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萍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事實上,一些語文教師并未將口語交際教學的地位等同于閱讀教學等其他教學內容。幾年來,筆者一直致力于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這讓我把目光集中在口語交際課上,聚焦在課中的即時性評價上。我認為口語交際課中的即時性評價是一種與口語交際教學過程緊密結合的進行性評估,給被評價對象提供關于自己口語表達、交際互動等情況的信息,以幫助學生調整控制后續學習的行為,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我們可有意識地從以下幾種形式入手,用即時性評價來豐富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師生間的評價
這種評價形式是我們口語交際課中最常用的,而且對于我們的課堂即時性評價而言,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特別是教師,要善于觀察傾聽,并迅速捕捉課堂進行中的各種信息,靈活果斷地采取恰當有效的評價策略與措施。在學生交流時,教師可給予一些評價,比如,從表達的條理性上加以評價引導,“先總說,后分說,真好!”比如,在交際的體態上加以評價引導,“說話時眼睛真誠地看著你的聽眾,這樣才有禮貌!”比如,從表達的個性化方面去評價,“不僅有故事的內容,而且有自己的想法。”這些看似教師不經意間的評價,事實上在有意識地提出交際的要求,提升學生的交際質量,讓學生在課堂的訓練中有所收獲,有所進步。教師也可有意識地將學生帶入評價中,結合教學內容或用自己精彩的示范演示,讓學生通過對教師表現的評價來總結出方法經驗;或故意展示學生容易在交際過程中犯下的共性錯誤,讓學生通過對老師的評價,去發現自己的不足或錯誤,引以為戒。同時,也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評價能力。這種即時生成的課堂資源,是口語交際訓練中的一塊塊瑰寶,要求教師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及時把握,充分利用。
二、生生間的評價
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思想、看法、意見、經驗、情感等的活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是口語交際課堂中高層次的互動方式。如在《奧運沙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課前去收集奧運健兒們成長背后的艱辛故事,并創設了“奧運健兒新聞發布會”的情境,讓一部分材料收集豐富的學生扮演奧運健兒,其他一部分學生則以記者的身份出現,通過“健兒”與“記者”間的互問互答,互聽互評,互相啟發,形成交際互動活動的過程。最后,請“健兒”們評出“最佳小記者”,請“記者”評出“最佳運動員”。這最后的評選過程讓學生們成為評價的主體,提出自己的看法,讓評價人與被評價人再次形成人機互動,培養一種更高要求的互動。在這種互動中,對于同一個學生的評價,有的學生會持支持意見,有的學生會持反對意見,而這種可能既有支持也有反對;有的可能表達得比較委婉,有的可能表達得比較直接,各不相同。那么對于被評價者來說,他得到的是多方面的建議和幫助,有助于他對自己的口語交際水平有一個真實的、全方位的認識,建立自信,不斷改進,獲得發展。
三、學生自我評價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這告誡后人,若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如《走進剪紙》一課的教學,在創設剪紙作品展銷會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找人推銷自己的作品,并去選購自己喜歡的作品。在結束交易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自我反思和評價:在交易過程中,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在哪里?這一設計,讓學生總結自己的成敗得失,通過回顧自己的交際過程,發現自己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于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考策略、交際方法具有積極作用。學生不了解自身的口語學習情況,講到哪里算哪里,交際過程中沒有回頭看,沒有消化,沒有查漏補缺,顯然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口語交際課低效率的癥狀所在。我們應在口語交際課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了解自我作為突破口,把指導學生學會反思、學會客觀評價自己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著力點。
四、群體間的評價
通過人際間的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的精神,也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口語交際課中,團隊的合作情況和能力,自然也是即時性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如在六年級《民風民俗》這一主題的口語交際課教學前,可以讓學生以自由結合的小組為單位,通過采訪、閱讀、上網等形式收集各地的民風民俗。課上創設了“民風民俗發布會”的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交流,并在最后環節安排了點評環節,讓學生說說小組合作的感受。學生暢談自己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感受,點評其他小組合作的亮點和不足之處,此舉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即時性評價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即時性評價,有助于啟迪學生的心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讓我們從即時性評價這一個個小小細節上入手,用充滿真情與藝術的評價,讓口語交際課堂激情飛揚,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