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養以及人文素養。因此,如何提高現代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學生的特殊性以及人才培養的特殊性,高職教育改革顯得尤為迫切。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其提出的生活德育理論是在長期教育實踐中探索得到的重要成果,提倡教學做合一,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符合高職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基于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路徑實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路徑
【作者簡介】張瑋利(1980.11-),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揚州分院,高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往來越來越密切,使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升高。因此,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指出,高等教育需要秉持著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將思政教育融入當代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深入挖掘各項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在專業課程中需要重視思政教育的開展,使得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政治素養。從目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已經進入了誤區,過度重視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而忽略了英語教學中的育人功能,導致英語課堂教學死板、僵硬,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下降。同時,英語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語言表達情感與精神,因此需要深入挖掘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思政資源,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的內涵認知
1.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的目標。陶行知先生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思想,這也是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的主要目標。這句話中的“真人”是指有高尚品德,敢于追求真理的人。陶行知先生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求真知、講真話,提倡學生要做一個真君子,在研究學問的過程中,追求真理而放棄無用的學問。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需要學會“每天四問”,其中就包括了“道德有沒有進步?”。做一個有高尚操守的人,自覺抵御不良風氣的侵害。陶行知先生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陶行知先生主張,學生需要做一個“人中人”,不是剝削百姓的統治者,也不是整日備受壓迫的勞苦大眾,需要做一位能夠為老百姓分憂解難的“人中人”,這是陶行知先生追求的理想人格,能夠服務于國家、社會的人。陶行知先生強調,一個人必須要有獨立的意志與思想,從而實現“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追求。
2.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的基本內容。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五方面:①愛的教育。自愛是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中的基本內容,陶行知先生對考試作弊現象進行了嚴肅的批評,認為這是一種不自愛的表現,作為一個學生做出這種行為是露出不誠實的一面。自愛作為道德的出發點,只有自愛的人才能更好地愛其他的人,從而實現學生之間和睦相處、相互友愛,師生之間互愛互助,從而在遇到危機時能夠共同面對,從而到“愛國”的局面。陶行知先生認為,師生平等,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共同進步。②人格教育。陶行知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是有學問和本領的人,沒有道德也無法用在正處。陶行知先生認為,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需要秉持著友好的態度,自覺杜絕各種惡習,從而做到師生以及同學之間都能夠友好相處,每個人都能夠做到文明舉止,從而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同時,學生還需要形成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在面對困境時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持續的前進,從而推動社會進步,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③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精神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人們對國家最深厚的情感,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凝聚力。陶行知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中滲透出愛國愛民的高遠志向,其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各種各樣的辦學方式,將這種信念傳遞給所有人,包括平民、工人、農夫,讓更多人堅定了愛國情懷,為了實現祖國興旺而做出努力。④法紀教育。法律作為約束人們行為的重要準則,需要通過教育讓人們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因此,法紀教育需要從學生開始,共建校風,共守校規是改進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若一個學校沒有紀律約束,沒有遵循紀律的學生,那么學校就不是學校。因此,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⑤民主教育。民主與自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的理想,也是其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內容。陶行知先生強調,在生活德育中必須要用民主的精神與方式來對待學生,不能用強硬的態度來要求學生,人的命運是由自己決定的,因此需要讓學生學會“自立”,之后才能“自強”。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有助于開展思政教育。高職教育之所以能夠快速的發展,這主要是由于社會對于生產、建筑、服務與管理一線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升高。隨著近些年來高職擴招數量的不斷增長,學生數量也不斷增多,但是高職生的思想狀態卻令社會擔憂,多數高職學生存在學習能力低下、缺乏政治素養、自我控制能力弱等問題,因此如何培養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使其擁有較硬的實踐能力,同時又能夠良好地適應實際工作環境中的各種要求,擁有良好的心理素養,并且要能夠承受得住工作壓力對身心的考驗;此外,還需要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與愛國主義精神,能夠抵御不良思想的侵害,具備愛崗敬業、積極向上以及良好團隊的合作精神。
但是高職院校主要是通過思政課程開展思政教育,而專業課程鮮少有思政教育內容,很多教師也認為思政教育應該是思政教師的責任,這就使得高職思政教育的開展受到限制。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專業課程中通過滲透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能夠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效率,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比較注重英語知識的講解,且采取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較低。而高職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開展能夠為英語教學創造一個新的方向,在確定教材后深挖背后隱藏的思想教育內容,并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升華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這也是教師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思政教育內容的融入需要教師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重新設計,以此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三、基于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現路徑
1.提高教師的思政意識與道德操守。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需要具備淵博的知識以及良好的教育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只學習專業的知識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遠遠不夠,要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必須要對價值有正確的理解擁有對善惡有著良好的辨別能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新社會時期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高職英語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由于教學內容以西方文化知識為主,包括西方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價值觀念與政治文化等內容,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教師應該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讓學生形成高度的民族責任心與愛國精神,堅定黨的指導與方針政策,這就需要教師擁有良好的思政意識與道德修養。因此,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提高高職英語教師的思政意識與道德操守,教師也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課程教學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同時也是思想的啟發者,教師的思想品德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這種影響對學生是持久的。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自身語言行為對學生的影響,需要謹言慎行,用自身魅力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深入學習陶行知生活德育理念,保持思想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從根本上獲得學生的尊重;同時,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糾正個別學生不正確的思想,傳遞正能量,關心愛護學生,以此感化學生。
2.優化教學內容,滲透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方法仍比較滯后,主要是采取傳統教學方法,缺乏趣味性與實用性。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根據高職英語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要求,堅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念,堅持適用性原則,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在強化思政教育的基礎上,高職英語教學需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選取,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狀況,需要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在此基礎上需要充分考慮到教書育人的要求,確保教學內容的流暢,例如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的用法對于高職生來說具有較高的復雜性,不應過多對語法進行全面講解,而是需要為學生掃除障礙,通過簡短的例句來提高學生對用法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閱讀課文內容,挖掘課文深層次的內涵。同時,由于傳統教學方法缺乏趣味性,導致教學失去育人功能。因此,需要增加教學內容中可以增加師生互動的話題,增加課堂互動。例如,在關于節日方面的主題中,很多學生對于西方的萬圣節、圣誕節、情人節等都比較熟悉,但是對于感恩節則不太熟悉,甚至有些學生將感恩節與圣誕節混淆,因此在課程開始之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讓學生了解感恩節的來歷以及慶祝方式,并與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比較,回憶自己人生經歷中受到他人幫助的經歷,提高學生對于幫助他人的積極性,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開展。
四、結語
在國家大力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推動高職教育改革的進步。目前,高職英語教育主要以書本知識為主,采取傳統式的教學方式,但是沒有重視思政教育的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引導,也沒有重視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實際上,高職英語教學中有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因此教師有義務啟發學生的思想,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陶行知生活德育理念認為,學校在傳述知識的同時需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從而讓學生學會“自立自強”,但是僅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從各學科中滲透思政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需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陶行知生活德育理念,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推動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楠.用陶行知思想與“教學做合一”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學質量 ——以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研究為例[J].文教資料,2020,2 (26):228-230.
[2]韓先艷.運用“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質量[J].中外交流,2019(22):10.
[3]王茜.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45-48.
[4]管旺俊.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考試周刊,2018(96):10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