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故事板塊是小學英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個單元的“主題意義”是貫穿單元語篇的主線,是單元各個語篇表達的內涵與傳遞的意義。單元標題與單元主題是“名”與“實”的關系。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有些老師會忽略“主題意義”這條主線;沒有主題意義的英語故事教學,往往存在以下兩種現象:片面強化語言知識的機械操練;完全脫離故事內容,自創(chuàng)語言學習情景。學生在故事課上被動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就導致了思維的懶惰和依賴。這兩種情況缺乏主題意義,對學生來說新意不足,使他們在故事課中興致不高,致使故事課的教學效率低下。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主題意義
【作者簡介】徐淑萍(1971.05.30-),女,漢族,廣東中山人,廣東省中山市阜沙鎮(zhèn)阜沙中心小學,小學英語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故事教學,注重主題意義的引領,注重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這一過程既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整合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主題意義的過程。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故事教學,主題的導入和總結都非常重要,其中主題導入途徑有以下六種:1.主題小視頻導入;2.頭腦風暴式導入;3.聊天式導入;4.主題篇章導入;5.游戲導入;6.開門見山式導入。故事教學結束后,主題意義課堂的總結主要有以下途徑:1.教師或學生的語言文字總結;2.學生自繪思維導圖總結;3.學生的語言總結。
一、 何為英語學習觀
英語活動觀,具體而言,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并從中學習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yǎng),促進多元思維,塑造良好品格,優(yōu)化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確保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英語學習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落實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實施好英語課程需要有機整合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學習活動,以實現目標、內容和方法的融合統(tǒng)一。
二、當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存在的兩種弊端
故事板塊是小學英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往往存在著兩種弊端:1.片面強化語言知識的機械操練,目的只是為了考試。比如:在Fun With English 教材五年級下冊的Unit6 的故事教學中,有些老師只是強化How often 這個句型的問與答,以及He doesn't wash his face.這個否定句式,而忽略了學生對故事的整體理解,忽略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應該摒棄的。2.故事教學完全脫離故事內容,教師自創(chuàng)語言學習情景。學生在故事課上被動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就導致了思維的懶惰和依賴。比如:在Fun With English 教材五年級下冊的Unit6 的故事教學中,有些老師匆匆解釋完故事,然后以考試為目的,自創(chuàng)一篇閱讀理解,以閱讀的形式來訓練學生,偏離了篇章,沒有很好地引領學生去理解篇章,更沒有很好地去訓練學生的思維。
以上兩種教學模式,都是以考試為目的,不是在主題意義下的學習,不能很好體驗英語活動觀的理念,不能很好培養(yǎng)學生理解篇章的能力,更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拓展遷移能力,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 基于英語學習觀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主題的導入途徑
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
英語活動觀倡導英語教學要以“英語主題意義為引領”,所以英語的課堂教學設計的第一原則是主題引領原則。主題意義的提出,可以有以下途徑:
1. 主題小視頻導入。比如,在學習Fun With English 教材五年級下冊的Unit 3 “On Vacation”的故事教學中,可以播放一個度假的小視頻,讓學生明白本課主題是“on vacation”。小視頻具有節(jié)奏快、色彩鮮明、趣味性濃厚等特點,可以瞬間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用它來做主題的導入,效果較好,但小視頻的選擇要注意健康活潑,不要無厘頭的搞笑,否則學生會被帶偏,整堂課的效果大打折扣。還有一點要注意,小視頻最好是下載下來的, 以防在線播放,容易出現廣告等不該有的現象,嚴重影響教學。
2.頭腦風暴式導入。所謂的頭腦風暴式導入,就是由老師出示和主題有關的一幅圖片或者一個詞語,由小組討論說出和此相關的詞匯、句子等。比如:在學習Fun With English 教材五年級下冊的Unit 5 “My Favorite Activities”的故事教學中,老師可以出示一張已經學過的go swimming 圖片,然后讓同學們說出和此相關的一些活動,各小組開始積極討論發(fā)言,大家分別說出了go hiking, go ice-skating ,go swimming ,play basketball等活動,此時老師出示本堂課主題:My Favorite Activities,學生自然明白了本課的主題意義。
此主題意義導入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舊知識帶出了新知識,有利于故事的學習。
3.聊天式導入。聊天式導入,就是英語老師在課堂上以和學生聊天的方式導入主題。比如,在學習Fun With English 教材五年級下冊的Unit 5 “Going Outing”的故事教學中,剛開始上課,老師以聊天的方式和學生互動
T:Wow, so nice , today! I want to go to the park.Do you want to go with us?
S: Yes, we do.
T: Let's guess. What can we see in the park?
S: We can see some...
T: Maybe we can see some birds... Let's see what does Gogo want to do, Ok?
然后老師板書:Going Outing,實際上,Unit 4的故事主題意義不是很明顯,如果換做主題意義比較明顯的課堂,聊天式導入非常吸引學生, 既鍛煉了學生口語,又拉近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也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明白了故事的主題。
4. 篇章導入。篇章導入的方式是學生閱讀和故事主題有關的一個小篇章,由學生自己歸納主題,然后進入故事中。篇章導入實際上是用文字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它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語言環(huán)境。篇章的設計要注意以下三點:1.緊扣主題意義;2.篇幅不宜過長,短小精悍;3.篇章不易過難,以學生迅速找到主題為原則,否則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在講授Fun With English 教材五年級下冊的Unitt3 “My Favorite Activities”的故事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篇章:
Next Sunday,we are going to have a vacation. We going to have a party with our family. We are going to buy some food and fruit. We are going to play games. We are going to see a movie together.
這樣一個小篇章,立刻讓學生明白We are on vacation,然后老師導入“On Vacation”主題,學生接著會談論他們度假時常做的事情,緊接著導入Story部分。
5.游戲導入。以游戲的方式導入主題,這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比如:“Let's Guess”小游戲,老師出示一張被蓋住二分之一的圖片,讓學生猜猜看,Gogo打算做什么,大家各顯神通,分別猜出:He's going to climb the mountain. He's going by plane.等句子。這時候老師出示主題:Vacation Plans.然后學生們明白了原來Gogo在制定他的 假期計劃。
再比如:“Good Habits”單元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做“I say,you act”游戲,老師讀單詞,同學們做動作,都是一些表示習慣的動作,當做到好習慣時,同學們伸出大拇指;當做到壞習慣時,同學們搖頭并擺手。這樣的游戲導入,可以讓學生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也深受學生的喜愛。
6. 開門見山式。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是最普通、最直接也是最常見的,此種導入方式由老師直接出示主題,如果課堂時間有限的話,老師們往往會選擇這種方式來導入。
四、 基于英語學習觀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主題意義的總結途徑
一個主題內容結束了,總結是必不可少的,善始善終才是一節(jié)完美課堂的特點。
主題意義有導入,必定也要有總結。
主題意義引領下的故事教學主題總結途徑有三:
1. 教師語言或文字總結。教師會在課堂即將結束時,用語言或文字來對整堂課進行總結,主題導入,再回到主題。這種總結方式言簡意賅,意義鮮明,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老師們大多選擇這種方式總結,老師們往往以幻燈片或直接的語言總結方式來進行。
2. 學生自繪思維導圖式總結。由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總結, 這是一堂課所學內容輸出部分的有效顯現,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十分有利,最終落腳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上,是課堂非常成功的有效顯現。
比如:在五年級下冊“Good habits”這個單元里,故事教學結束后,由學生自繪了本堂課的一幅思維導圖,在這里選擇一幅貼上來。
自繪思維導圖式總結,既有利于學生復習總結所學內容,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模式, 它符合英語活動觀的倡導理念,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當然學生自繪思維導圖的能力培養(yǎng)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老師應該有思想準備并做長期計劃。
3. 學生結合關鍵詞的口頭總結。這個總結方式和上面學生自繪思維導圖總結模式一樣,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降低難度,老師可以給學生搭橋,比如給出關鍵詞,再比如說給出圖片,或給出思維導圖,讓學生進行填寫。這是對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一個考驗,也是符合英語學習觀的要求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的。它有一定難度,但堅持下去, 學生必定會形成能力。
五、結語
在英語活動觀的指引下,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主題意義的導入和總結是有多種途徑的,我們應該結合具體的課例和學生的實際,選擇不同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