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孝波
北斗文化引領下的蓮海學校精神是“競·合”精神。“競爭”與“合作”是現代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很多人不是輸在不會競爭上,而是輸在不會合作上,這也契合了“北斗星”是一個星團的團隊精神。在“競合”精神的引領下,蓮海學校全體師生共同追星逐夢。合作與競爭式的學生學習模式是我校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形成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競合”伙伴式學習小組模式的應用,既便于學生之間互助合作共同成長,又引入內部競爭和外部競爭,促進學生比學爭優。
一、“競合”伙伴式學習小組的基本架構
全班學生按照綜合成績和日常能力表現,分為ABCDEF六級,每級中選擇一位學生搭配,形成6人學習組,架構起整個教室內所有學生的“競合”伙伴式學習小組的坐區劃分模式。
從坐區設置中很容易看出,AB兩名同學是這個合作小組的核心人物,EF兩位同學是小組中的受助人,C和D同學是小組中的學習提升潛力股。
二、“競合”伙伴式學習小組的運行關系
1.學習組內的互助合作關系。
每個學習組內首先形成同桌互助關系。C同學是F同學的進步幫扶第一責任人,因為F同學基礎相對薄弱,產生的疑問基本可以由C同學解答。C同學在解答F同學的問題的同時,等于自己又把知識內化提升了一遍。一個問題讓C同學和F同學實現了知識的雙贏。D、E兩位同桌的學習合作關系等同于C、F兩位同學之間的合作關系。當然,C、D兩位同學單憑自己的知識能力難免會出現解答不出來的問題,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由A同學對C和F兩位同學負責解答幫扶;由B同學對D、E兩位同學負責。這樣一來,6人學習小組就可以裂變成兩個3人合作組,在3人合作小組內部產生良性互動。
2.學習組之間的合作互助關系。
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可能遇到3人合作小組內部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由A、B兩位同學帶領兩個3人組形成6人組合作關系,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A、B兩位同學之間的合作關系能夠形成非常好的互融共生、共進步的生態關系。
隨著交流需求的升級,當6人組和6人組之間需要交流的時候,從全年級的座次編排方式來看,相鄰兩個6人組之間的兩位A同學之間座位距離比較近,能夠很好地滿足兩位A同學的便利溝通交流需求。
3.學習組內部的監督、督促關系。
學習小組設置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習和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和監督效率。我校的“競合”伙伴式學習小組在作業檢查和紀律監督方面有非常高的效率。在組內作業檢查的時候,A同學只要查看、評價3人小組的C和F兩位同學的作業即可;D和E二位同學的作業則由B同學負責查看和評價;然后A和B兩位同學互換檢查并評價。在這樣的監督模式下,作業檢查的時間短、效率高,無死角全覆蓋,而且能有效保障作業檢查的質量。
4.學習組的競爭關系。
要激勵學生學習,只有合作互助是不夠的,還要引入競爭關系,正是所謂的“鯰魚效應”,將鯰魚放進魚箱里,小魚都活了。我們的學習組的競爭關系由內部競爭和外部競爭兩股力量形成。
在6人小組內部,因為存在著兩個3人組,所以對于同一大組內的兩個3人組的學習表現評價結果形成了兩股最直接的競爭力量,競爭成績對學生的感觸也最直接,這就是在合作總體評價中的6人組內部競爭。同一班級內同時還存在著7-8個6人合作小組,對這些6人合作組的評價則成了小組競爭的外部力量。
三、“競合”伙伴式學習小組的評價方式
“競合”伙伴式學習小組的評價形式多元、靈活,旨在激發學生的競爭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動力。評價形式有組內自評、組內互評、組際互評、教師評價等。(1)自評:讓學生有機會反思自己、表述自己;(2)組內互評:在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營造團結合作、互相勉勵、共同提高的氛圍;(3)小組間互評:這是一個提高團隊凝聚力的好機會;(4)教師評價:提綱挈領,引領全局,激勵小組和個人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競合”伙伴式學習小組在我校的應用和生態性發展,極好地養成了我校學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