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紅
摘? 要:目的? 對兒童保健工作中開展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方法? 實驗觀察對象為榮成市中醫院常規進行健康體檢的兒童,總計50例,選取時間范圍自2017年1月~2019年12月,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保健,觀察組加用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均干預6個月。比較兩組行為、體格發育的評分[采用年齡與發育進程問卷(ASQ-C)表]以及常見病發生率的差異。結果? 干預前,兩組ASQ-C評分比較尚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6個月后,兩組ASQ-C評分均升高,且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較高,常見疾病發生率較低(P<0.05)。結論? 在兒童保健工作中積極采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模式,有益于促進兒童良好的行為、體格發育,減小其常見病發病率。
關鍵詞:兒童保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R17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3-0171-02
嬰幼兒時期是兒童體格和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十分脆弱的時期,大多數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了解不夠。他們認為滿足基本的生理條件可以使兒童健康成長,但兒童時期容易發生各種營養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且兒童心理行為問題也往往在這個時期種下根源,故為兒童健康成長予以兒童保健管理十分必要。在兒童保健的方法上,中醫有其獨特的見解和手段,中醫保健具有操作安全、實用性強等優點,是一種綠色保健方法,開展積極的保健干預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1]。基于此,本文便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模式應用于兒童保健工作當中,并對實施效果進行如下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榮成市中醫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健康體檢的50例兒童,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25)與觀察組(n=25)。對照組男19例,女6例;年齡1~6歲,平均(3.11±0.79)歲。觀察組男20例,女5例;年齡2~7歲,平均(3.21±0.68)歲。組間基線數據值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有可比性。本試驗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納入標準:①均配合度較高;②均為正常分娩兒,無生理缺陷;③患兒家長均已經提前了解實驗內容,在自愿的前提下于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排除標準:①早產的兒童;②發育異常兒童;③伴有精神、智力障礙的兒童;④伴有先天性疾病的兒童;⑤伴有家族遺傳病史的兒童。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保健:建立兒童健康檔案,對嬰幼兒發育、體重、身高情況結合體檢報告進行評估,并向兒童家長發放教育手冊,向家長宣教嬰幼兒常見疾病(濕疹、佝僂病、肺炎、感冒、腹瀉)的相關知識及防治措施,根據嬰幼兒的年齡給予不同時期的營養,注意輔食、魚肝油、鈣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①對兒童的生理特點進行評價,中醫及兒童健康護理專業人員為兒童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包括兒童飲食指導及日常照顧活動。②根據不同時期兒童不同病癥進行中醫保健:如夏季兒童出現高熱無出汗癥狀,可用中藥木樨湯熏蒸、出汗退熱;穴位貼敷用于防治哮喘、鼻炎等慢性過敏性疾病,它是用蜂蜜、姜汁等介質將粉狀中藥混合,敷于特定穴位,穴位敷貼通常在三伏期間進行;兒童按摩應按一定的頻率、時間和方向對體表相應穴位進行操作,進而調節臟腑功能活動,調節陰陽平衡、經脈、促進氣血運行。③定期(每月1~2次)進行電話或上門隨訪,對被監測者其成長發育各項指標做記錄,對家長的干預措施進行統計,對家長在嬰幼兒發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指導。
1.4? 評價指標
(1)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采用年齡與發育進程問卷(ASQ-C)表[2]評估兩組行為、體格發育的評分,包括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溝通、解決問題、個人-社會5個維度,6個項目,每個項目有“是”:10分,“有時是”:5分,“否”:0分3個答案。得分越高,嬰兒發育越好。(2)比較兩組常見疾病發生率,包括腹瀉、缺鐵性貧血、感冒、其他疾病。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工具使用SPSS22.0軟件,計量值的表達形式為(x±s),檢驗方法為t檢驗,計數值的表達形式為[n(%)],檢驗方法為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ASQ-C評分
兩組ASQ-C評分干預前比較,無差異性(P>0.05);兩組ASQ-C評分干預6個月后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檢驗值提示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1。
2.2? 常見疾病
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常見疾病發生率較低(P<0.05)。見表2。
3? 討論
兒童正是人體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預防疾病、保證其能夠在健康的狀態下茁壯成長,定期健康體檢尤為重要。常規體檢可有效提高兒童免疫力,屬于兒童計劃免疫。兒童保健的主要工作是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根據兒童生長發育特點,盡可能減少甚至是規避給兒童健康成長、發育造成的影響因子,使兒童在健康的成長環境中得到全面發展。目前,及早正確有效的保健干預可以有效地保護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兒童的智力、體格發育、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奠定良好的基礎[3]。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ASQ-C評分干預后均升高,且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較高,常見疾病發生率較低,表明若能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及內容積極的應用到兒童群體保健工作當中,可促進兒童行為、體格發育,降低常見疾病發生率。兒童保健能促進兒童健康發展,這可能與父母據此能夠提高對兒童的教育水平,健康喂養兒童,及時解決兒童問題有關。兒童保健有助于培養兒童觸覺能力,如對兒童進行直接指導或指導;向兒童家長進行有關知識宣教,通過予以相應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兒童家長對兒童的管護水平,保證良好的保健質量。雖然西醫對于兒童疾病的治療保健有一定效果,但相較而言,中醫強調對兒童實施的健康管理服務卻是將核心放在兒童發病前,為兒童提供積極的健康干預措施,從而降低兒童發病率,改善兒童健康狀況。中醫藥健康管理會在評估兒童體質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病癥特征進行針對性的中醫保健,效果較常規保健更好[4]。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兒童病癥進行中醫保健,向家長傳授中醫按摩方法,能改善小兒脾胃功能,平衡消化系統,消除積食,健脾,調節陰陽,疏通筋絡,促進氣血循環,進而改善兒童的健康狀況,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發育[5]。定期電話或上門隨訪可更準確地了解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給予患兒家長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兒童生長。
綜上所述,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用于兒童群體的保健工作,可促進兒童行為和身體發育,減少常見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浩,段紅梅.兒童中醫保健優勢及其適宜療法[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9,30(05):498-500.
[2]楊青,花靜,陳振江.家庭支持環境對3~4月齡嬰兒ASQ粗大運動得分的影響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8,26(09):944-947.
[3]田園,于廣軍,章春草,等.互聯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調查與分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8,15(05):528-532.
[4]關旭靜,吳先萍,金必輝,等.四川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兒童健康管理必備設備調查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9,35(11):1280-1285.
[5]馮益.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4):3105-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