表、分技能表、自評表都是以基于語言交際的方式而呈現,如聽懂語速正常與個人興趣相關的口頭表達,能就服務、賬單等商貿事宜進行簡單交談、能讀懂簡單流程圖并各理解流程之間的關系等。
2. 以語言運用為目標。語言運用指通過或口頭或書面的語體色彩、運用或質樸或通俗的語言特色、或簡單或復雜的語言句式來完成交際任務。量表從能力、內容、語言三個維度描述語言學習者或使用者必須具備的運用能力,如根據已給指令和信息進行準確執行(能力維度),借助模版撰寫簡單的英文產品說明書(內容維度),理解圖片或說明性文字(語言維度)。
3. 以任務產出為原則。語言的工具性作用不可小覷。任務產出就是指語言的產出導向,即學習者在接受特定情境下的語言輸入之后能使用語言具體完成什么任務。所以,量表描述語都是強調在什么樣的情境下能使用英語進行什么樣的產出活動,如使用英語指令組織團隊籌備活動、使用英語指示簡單電器操作說明、使用英語評議某種心儀商品價格等。
量表由國內一線英語專家耗時三年研制,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服務教育、服務考試、服務社會。作為國內首個面向中國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英語能力標準,量表能為英語教師分層教學開展、課程目標制訂、教學設計完善、網絡課程開發、考評方式選定等提供一個共同的參照基礎,筆者根據量表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實踐教學,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 依據量表進行了多元化分級精準教學。筆者依據自我評價量表指導學生按照“我能……”的等級描述語銜接定位自己的英語能力和應用水平,再依據學生的自我評價等級將授課對象進行集群劃分,根據不同級別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學習是否發生、是否有效、是否達標。這種因材施教的個性化特色教學針對性地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促使大學英語教學朝規范化方向發展。同時,學生通過自我評價量表對自己當前的知識和學習有全面、完整、系統的界定,對未來的學習目標也有了明確清晰的方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
2. 依據量表制訂科學規范教學目標。筆者依據量表3、4級指標描述、敘述、說明、論述、指示、交流六大語言能力活動,確定學生進行日常語言活動必須掌握的語言知識和語用知識,本著運用語言理解信息和運用語言表達信息的原則,篩選預訂、介紹、咨詢、面試、抱怨、投訴、稱贊、請求、婉拒、建議、感激、預約、警示、通知、詢價等適切高職學生的主題,接著選擇、整合、加工適切的項目教學內容,然后從培養識別、提取、概括、分析、批判、評價六個認知能力出發詳細制訂項目模塊要掌握的語言知識,要運用的語言策略,要整合的語料素材和要培養的語言技能,挖掘項目模塊的語言學習目標、語用交際目標和學科育人目標。
3. 依據量表完善教學設計。筆者從項目模塊的主題、內容、語言、組構、語用等維度出發,依據量表框架和產出導向原則,分析單元項目教學聽力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語用理解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語用表達能力,設計適切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邏輯思考辯析能力和人文文化精神素養,特別注重依據不同的主題,設計特定的語言情境,讓學習者完成不同的交際任務,采用語言活動來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將聽、說、讀、寫等技能訓練貫穿于各種活動之中,同時依據量表挖掘項目的語言應用價值和思政育人價值,既完成了語言應用教學的基本任務,又實現了“立德樹人”高層次的教育目標。
4. 依據量表開展“學練評測”一站式體驗教學。筆者依據量表“能做”的描述語,設計語言活動,規定要達到的質量標準,積極運用智慧平臺設計教學、手機互動激活課堂,過程監控多維評價、學習分析反撥教學,思辨探討升華主題,確保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是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學生是參與、體驗、探究學習過程的主體者,這樣的學習模式提升了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管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練評測”一站式體驗教學通過生動優質的學習內容、高效便捷的教學工具、無縫對接的多終端支持,全方位地提升了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學練評測”一條軌道促進了大學英語的教、學、評、考協調發展。
5. 依據量表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科學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傳統的教學主要采用一錘定音的終結性評價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評價片面單一。筆者在教學全過程中依據量表以檔案袋觀察,主要是獨立任務樣本和獨立作品樣本觀察為載體實行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為主要形式的形成性評價來評估學生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形成性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作為一種促學性評價,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期末,采用標準化考試來評估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能力。兩種評價形式相結合保證了教學質量檢驗的多元性、有效性、科學性和準確性。
量表對高職英語教學具有規范、整飭、指導意義,筆者在清晰把握量表理論依據、研制思路和框架結構的前提下,全面匯總并縱橫分析了高職生對應的量表三、四級的各級指標,歸納總結了高職英語教學必須重點把握的語言知識、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策略能力,接著采用設計特定情境下語言活動的方式著力提升高職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探索了量表對高職英語有以下幾點影響:
1. 促進了英語教學的規范科學。筆者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定性定量數據分析法分析量表描述語以構建教學模塊、確定教學內容、制訂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學習指南、考試大綱等,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依托量表設計教學活動,促使大學英語教學朝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引導、整飭、規范、提升了我院大學英語教學。
2. 促進了英語教學的與時俱進。筆者在實踐教學中強調大學英語聽、說、讀、寫全面協同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語用能力和用英語解決生活問題與工作問題的能力,以語言情境化、語言應用活動為中心,提升了我院大學英語教學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提高了英語教學的整體成效,健全了能力與知識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學業考核評價體系。
3. 促進了高職生的全面發展。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督促學生通過學習理解、 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英語學習活動,運用已有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項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了學生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的全面提升。
4. 促進了全科育人的發展趨勢。筆者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做好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價值觀的塑造工作,確保育人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教師圍繞育人的主旨,把知識導向和價值引領相結合,使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錘煉心志和養成品性的過程,使教學內容超越了教材的邊界,使教學輻射超越了課堂的邊界。
5.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筆者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避免了長期以來英語教學只引入西方文化,而忽視了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現象,注重用英語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強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樹立了學生當好中國文化傳聲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學習量表的具體使用方法、采用定性分析法歸納量表3、4級涵蓋的語言活動、采用定量數據分析法統計學生自我評價量表級別,采用頭腦風暴、工作坊、觀察法、實踐研究法開展量表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采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探討提高高職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路徑,作為他山之石對高職院校的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本文研究成果基于本院實際教學情況,因學生生源差異、教師學識與經驗差異及教材借鑒使用差異,難免存在欠缺與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學研究對象基數不夠大、研究范疇不夠廣、教學策略也有待進一步豐富,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筆者仍需繼續探討量表在日常教學中的使用,繼續拓寬、拓廣量表實踐范本,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建達.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與英語測評[J].中國考試,2018, 11.
[2]劉建達.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與英語教學[J].外語界,2019,3.
[3]劉瑋.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指導下英語語用多模態語料庫的創建及應用[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20,6.
[4]王守仁.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18.
[5]朱正才,曹藝.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描述語量表化與等級劃分[J].中國外語,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